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章 收网

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缥缈一生 6434 字 2025-03-31 09:36

随着人手一点点的增加,对着宋氏家族的人开始进行了全天候的监视,刘光福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宋氏家族的人竟与旧党相交甚密,通过深入调查,刘光福才知道那些旧党的人也是宋氏家族的成员。

这个时候刘光福就了解了,那时候跟钟国文他们聊天时,钟国文跟他说的那些大家族都是不可靠的,各个都是投机主义者。

为了家族的绵延,他们可是不择手段,两方对抗,他们就两方下注,三方对抗,就三方下注,哪一方获胜,他们的家族都不会倒,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小。

可这样的情况,刘光福即便是明白,他也不会说,只是上报宋氏家族已全面投敌背叛。有图有真相,谁会管他们是在联络感情,还是在商议阴谋。

刘光福还利用白手套亨利刘的网络,调查了宋氏家族的全部投资全部生意。

了解到宋氏家族在港岛的布局,早在大夏建国初就开始了,并且还是由旧党的宋氏家族成员展开的。

不过宋氏家族成员的投资眼光不怎么样,港岛的几次经济危机,都让宋氏家族损失惨重。

不过莫名其妙的就是,宋氏家族倒驴不倒架,每次都能很快获得资金补充,从而一直活跃在港岛的富豪界。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刘光福基本上可以确定,宋氏家族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开,在港岛的是分支,一直都有渠道获得内陆宋氏主脉的资金支持,从而维持现有在港岛的地位。

看着厚厚的调查材料,刘光福也是没有犹豫,直接就是在空间内进行了复制,让手下人通过内部途径上报大内。

他不打算再等了,夜长梦多,现在的监视规模,已经有可能让宋氏家族有所察觉了。

他可不会低估宋氏家族那些人的警惕心,并且宋氏家族已经在港岛经营了这么多年,肯定也是有自已的人脉资源。

这回又让刘光福给猜着了,宋氏家族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发现有人在对他们调查,也是没用多长时间。

就是没有发觉是什么人做的,但刻到骨子里的谨慎,已经让他们要实施他们的转移计划了。

整个家族开始了收拢,就是要等海运的那批货到港后,他们就要开始转移家族的精英去列强国家。

宋氏家族的举动并没有逃脱刘光福的眼睛,就在宋氏家族的人进行聚会的时候,刘光福出手了。

为了行动的顺利进行,刘光福通过白手套了解了浅水湾这里警车的巡逻时间,制定了厚厚的一本计划,各种特殊情况的应对手段,那是详细到了极致。

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刘光福足足动用了一个侦察营,这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如果比照国际部队,这个营可比那些列强国家的特种部队还要强悍。

行动十分顺利,整个宋氏家族成员没有一个漏网的,上至宋氏家族上代族长也就是现代族长宋伟的父亲,下至宋伟侄子家里那刚出生的孩子,无论是旧党的还是从大陆叛逃出来的,都一网成擒。

也就是这次宋氏家族聚会是为了商议转移事宜,没有邀请其他家族的人参加聚会,使得刘光福那些后备手段完全没有用上。

根据宋氏家族别墅的出入记录,以及监视过程中拍下的宋氏家族成员的照片对比,刘光福确认没有一个人漏网,这才通知收队。

又使用了点手段,将调查出来的宋氏家族产业进行了合理合法的转移,这样才通过秘密途径将这一大家子给押送回了大陆。

不过在这之前,刘光福还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对着那个害了他无数次,惦记他十多年的仇人进行了合理的审问,

直到把那个一直高高在上的宋氏家族族长宋伟,给审到连念书时,偷拿同学纸笔都说出来后,这才放过了还有一口气的宋伟。

这事结束后,刘光福也是放下了心,重新开始了港岛民居改建计划。

在刘光福把新界和南丫岛的开发布置下去的时候,大夏国的国内将停止了十年的高考,给重新开启了。

接到了消息的刘光福,也是通过越洋电话,跟周小青通了话,他可是知道周小青有个读大学的梦想的。

即便他知道周小青现在的级别也参加不了高考,可他还是对周小青表示了支持。

这时他才知道周小青升职了,升的那叫一个莫名其妙,去的单位也是奇怪的很。

周小青竟然被调去了大夏国人民议会,出任的竟然是人民议会的办公室主任,正儿八经的正厅级,直接就是跨一个大级别的升职。

刘光福在电话里表示了恭喜,升职涨工资还没多少活,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可刘光福知道周小青不高兴,可再不高兴能怎么样,这是组织安排,还照顾的是周小青自已的家庭,可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电话挂到都冒出外语了,这时他们才撂下电话,通讯实在太不方便了。挂个跨洋电话,就是自已付钱还得受人限制,这特么太憋屈。

撂下电话,刘光福有点想家了,也不知是放下了心事还是怎么的,刘光福现在有点想念他过去那咸鱼日子了。

不过既然接受了组织派遣,那也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于是刘光福就写了一份名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搞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文章,让人通过秘密渠道给提交了上去。

内容当然就是他现在做的事情,他要模仿组织前辈的策略,在港岛用农村包围城市,逐步蚕食港岛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

港岛实际上脱离不开大夏国的,就是鹰酱因为把这里当一个桥头堡,目的就是恶心大夏,所以才保留这个租借地,这通过了解港岛的驻军就知道了,一帮子的散兵游勇。

淡水电力新鲜食材,港岛自身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这都需要通过大陆进行提供。

可还要做出姿态,偏偏要做成买卖,于是港府就以高过市价的价钱购买,然后再用市价提供给港岛市民,用以显示自已的亲民。

刘光福除了对基础民居改建外,他的目光就瞄上这一块。有港府在前面顶着,刘光福也不怕被人指责为垄断。

于是在码头建成后,无数的新鲜食材就进入了港岛,不过可不是直接冲击港岛的市场,而是优先提供了九龙新界后,通过小商小户,化整为零,直接进入普通市民的餐桌。

就这样由点带面,从游商到开店,夏华蔬菜店悄无声息的开遍了整个港岛的平民区域。

因为有了自已的码头,暹罗的大米瀛洲的水果白澳的牛羊肉,也以较低的价格摆上了夏华蔬菜店的柜台。

统一的装潢,统一的价格,统一的货物品质,让平头百姓的眼前一亮,渐渐的开始由抢购,变为了常态的正常采买。

生意的火爆,自然就会引起港岛社团的觊觎。

不过凡是伸手的社团都被挑翻了老巢,凡是参与动手的,都被拉去新界南丫岛进行劳动改造了。

也别浪费港岛的公用资源,那些资源还是留给有用的人吧,用社团内部的处理方式就解决了。

十几万人的加入,使得建设速度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而就在同时,港府也一下子接到了十几份居民社团的请愿书,要求夏华集团开发他们的街区,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一场谈判下来,港府把围海造田的几个大项目交给了刘光福,从而换取了刘光福的全面展开,开发全部的残破街区,改善普通市民的居住环境。

白鬼子可是个顶个的做生意好手,近代史里他们的大扩张,可都是武力保障加上商品的倾销,从而获得了海量的财富。

他们哪里会不知道,夏华集团的民居改造是完全不赚钱的,甚至一个不留神还是要亏些的。

再加上刘光福出手还大方,手段也高明,能够避开廉政公署,所以刘光福的夏华集团得到了一路绿灯。

也正是刘光福的一路高歌猛进,逼得那些个港岛的老牌家族一时风声鹤唳。

尤为明显的就是夏华集团一统了港岛的服装市场,价廉物美的服装还让夏华集团打入了列强的服装市场。

成为了好些知名品牌的代工厂,一时之间,港岛的人工飞涨。

有了足够的利润足够的现金流,那街区的改建就更是迅速了。

甚至改建的民居外在环境,较之那些富人区丝毫不差。这让港府十分的满意,还让那些报纸杂志去采访,然后在全世界进行了宣传。

有了名望,投资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到来了。刘光福借此良机,就势收购了几家银行的股份,混成了银行股东。

于是,一口流利的伦敦腔,绝对不说大夏语的刘光福,成为了港岛上层社会的座上宾。

港督的宴会回回少不了邀请刘光福,作为年少多金,英俊不凡的王老五,刘光福成了一些所谓名门望族的女婿人选。

现在的港岛虽说也是立法一夫一妻制,可在私下里根本就没有人当回事,有钱有势的人家,三妻四妾的多着呐,

家里女儿多的家族,只要是有利益在,送出去一个两个给人当妾室那又能怎么样,家族发达了,日子过好了,谁还会笑话。

可刘光福偏偏对这些莺莺燕燕一点兴趣没有,这样关于刘光福的流言被传的飞起。

刘光福也是毫不在意,哪个人后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人说,让流言慢慢飞吧。

随着在港岛的布局成功,刘光福的眼界也是不再拘泥在港岛,他的目光投向了整个东南亚以及白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