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各行业的从业比例失衡,导致现有从事基础体力劳动的人严重缺乏。
由于历史原因,夏华国土著中现有的家族都是大夏后裔,向来从事服务业贸易业种植业,很少有人从事单纯的体力劳作。
而原来那些个体力工作,都是由那些低种姓的阿三移民和那些少数民族负责。
可在那次暴乱中,最先起来暴乱的就是这些人,最先被消灭的也是这些人。
即便后期有活下来的,也因为卫生习惯等一些原因,在那次大规模传染病爆发时,成为了传染病的牺牲品。
而现在夏华国人口中,大夏移民有一亿两千万,与那些土著之间的比例为2:1。
可这些大夏移民中的老人,青壮年,少年儿童之间的比例也是非常的均衡。
按照夏华国的法律规定,所有的适龄少年儿童必须得到应有的教育。
十二年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执行,所以大夏移民中的少年儿童都进入学校读书了。
就为了这个义务教育,在大夏移民中没少有人接受鞭刑。
这个鞭刑是夏华国从星洲引进的,夏华国是崇尚师道尊严的,老师无论是什么待遇还是威信在夏华国都是第一等的。
这些大夏移民经过大夏国的大运动,对于老师这个行当,就认为是臭老九,对着老师毫无尊重的意思,
对于夏华国学校的老师动则打骂,没有办法之下,学校就报了警察。既然人教人教不会,那就事教人。
这个鞭刑伤害不大,受过鞭刑的人,抹上特制伤药,在床上最多躺上一周就痊愈了,连疤痕都不会有。
可是那种疼痛,会让受刑人记住一辈子。
而大夏国移民中的老人都是太勤劳了,除非身体不佳的,也都加入到了夏华国的农业劳动当中。
夏华国的农业也是工人与工业的工人一样,有着相应的工资,有着相应的待遇。
也就是这样,夏华国的人口虽然不少,可是一些产业还是没有人去做。
没有办法之下,刘光福只有大力推广机械化,那些个机械加工厂都去生产农业机械和开矿机械。
而再次大规模引进大夏国劳工,则不在刘光福的考虑之内。政治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些,都在刘光福的考虑当中了。
好消息也是传了过来,夏华国的卫星发射成功了,可这一卫星的种类也让刘光福诧异,发射成功的竟然是一颗捕捉卫星。
刘光福为此还专门回的大夏,为了合作成功,刘光福还与大夏国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
回到燕城后,刘光福直接就回了自已家,其他的陪同人员他直接就给赶到了宾馆,告诉他们这是大夏,治安还是可靠的。
刘光福回到家里后,他就去了那轧钢厂的小院,与周父周母吃了一顿饭。
这时的周父也是不能说什么了,这个女婿已经做到了人这一辈子的极致了,比之他这一辈子的成就还要高的多。
刘光福还是那副样子,陪着老头老太太吃了一个饭,聊了会天,也就离开了。
也是奇怪了,刘光福什么场合都不惧,可就是跟周父一起吃饭,他比较紧张,生怕说错话之类的。
在小院住了一宿后,刘光福去参加了一次大夏国政务院举办的一次晚宴,在一片闪光灯之下,刘光福与政务院的总理笑语晏晏的握着手,让那些记者拍着照。
随后刘光福就又在自已的小院请了一圈客,将那些亲朋顾旧又请了一轮。
这时王亮他们三个也是过来陪伴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刘光福给他们也送到夏华国去进修。
这可把刘光福气的够呛,可是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他又不好发作。只是告诉他们,有这想法,带着家里说的算的人过来谈。
于是事情过去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找他。就在刘光福回夏华国的头一天,这三家来找刘光福了。
一番畅谈,最终确认是王亮他们三人去夏华国,具体自已会发展成什么情况,全凭个人的能力,刘光福不许给予一点点的帮助。行就在外面混,不行就老实的回国上班。
这把刘光福给整得苦笑不已,这算什么啊。不过,刘光福还是带着他们三人走了,毕竟这也是他的徒弟,也是他的兄弟。
在大夏国生存的日子里,刘光福的生命中,除了家人,与他感情最深的就是他们四个人了。当然这里面的家人,是去除他原生家庭的。
到了夏华国,一切的工作都是统一安排的,人周宇飞是有自已的特长,这三个也有自已的特长,可那也都是泯然众人的技能。
于是,刘光福就安排人,特意为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训,看看他们究竟是有哪些方面的特长。
然后他也是没有工夫搭理他们了,回到夏华国了,工作自然而然就找上来了。
按照刘光福的指示,各类的科技成果都必须报到刘光福这里,然后再进行备案。
刘光福回到办公室,他的专职秘书就是那个小彭,就给刘光福搬来了厚厚的两摞文件,放到了刘光福的桌上。
可是刘光福也是发愁,这些成果里面有好些好项目,只要落实就可以获得效益。
可惜现实的夏华国,实在是人力资源紧张,这些项目只能排号,按部就班的等待工期。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审批,刘光福也是有点麻木了。
就在这时候,在这些文件中夹着一封夏华集团大夏地区分部的信函,
刘光福打开后,发现这是阿发写的,这让刘光福十分好笑,这阿发歪歪扭扭的字迹,只是表达一个意思,
那就是大夏国的政策有漏洞可以钻了,那就是超国民。并且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是为了自已的政绩,而将优惠政策升级。为了保密,所以走的内部渠道,写的信。
刘光福看到这封信以后,不由得拍了一下脑门。是啊,大夏国有着深厚的人力资源,有着那些优厚的政策。
这不是正好将这些项目落户到大夏生产么,成品出来后,也能够直接出口到夏华国,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么。
刘光福的想法一旦想要实施,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了。
就利用了一夜的时间,将所有的资料又重新审查了一遍。在淦菁菁她们过来看他的时候,刘光福的桌子上已经堆起了厚厚的文件,有原始的资料,也有刘光福为了这些资料的实施,而写的可行性方案。
就在淦菁菁她们进门后,她们看到刘光福的眼睛里已经有了浓郁的血丝。
而刘光福看到她们进来,就只是指了指眼前的椅子,请他们坐下。
随后就起身去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回到屋里,就让小彭喊人过来,将这些材料送到夏华集团大夏地区分部的办公室。
待桌子上被清理一空后,刘光福就问起了她们过来的因由。
这时淦菁菁也是咬着牙,把一份请愿书放到了刘光福的面前。
刘光福一边揉着眼睛,一手拿过了这份文件,可就是看了两眼,立刻就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
可是随即他就坐了下来,不能前脚才说自已不能轻易发火,后脚就得谁骂谁。
“说说吧,这又是什么个情况。不能无缘无故的就有这个念头吧,今天你们劝我实行帝制,下一步是不是还想让我给你们实施分封制啊。”
刘光福冷冰冰的话语,让屋里的人都是战战兢兢的。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人的脑袋是怎么想的。如果实施帝制,这不是开历史倒车么。
就在这时候,淦菁菁往他的桌子上放了一封劝帝王登基说。这个文件不厚,用一个文件夹夹着。
刘光福拿过来,就打开了,就看上面论点论据充足,如果刘光福不是立场坚定,还真是能被这里的文字说服。
这里面旁征博引,从大夏人的劣根性开始写,然后又引伸到了古罗马从议会制转为帝制,讲中央集权,讲令出一门的好处,随后就又切合夏华国的实际情况,可谓是文采飞扬。
“这篇文章谁执的笔,文笔不错,能不能引荐我认识一下。”
刘光福放下文件夹后,呼吸平稳的问道。他的火气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直接就息了下来。
有点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听罢陈琳的檄文后的感觉,原来那头晕眼花的感觉直接就是没了。
看屋里的人都没有搭话的,于是就问起了淦菁菁和陈婷婷,这两个女中豪杰怎么会赞同这事的,也是他很困惑的。
“菁菁,婷婷,你们俩一直都是我很信任的,没有你们我可能不会答应做这个执政官,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这话一说出来,简直就是惹了马蜂窝,整个屋子都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