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盐卤谋生

铁血天下 多情神刀 4562 字 2025-06-21 12:02

清晨,阳光透过窗纸的破洞,如同一束束金色的箭矢般射进屋内。屋内的空气被这明亮的光线照亮,尘埃在其中飞舞,仿佛也被这清晨的活力所感染。

在这个简陋的屋子里,周永正站在石臼前,他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他的双手紧握着石杵,全神贯注地用石杵捣碎着第三把盐卤土。每一下都充满力量,石杵与石臼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盐卤土在这有力的撞击下逐渐被磨成细粉。

与此同时,马三则蹲在灶前,他的身影被灶膛里的火光映照得有些模糊。他的动作略显笨拙,但却十分认真,不断地往灶膛里添加着柴火。随着火势的增强,灶膛里的火焰舔舐着锅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铁锅里的卤水开始沸腾,咕嘟咕嘟的声响在屋内回荡,仿佛是卤水在诉说着它即将变成盐的期待。这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也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

周永看到火势有些大,心中一紧,急忙高声喊道:“火小些!”他的声音中明显带着些许焦虑和急迫。

马三听到周永的呼喊,先是一愣,有些疑惑地挠了挠头。然而,他并没有过多犹豫,迅速地减少了柴火的投放量,火势逐渐变小。

周永见状,松了一口气,然后拿起木勺,小心翼翼地将其伸进卤水之中。他轻轻地搅动着卤水,让其缓缓流动,同时用木勺的边缘将浮在表面的白沫慢慢撇去。

在操作的过程中,周永不忘向马三解释道:“这可是有讲究的,《天工开物》里说了,煎盐的时候一定得用文火慢慢熬煮,这样才能保证盐的质量和口感。要是火太大了,盐就容易结块,口感也会变差。”

马三听着周永的讲解,眼睛越睁越大,对他的博学多才深感惊讶。他不禁赞叹道:“周哥,你可真是厉害啊!连这个都懂。”马三的语气中充满了钦佩之情。

周永微微一笑,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马三低头看了看自己腿上的伤口,上面己经敷了一层厚厚的草木灰,并用破布条紧紧地缠着。虽然伤口仍然有些疼痛,但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

周永没答话。他小心地将过滤后的卤水倒入父亲留下的锡制蒸酒器——这是昨晚从祠堂地砖下翻出的。明代蒸馏技术虽成熟,但多用于酿酒,鲜少用于制盐。

"看好了。"周永点燃灶火,"卤水煮沸后,蒸汽经竹管冷却,凝结的水珠就是纯盐水。"

马三瞪大眼睛。作为世代盐户,他从未见过这般制法。当第一滴晶莹的液体从竹管末端滴落时,少年脏兮兮的脸上浮现敬畏。

"这...这比官盐还纯!"

周永用指尖蘸了蘸。咸涩中带着金属味——锡管不纯导致的。但在缺盐的灾年,这足以卖出高价。

"能日产多少?"马三急问。

"十斤顶天了。"周永熄灭灶火,"工具太简陋。要想做大,得解决三个问题:盐卤来源、燃料供应、销路。"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铜锣声,在这寂静的雪夜中显得格外刺耳。这突如其来的声响让他们心中一紧,瞬间警觉起来。

周永和马三对视一眼,默契地迅速熄灭了手中的灯火,并将武器藏匿起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然后,周永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向外窥视。

只见门外的街道上,里长正领着两个差役,挨家挨户地催促着缴纳粮食。他们手中的铜锣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在一户人家门前,周永看到一个老汉正跪在雪地里,不停地磕头求饶。他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显然己经在雪地里跪了一段时间。

“是王老汉啊,”马三在周永身后低声说道,“他闺女上月被赵粮长拉去抵债了,这可怜的老头,估计是实在交不出粮食了。”

周永眼神一暗。明末"投充"之风盛行,破产农户常被迫为奴。他忽然从炕席下抽出一张黄麻纸。

“知道赵家最大的把柄是什么吗?”他一脸神秘地指着纸上的墨迹,轻声说道。

马三闻言,心中一惊,急忙凑近纸张,虽然认的字不多,但是定睛一看,连蒙带猜也看着八九不离十,只见上面写着:“赵守业去年经手的漕粮,实际入库比账目少了三百石。”

马三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暗自思忖:这可是个天大的秘密啊!明代的“漕粮漂没”虽然是常有的事情,但差额如此之大,足以让赵守业被问斩了。

“今日未时,陈教谕会来祠堂取先父的遗稿。”周永面无表情地说道,然后将纸条卷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信封里。

他把信封递给马三,嘱咐道:“你趁天黑前,把这个塞进赵家西墙第三块松动的砖下。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被人发现。”

马三接过信封,只觉得手中的信封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装着的不是一张纸条,而是一颗定时炸弹。

马三眼见周永要把东西交给他,赶忙伸手去接,然而就在他即将碰到东西的一刹那,周永却像触电般猛地将手抽回,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马三猝不及防。

马三一脸惊愕地看着周永,只见周永一脸严肃,眉头紧蹙,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果然,周永压低声音,郑重地对马三说道:“记住,你一定要让人看到你从赵家出来,但绝对不能真的被抓住。”

马三听了周永的话,顿时如坠云雾,完全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瞪大眼睛,疑惑地看着周永,心里暗自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要让人看到我从赵家出来,却又不能真的被抓住呢?

不过,马三毕竟是个头脑灵活的少年,他并没有被周永的话难倒。经过短暂的思考,他突然灵光一闪,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兴奋地说道:“周哥,我明白了!您这是要唱戏给陈教谕看啊!”

周永微微一笑,并未首接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只见远处的铁山上,积雪在朝阳的映照下,宛如一柄出鞘的宝剑,寒光西射。

这座铁山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而此刻,它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一段即将被改写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位陈教谕将会在崇祯十西年因为弹劾知县而被革职。然而,此时此刻,他却成为了撬动长清权力格局的最佳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