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与李博回到宾馆,就又是一阵折腾。本来也不会这样,可谁让两人都身体不适呐,再被那酒一攻,直接就是上吐下泻。
他们两个人这么一折腾,就把给刘光福回信这事给忘了。
而这时的刘光福,又再一次面临着劝进。
这回就更是声势浩大,各个地区各个大岛都递交上来了万民书。内容只有一个,改制。
这回可是难为住了刘光福,而他的孩子们也是听说了这事,也都回来见他了。
不过,出乎刘光福意外的是,这六个孩子竟也都对这事表示了支持。
看着面前的孩子们,刘光福就表情奇怪的问了起来。
“说说,你们怎么也会觉得这是好事,按照你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不是应该对这事表示反感么?怎么还会赞同呐?”
六个孩子里最活泼的刘康,抢先答话了。
“老爹,你看啊,如果是别人家有这事,我们不一定会发表态度。
如果反对的人多,我们也会跟着反对。
实际上这事只要是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所谓。这就是明哲保身,这也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政治观念。
这是我们小时候,你被无辜抓走,我们姥姥怕我们被欺负受迫害,教给我们的。
并且如果不是你在菊花巷街道那,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实事,威望那么高。那些老街坊们看你的面子,对我们家多有维护。
如果不是这样,那时就凭我姥爷和我妈根本就顾不住我们家,我们几个人不一定会被欺负成什么样呐。
所以只有您坐的位置足够高,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够多,我们兄弟姐妹的地位就越高,生活的才会越好。”
听着刘康的话,刘光福这才知道,他被抓进去那几年,给几个孩子造成的影响。
那时候,他们才几岁啊,就有人欺负他们了。心里暗恨自已,对那陷害他的宋氏家族下手轻了。
看着眼前这六个孩子对刘康的话,纷纷的点头表示赞同,刘光福也是一阵无语。
虽说这几个孩子都是有着天才的名声在外,每个人也都是个子高高的,都像个大人似的。实际上大的也才十八岁,小的也就十六岁。
“看你们几个也是对康康的话表示赞同,那还有其他的理由么。团团圆圆,你们两个当哥当姐的,表下态。”
听刘光福问到他们两个了,团团圆圆对视了一眼,双胞胎的心有灵犀好似发作了。
刘团开口说道,
“实际上没有康康说的那么严重,我们姥姥姥爷对我们的保护还是很周到的,就是当时妈妈也被停职了,经常有人登门做妈妈的思想工作,让她跟你断绝关系。
而也有些人经常在我们家门口,扔石头喊口号啥的,不过他们没有敢冲击我们家。
后来菊花巷的老街坊们得知了这事,自发组织了巡逻队,在我们家门口巡逻,那些人这才不敢来了。
对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不过就是对妈妈影响大一些。姥爷要带我们搬回部队大院,妈妈不干,说这是我们的家,要在这里等你回来。”
说到这里,团团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绪,直接哭了起来。
刘光福一听团团提到了周小青,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随即屋子里的孩子们,也是哭成了一团。整个屋子里是哭声一片。
听着屋子里的哭声,在外面等着汇报工作的席菲菲,直接就要闯进去,被詹龙彪一把给拉住了。
“你要干嘛,”
“你听,屋里都哭上了,这是有事啊。”
“那是老大一家子在说话,那是哭,不是吵架,肯定是说到伤心事了,你这是关心则乱。”
詹龙彪的最后一句,把个席菲菲给说的脸颊绯红。用眼睛瞪了自已哥哥一眼,随后也就没有动作了。
这时的屋子里,哭声也是渐渐停息了。刘光福家里也是达成了共识,这事就听刘光福自已的决定。
在孩子们红着眼睛出去后,詹龙彪和席菲菲也走了进来,给刘光福汇报了整个事件的发起过程。
还别说,这回策划这事儿的人真是个高人,巧妙的避过了各个部门的监察,在各地用开会的名义,让人签署了万民书,组织了这次的劝进行动。
这个人叫金长宝,是老牌家族金家的幼子,自幼体弱,不过博学多才,就是在外名声不显,上次那封劝帝王登基说就是他的手笔。
这个金家,刘光福也是有印象的。最早进入垦殖团的人里,就有他们家里的人。并且在后期垦殖团改编为夏华国防军的时候,金家人还都处于高位。
刘光福听了汇报后,就用手点了点詹龙彪,
“没有你小子放水,他们能成事儿,我怎么那么不信呢,那不是一两个的万民书,那是一摞,组织开会,那得组织来多大范围的会。
不过鉴于没有造成不良的后果,就不罚你小子了,就写个一万字的悔过书,给我交上来吧。要自已写,让我发现你是找人代笔,我罚你抄出师表一百遍。”
听了刘光福的话,席菲菲在边上捂着嘴笑了起来。
詹龙彪就是怕抄书,不是他自已没有学识,而他就是嫌麻烦。
“老大,这事你是同意了么,需要我们配合他们吗。”
席菲菲直接就把话给递了上去,
“我还没有拿定主意,就是始终感觉有点不太好,可又不知道差在哪。”
刘光福像是在回答席菲菲,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看着刘光福又陷入了沉思,詹龙彪就用手指了指席菲菲,用嘴型告诉席菲菲,你给我等着。
詹龙彪最怕抄书这事,就只有席菲菲知道,其他人根本就不清楚,刘光福用这个威胁他,那就肯定是席菲菲私下里说的。
席菲菲也是没有去理会他,不过看到她的哥哥气急败坏,她还是很高兴的。
刘光福也就思考了一会,就回答了席菲菲。
“不要去管他们,只是该有点监控还是要有的,再有一点啊,你们不要掺和进去,他们想怎么折腾,只要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就好。”
得到了刘光福的明确指令,詹龙彪和席菲菲就离开了。
这第二次劝进也就过去了,刘光福的不表态,也是让那些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还是要推进的。于是下一次更大规模的劝进活动,又在策划中了。
……
这时候的王亮李博身体才刚刚恢复过来,他们这才想起还没有给刘光福回信呐。还没等他们两个回信,阿发就到了乌城。
在找到王亮李博后,阿发就跟着他们两个人去寻了李铁战。
阿发也是认真,刘光福吩咐的事,他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完成的。
一番长谈,了解了李铁战来西域的始末后,阿发随即就离开了,作为夏华集团总公司的总办,他的时间是很紧张的。
原来李铁战来西域,是因为他被一位大夏国的大人物给看上了,开始他属于是秘密派遣,所以就造成了都知道他是被调走了,可去到哪里,谁都不知道的情况。
派他到西域是因为大夏高层有人突发奇想,想要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另辟蹊径,在列强国家的封锁中,走出一条新的路径。
李铁战到了西域后,还是真的拓展了业务,通过与苏鹅的边贸,将大夏国的商品遍布整个中亚地区,还慢慢的向外界扩张。
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西域的这点业务量哪也不到哪。
随即也就放开了密令,李铁战也就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大夏国西域对外事务部的总经理,所以刘光福这才能知道李铁战一家的消息。
这阿发的离开,并不是他有什么紧急业务,而是他又有了新的想法,需要向刘光福汇报。
但凡学过大夏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人时候,一条陆地丝绸之路,贯穿欧亚非版图,是古代大夏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让大夏名扬世界的一条重要商道。
阿发也想走一走这条商道,开发西域也是大有可为的。
阿发看不上李铁战的小打小闹,那完全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大夏国的西域看似啥都缺,可实际上是啥也不缺。
而李铁战所进行的仅是最基础的易货贸易,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就是低级农产品的交换,毫无技术含量,难怪会被放弃呐。
只要是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那本来就没有什么天涧的地界,直接就会变成通天大路。
很快,阿发就到了夏华,面见了刘光福后,直接就呈上了他的开发西域,打通古丝绸之路的报告。
刘光福看完报告,对阿发那是大加赞扬,夸他学会了思考,明白了什么叫开拓进取。
直接就是同意了阿发的报告,不过还是对阿发进行了引导,将这份报告里考虑不足的地方一一指了出来,最紧要的是提醒阿发,到了西域,就不要用在内地的那套工作方式了,并且还要提防政策风险。
同时,还让阿发到了西域后,记得拉扯一下李铁战,别让李铁战太难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