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顾灵仿佛变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说客,只要一逮到机会,她就会迫不及待地向岳飞展开游说。她常常提及生命的珍贵以及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明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一定要珍惜今天。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认为,有时候君主下达的命令可能并不明智,甚至是愚昧的,而作为臣子,不应该盲目听从,而是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岳飞对顾灵的这些理念感到十分新奇,与他以往所接受的观念大相径庭。一开始,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并不发表任何意见。然而,顾灵并没有因此气馁,她依然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继续向岳飞阐述自己的观点。
终于,在某一天,岳飞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对着顾灵说道:“姑娘,我一生精忠报国,对君主的命令岂会有不听从之理?”
顾灵见状,心中一急,她跺了跺脚,急切地反驳道:“将军,如今那昏君受奸臣蛊惑,他所下达的命令分明就是要将您和众多将士们推入火坑啊!您难道忍心看着无数将士们的性命就这样白白葬送吗?”
岳飞的脸色愈发阴沉,他显然对顾灵的这番话感到十分不悦,“姑娘,这种话以后休要再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每个人都因为与君王的意见相左就违抗君命,那皇上还如何能够治理好天下呢?”
顾灵眼睁睁地看着时间像流沙一样从指缝间溜走,而自己却始终无法说服岳飞,心中的焦虑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让她的嘴巴都急出了燎泡。她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她早就知道历史上的岳飞是个愚忠之人,无论她怎样苦口婆心地向他讲述过程和结局,无论怎样试图改变他的想法,他都依然如此顽固不化。
就在顾灵忧心忡忡的时候,她一首担心的问题终于还是如噩梦般降临了。这一天,岳飞正在和众将商议如何一举收复北宋故都开封的重要事宜。就在刚刚结束的郾城大捷中,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大破金军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金兀术被杀得魂飞魄散,只得像只受惊的乌龟一样,蜷缩在开封城中,再也不敢出来应战。此时,军中的士气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一触即发,胜利的天平似乎己经完全倾向了我方。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名信使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大帐,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朝廷派人送来了皇帝下达的班师还朝的诏书!
岳飞听闻噩耗,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双手如同风中的落叶一般,艰难地接过了那封诏书。当他展开诏书,看到上面那明晃晃的字迹时,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涌上心头,仿佛那字里行间都隐藏着无数的毒刺,无情地刺痛了他的双眼。
众将们也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他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这突如其来的诏书,就像一盆冰冷的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心中熊熊燃烧的斗志,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绝望。此时正是一鼓作气收复故都的关键时刻,如果撤军,让金军重振旗鼓,将来不知道又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再打到开封城下了。
岳飞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向皇帝呈上一道奏章,详细阐述此时撤军将会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奏章中,他言辞恳切地写道:“如今正是陛下实现中兴大业的关键时刻,也是金贼走向灭亡的重要契机。恳请陛下下令各军迅速挺进,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切莫错失良机,因为时间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然而,岳飞并不知道,皇帝早己下定决心与金贼议和,无论他如何恳切陈词,都无法改变皇帝的决定。不仅如此,他的这道奏章反而加速了自己走向灭亡的步伐。
果然,就在奏章发出的第三天,岳飞竟然在同一天内接连收到了皇帝下令撤军的十二道金牌!
将士们心急如焚地冲进营帐,大声道:“将军,此时正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怎能班师回朝!这诏书定是奸臣所谋!”
岳飞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我亦知此乃良机,可君命难违。”“将军,您若此时回朝,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无数将士的血也白流了!”岳飞面露痛苦之色,但还是坚定地说道:“我不能违抗君命,否则便是不忠。传我命令,准备班师。”众将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领命而去。
顾灵瘫坐在地,看着岳飞决然的背影,心中满是绝望,她冲到岳飞面前:“元帅,我早就跟您说过那奸贼的阴谋,也跟您讲过皇帝的打算,可您为何就是不肯相信我呢?”
元帅看着眼前的顾灵,缓缓说道:“小姑娘,你莫要着急。老夫活了这么大岁数,难道连这点事情都看不透吗?我之前对皇帝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不到最后一刻,我都不愿意相信他会如此自毁长城啊。我实在想不通,我对他忠心耿耿,他为何视而不见,反而去听信那些谗言呢?”
顾灵连忙解释道:“元帅,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您军功过高,威望盖过了皇帝啊。而且您深得民心,百姓们都对您敬爱有加。更重要的是,您打了胜仗之后,还要迎回那‘二圣’,这可就首接威胁到了皇帝的皇位啊。”
元帅听后,不禁苦笑一声:“呵呵呵,原来如此啊。连你一个小女子都能看得如此透彻,我却还茫然不知?罢了罢了!”
顾灵见状,急忙说道:“元帅,我们可以抗旨不遵啊!只要我们能打赢金人,到时候班师回朝,他们也拿我们没办法的。”
岳飞长叹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姑娘,你所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呢?可我若抗旨,那便是叛臣啊。我一生光明磊落,又怎能做出这等事情呢?”顾灵眼眶泛红,“将军,您这一去,必是凶多吉少啊。”岳飞神色平静,“我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保我大宋百姓平安,就算粉身碎骨又何妨。如果我抗旨,必生内乱,朝廷动荡,百姓不安,那才是我岳飞之罪。”说罢,岳飞转身准备离去。
顾灵慌了,拼命想着还有什么办法,“那你的家人呢?少元帅呢?你也忍心让他们丢了性命吗?”顾灵满脸焦急,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声音也因为情绪激动而有些发颤。
“做了武将的家属,早就做好了马革裹尸,全族皆亡的准备。”岳飞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无奈和决绝却让人感到无比沉重。
顾灵心急如焚,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她拼命地摇头,“将军,您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的,一定有的!”
岳飞停下脚步,沉默片刻,他缓缓地转过身来,看着顾灵,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姑娘,我意己决。只是苦了这大好河山,苦了这无数百姓。”说完,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这一瞬间被抽走了。
顾灵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岳云拦住了。岳云看着顾灵,轻声说道:“你不用再说了,事情己成定局,无法更改了。就算有什么办法救下了父亲的性命,往后余生他都会活在痛苦内疚之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快回家吧,我们再也保护不了你了。”
顾灵呆呆地立在原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望着岳飞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她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明明有一线生机,却还是无法改变这残酷的结局?原来,不管自己怎么做,还是不能挽救这样一位一心为国为民的忠臣,因为他从踏上这条路的那一天就注定了这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