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光福跑遍了所有在交道口辖区内有产权住房的单位。
因有红星轧钢厂这个先例在,那些单位也就欣然接受了刘光福的建议,同时还把他们单位的外包业务都交给了刘光福负责,并且愿意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
整个街道动员这事,刘光福是不管的,不过他在与马主任商量分包这活的时候,并没有同意让那些家庭妇女拿回家去做,因为这样会影响活的质量和进度。
他希望能够把她们给组织起来,集中来作业,那些原定的小作坊也改为一个个的街道小厂。
因为他与那些企业都是签订的长期合作,所以那些妇女在做散工就是不合适的了,不过全部都是固定工也不可能,只能先让她们做临时工。
就这样,交道口街道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宣传。目标也是非常明确,就是消除街道所有的闲散人员。
考虑到家庭妇女的实际情况,刘光福还建议设立了幼儿园,从根本上解放妇女们的困难。
甚至考虑到了双职工家庭的吃饭难,刘光福还培训了十名厨师,专门建立了大食堂。
这可不是大前进大炼钢铁时候的那种大食堂,那种是大锅饭。
这种大食堂就是与饭店类似,但价格比较亲民,做的也都是家常饭菜。
为了这个大食堂,刘光福还与马主任一起,去了门头沟那里的公社。
这也算是马主任的一点私心,因为那里是马主任媳妇的娘家,
街道办出技术出资金,公社出地出人,共同建设农副产品基地,也不占用现有的耕地,就是利用那些荒地 山地和边边角角,产出的农产品由交道口街道办全部收购。
一系列举措下来,交道口街道就焕然一新了。
待到1965年的年底,交道口街道办辖区内的民房改造面积已经达到了70%,整个街道已经达到了辖区内无闲人,就连那些残疾人,刘光福都给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事被燕城日报及百姓日报的记者们获知了,立刻就来到了街道这里进行了采访,看到除了小孩子就是巡逻人员的街道巷口,他们也是愣住了。
宽敞的马路,洁净的大街,人人脸上带着的笑容,都十分令记者们动容,难道社会主义在交道口街道实现了么。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当然就是电话这项,交道口街道还没完成,可有谁会在乎。
报导一经见诸报端,立刻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哗然大波,就见市区两级政府都傻了,
立刻翻找到了近年交道口街道递交上来的材料,发现每一项交道口街道都请示了都汇报了,
就是没有想到,这些一个个单独的不起眼的举措,摞到了一起,竟然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这事还惊动了中央的相关部门,上面立刻派出了工作组,要收集交道口街道办的工作成就以及措施,要研讨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具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性。
可这些就与现在的刘光福没有关系了,因为他被停职了。
事情很是简单,过程也不复杂。
就是刘光福在一个周末,骑车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一伙穿着绿军装的小年轻,正在纠缠两个小姑娘,他正义感爆棚,过去就进行了制止。
他就孤身一人,那些小年轻的哪里会怕他,嘴里不干不净的就与刘光福动起手来,十多个人都不是刘光福的对手,被刘光福全都给撂趴下了。
刘光福本以为这事就这样了,一般燕城人打架都是到这就为止了。
可谁知,那伙人里有一个人从兜里掏出刀来,奔着刘光福就捅了过去,这下刘光福就急眼了,下手就没有控制住,
待警察来的时候,那人已经被刘光福三拳两脚给打昏迷了。
如果按正常的流程办事,刘光福就去派出所做一个笔录就可以回家了。
可刘光福这回遇上的事,偏偏就不正常了。刘光福竟然被扣在了派出所,最要命的是,刘光福身上还没带工作证,后来是给马主任挂了电话,这才被保了出来。
事情过去两天后,派出所没有来找刘光福,刘光福以为事情过去了。这个时候,区里的处分通知来了,原来警察分局的将这事的结论通报给了区里,区里根据警察分局的通报,对刘光福进行了停职的处分,没有撤职还是马主任找了一圈的人的结果。
据马主任找人查询到的内幕是,那些小年轻的是大院子弟,家里的老人各个都是位高权重,
并且刘光福说的那两个被纠缠的小姑娘,警察根本就没找到人,所以警察局把这件事定性为打架定性为互殴。
根据这个结论,区里才做出了这个处分。
听到了马主任说的这些,刘光福哪里肯干啊,停职就停职吧,就可惜了他在交道口街道这里进行到一半的事情了,
在刘光福这,他在交道口街道做的,这就是事情而不是事业,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也就是所谓的在其位,谋其政。
回到家里,刘光福就把王亮他们都喊了过来,让他们把人手组织起来,他写了一张寻人启事,他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那天那两个小姑娘,他不能受此不白之冤。
让王亮他们开始抄写这篇寻人启事,他让他们把这寻人启事贴遍整个燕城,他就不相信了,但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怎么会看着他受这不白之冤。
于是就在一夜的时间,这个寻人启事就贴遍了整个燕城,从而引发了燕城市民的一场大讨论,为此燕城日报和百姓日报的记者还来找到了刘光福。
而刘光福只是表示,只有找到那两个受害者,才能证明他的冤屈,他还就不相信了,大夏国没有说理的地方。
不过这两个报社记者没有听从刘光福的话,还是坚持在报纸刊发了出来。
对刘光福的举动,警察局领导们也是极为头疼,他们认为已经放了刘光福一马了,这刘光福怎么会这么不识趣。
他们也不想想,他们那是放刘光福一马么,他们实际上是在混淆是非,放纵罪恶。
于是他们就派人去警告了刘光福,让刘光福老实一点,不然他们就要对刘光福采取措施了。
刘光福哪里怕他们这种色厉内荏的恐吓,而是冷冰冰的给怼了回去,让他们有能耐就放马过来。
可刘光福不知道的是,不是警察局的警察想放过他,而是在开始想处理刘光福的时候,就遭到了上面人的警告,刘光福是不允许有这种污点的,尤其是那种莫须有的污点。
这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在刘光福都已经有些感到绝望的时候,那两个小姑娘竟找上门来了。
原来这两个小姑娘是在念高三,由于课业紧张,她俩是住校的。那天是因为去看一名生病的同学,才路过那里,结果被那伙人给纠缠上的,当时是因为害怕所以跑掉了。
后来是她们那生病的同学病愈后,回到学校上课,跟他们聊天时,说了寻人启事的事,她们才知道解救她们俩的人被人给冤枉了,这不她们就按照寻人启事的地址找来了。
刘光福真是大喜啊,不然这事一直在他心里就是一个疙瘩,原来是他想多了。
刘光福出屋就把王亮他们喊了过来,让他们骑上自行车,跟着他一起去警察局。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直奔警察局了,这事本来应该是派出所管的,可谁让是警察局给区里发的通告那,那就去警察局。
到了警察局,刘光福把寻人启事一亮,跟门卫一说,这门卫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们可是都知道这个轰动了整个燕城的寻人启事的,
毕竟也是内部人,也了解这件事的原委,当听说刘光福找到了那两个被纠缠的小姑娘后,立刻就领着刘光福和这两个小姑娘,去找了主管宣传的警察局政委。
就在刘光福这头的事情有了结果的时候,交道口街道也是乱成了一锅粥。
各路记者各个研讨组纷纷齐聚交道口街道办事处,而这时马主任却失踪了。
这些人根本就没见到人,而问街道办的其他人,他们哪里了解全面的情况啊,每个人只负责自已的一摊业务。
不过还是有机灵的记者,把街道办各个部门采访了一遍后,进行了梳理,发现整个街道可是有整体规划的,他们试图以点带面进行报导,根本就行不通。
不过他们这些记者也不气馁,通过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整个街道的变化都是街道办副主任副书记刘光福一手规划的。
这些记者一听刘光福这个名字,马上就联想到了那个刘光福模式,于是一问才知道,此刘光福就是彼刘光福。
这下子,宣传的基本点就又多出来一个。
想采访刘光福,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刘副主任被停职了,而马主任的失踪可能就是因为这事的处理给气犯病了。
这些记者们可是够有职业精神的,马上就询问起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哪里会说啊,就让他们去了解一下,前几天引发燕城大讨论的寻人启事事件。
记者的嗅觉都灵敏啊,马上知道这里面有大瓜,不对,是有大新闻。
于是就兵分两路,一路去刘光福家,一路直接杀往警察局。
当他们到警察局的时候,刘光福他们才离开。不过,他们还是采访了警察局的局长和政委,面对记者的采访,政委是侃侃而谈,而那个局长就有些蔫头耷脑。
不是这个局长想这样,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战士了,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过见过。
可这次的事不一样,这事上他私心泛滥,认为可以瞒天过海,没曾想这刘光福是个硬茬子,这事一个处理不好,他的晚节不保。
从警察局出来,刘光福十分高兴,本来是要请客去饭店的,可王亮他们不干,非说饭店的东西不好吃,一定让刘光福下厨。
这样也引起了那两个小姑娘的兴趣,于是也跟着赞同。刘光福可以不给王亮他们面子,可不能不给这两个小姑娘的面子,就这样,一行人就回了刘光福的小院。
王亮一高兴就回回收站,挨排给刘光福那些朋友都挂了电话,就连马主任那里都挂了。
马主任一听刘光福找到人了,立马就从家里出来了,就好像刚才病殃殃躺在床上的不是他一样。
自从喝了几回刘光福给他的药,这小老头是背也不驼了,咳嗽也没了,甚至连其他的药都给停了。虽说身体虚弱依旧,可他感觉他还能继续工作十年。
马主任拒绝了家里人的跟从,骑上自行车奔着刘光福的小院就进发了。
当那些记者赶到刘光福小院的时候,院子里传出来的香气,让他们直咽口水。
院子大门被敲响,王亮去开了门,发现是一帮子的记者,当王亮知道是来采访刘光福的时候,就热情将他们请了进来。
就见院子的回廊里,摆了三个大桌子,院子里的年轻人都在欢天喜地的聊着天,中间簇拥着两个小姑娘,犹如众星捧月一般。
这时的刘光福正扎着围裙,站在原院子里两口大锅跟前,喊着那些围在小姑娘跟前儿的年轻人,他倒是理解少年慕艾,可是那也得先填饱肚子啊。
连一个给他打下手的人都没有,真是没有点眼力劲儿。
这时那个叫周小青的姑娘走到了刘光福的跟前,伸手接过了刘光福递过来的盘子,给端到了桌子上。
待这一锅的菜都盛出来后,刘光福一抬头,发现是周小青在给他打下手,这个不好意思啊,连忙说道,
“你怎么过来了,这油烟大,对皮肤不好,你赶紧去那边歇着,一会再有两个菜就可以吃饭了。”
就在这时候,王亮带着记者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