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章 回收站

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缥缈一生 5562 字 2025-03-31 09:36

60年9月份的一天,刘光福正在跟修理部的四个人研讨维修技术,就有人来告诉刘光福,王主任叫他去街道办。

于是刘光福骑上自行车就去街道办了,一路上,刘光福看到路上的人都是一脸的菜色,严重的营养不良让人看起来都胖了好些,可看着一个个人那蹒跚的步伐,刘光福知道那种胖叫做浮肿。

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刘光福也只能叹口气摇摇头,他的能力是真的有限,能偶尔帮助一下周围的人,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到了街道办,刘光福见到王主任时。他也有点愣了。这王主任的脸也有些浮肿,一直很有神的眼神好像是挂了一层薄雾,看起来十分的暗淡。

看到刘光福进来后,他也是热情的请刘光福坐下,还示意刘光福自已倒水喝。

随后从桌上拿过了一份文件,递给刘光福。

刘光福接过来一看就知道了,原来这是批准建立回收站的批文,上面明确的注明了,这是废旧物资回收部门设立的,由菊花巷街道办协助。

废旧物公司那边给这个回收站的定员是六人,其中一名站长一名财务人员是由废旧物公司委派,其他人员则是由街道办负责安排。

运营资金及管理由废旧物公司全权负责,街道办负责提供场地。

与其说这是一份批文,不如说这是一份合同,责权利划分的明明白白,当然这里是没有利了,都是公有化,全是国家的,哪里会牵扯到利。

看完这批件,刘光福就一脸疑惑的看向王主任,这跟他完全没有关系啊。让他来,不会就是为了让他过过眼瘾吧。

王主任一看刘光福的样子,就知道他没明白。

于是就开口给他解释道,

“这建的这个废旧物回收站,准确点说叫回收点,批件是下来了,可因为我们街道办辖区没有大的工厂企业,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产生效益的地方,所以这个点是临时的。

也就是说这地方所有的编制都也只能是临时工,并且由于按你的要求,设立在你那个院边上,位置也是比较偏。

所以按我的想法,就是你那个修理部的人都归过去,就不另外招人了。等大环境好起来,这事咱们在重新谈。

你也不要有什么想法,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我也是打听了一下,你们那个修理部现在活也不多,虽说回收点的临时工不发票据啥的,可好歹也算是一份收入不是,虽然不高,一个月可是也有18块钱的。

并且这个是旱涝保收的,比你们那个自负盈亏的修理部可强多了。”

刘光福听着王主任那有气无力的话语,说不感动是假的。

废旧物回收员这个名是不错,实际上老百姓都叫他们收破烂的,活是又脏又累,工资也不高。

可现在是什么年头啊,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吃饱的人家那是少之又少,什么工作能没有人干啊。

这是王主任体谅他们修理部,这才把这事交给他了。这份好意,他刘光福得接着。

于是刘光福就点头把这事给揽了下来,可不能把王主任的这份心给辜负了。

接着王主任就跟刘光福约好了时间,到时候他带着那废旧物回收公司的人去看场地。

说完了正事,刘光福也没有走,他可是对王主任的一脸浮肿很感兴趣的。

要知道王主任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处级,实打实的国家干部,按刘光福知道的,王主任一家可是都有正经工作,都有定量的。

就是略微省着点吃,王主任也不会闹成这副样子。

原来这王主任有几位战友家里条件困难,那几家人都达到了出不了门的程度了,王主任他们好几位战友就发起了救助行动,

可是杯水车薪,这王主任一狠心,就把家里的定量拿出来一半,去援助那几家,最后可不就把自已作践成这样了。

刘光福一听是这事,他可能管不了那么多家,可管王主任一家他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事刘光福只是记在心里,他可没有说出来。

知道了原委,刘光福就告辞离开了。

他还有好些事需要安排那,可不能把时间浪费到这上面。

回到修理部,刘光福就把这事说了。

这些位一听是让他们去收破烂就没有一个吱声的,刘光福一看就气乐了,不管同意还是反对,好歹有个话啊,这么闷着算怎么回事。

没有办法,刘光福就把王主任的原话学了出来,还掰开了揉碎了跟他们说,这是个临时的活,是为了弥补修理部营业收入不足而做的临时安排。

最后那个最小的王亮来了一句,

“那师傅你不会是不要我们了吧,我们过去了,还能跟你学技术么。”

王亮这话一说,把刘光福给逗乐了,原来都是这么想的啊,

“王亮,告诉你多少遍了,别叫我师傅,咱们都是同志,我这叫传帮带,可不是为了当你们师傅。

还有你们不要担心,这是街道办的领导体谅我们这生意不好,而特意照顾咱们,那边就是临时工,这边活多了,你们还可以回来。

我费心费力的教了你们这么长时间,我可是不能让我的心血白费。

那边就有四个编制,所以就只有你们四个先过去,我要是有空,也会去帮着你们的,这你们放心。

另外我这里活要是多,你们回来帮我干,我这边再给你们多开一份工资。你们就属于一手托两家,这样还不好么。”

好说歹说的这四个人的工作是做通了,在临下班的时候,刘光福还一人给发了一个纸包,里面的东西不多,就是一人半斤熏肉。

转过头,又是过了两天,到了约好的日子了。王主任领过来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叫王念青,是新任的站长。女的叫任莉珺,是回收站的财务。

这两个人是两口子,家也是这菊花巷的。因为家距离这个新站比较近,所以就主动要求到这里工作了。

刘光福领着他的这些兄弟就跟着来到了隔壁的棚子,这里刘光福早已经打扫过了,甚至按他的规划,还一一进行了隔断。

这王站长巡视了一圈,对这里他可是太满意了,一个个的小隔断,还有现成的办公室,只需要把家什补齐了,就能够直接营业。

刘光福看这王站长没有说出来什么,就把这些人一介绍,把钥匙移交,他就拉着王主任回他的院子了。

进入院里的厢房,刘光福就从柜子里,掏出了十斤黄豆,还有十斤玉米面(这玉米面可不是棒子面,在这个年代这是细粮。),把这些直接就交给了王主任,这王主任还要推脱,被刘光福给制止了。

“老王头,你要是不收,我可急眼了啊,这不是给你的,这是给你那小孙子的,大人饿点没事,孩子可不行。”

一听刘光福这么说,这王主任就收下了,他也是个性情中人,也就没有矫情,就是拍拍刘光福的肩膀头,拿着东西骑上车就走了。

目送王主任离开,刘光福也是叹了口气,这就是国家的干部,为了助人,宁可自已和家里人饿着,风格是高了,可书都读哪去了,穷则独善其身不知道么。

从家里出来,刘光福拿了一块熏肉两颗大白菜,还有一笸箩窝头,就喊了隔壁的那几个人,连同那王站长夫妇,就都去到维修部。

他要请大家吃饭,理由就是为了庆祝回收站开业。

这王站长两口子十分的不好意思,这个年景走亲戚,到亲戚家吃饭都要留下粮票的年代,哪里能白吃人家的粮食啊,并且菜里还放了肉。

刘光福也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就给他们解释道,

“你们别多想,你看看他们,都是我带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现在修东西的人少了好些,我可是舍不得他们的。

你们可以问问他们,我这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肉都是我头几年去大燕山里打的,这肉都是经过处理的,是比腊肉都能放住的。

所以请一顿半顿的我是没有问题的。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你们放心吃。”

听了刘光福的话,将信将疑的这两口子也就坐下吃饭了,在见到那四个小子狼吞虎咽的吃相,他们知道,刘光福没有说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