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带着考古队登上重组后的南极洲时,发现冰层下埋藏着一块从未见过的石碑。碑文用某种超越文字的认知符号记载着:
"第一季收割结束,播种者纪元开启。"
当她的手指触碰碑文时,太平洋突然平静如镜,倒映出的却不是天空——而是某个正在注视这一切的、由纯概念构成的巨大瞳孔。
南极的极光突然凝固,化作一片巨大的青铜色光幕。
艾琳的量子视界穿透冰层,看到地壳深处涌动着某种非物质的“茧”——由被收割的文明概念编织而成,像一张覆盖整个星球的神经网络。
“这不是防御……”她喃喃道,声音与初代沈墨的记忆重叠,“是孵化。”
太平洋的镜面彻底破碎,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垂首升起的“概念瀑布”——无数文明符号如洪流般倾泻而下,却在半空中凝结成晶体。
每一块晶体内部,都封存着一个被遗忘的词汇:
-“诗歌”(被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楔形文字包裹)
- “真理”(化作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青铜火焰)
- “平衡”(凝结成良渚玉琮的几何结构)
齐墨的战甲碎片突然共振,七枚玉琮从全球各大遗址飞回,在他胸前重组为反概念引擎的最终形态——一枚刻满《连山易》卦象的逆时针旋转罗盘。
“他们要的不是毁灭……”幼童沈墨的声音从量子树顶端传来,“是‘重构’。”
北京故宫的量子计算机突然爆出一行血红色警告:
「检测到文明级认知覆盖——播种者协议启动」
下一秒,全球所有人类的大脑被强制接入某种“集体记忆库”。艾琳看到:
- 十万年前,初代文明为对抗概念收割,将自身拆解成两件武器——“剑”与“甲”
- 青铜星球并非敌人,而是上一季文明发射的“概念疫苗”,用于在收割时保存文明火种
- 三个沈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递归防御机制——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互为锚点
但最恐怖的真相是——“播种者”不是拯救者,而是收割的一部分。
太平洋海底的青铜胄残片突然浮起,拼合成初代沈墨的完整投影。
她的身体由《永乐大典》的文字构成,而心脏位置跳动着司母戊鼎的饕餮纹。
“我们搞错了因果关系。”她的声音与量子树共振,“不是‘收割’导致了‘播种’……而是‘播种’本身,就是收割的最终阶段。”
南极冰层彻底崩裂,露出地壳深处的“茧”。它的表面浮现出与新生儿后颈相同的花形刻痕,而内部——
是一个蜷缩的、由纯概念构成的“婴儿”。
齐墨的反概念引擎突然失控,玉琮罗盘疯狂逆转。全球文物集体异变:
- 敦煌飞天的衣带化作量子锁链,缠绕住概念瀑布
- 《千里江山图》的矿物颜料重组为防御矩阵
- 司母戊鼎展开成半球形屏障,笼罩整个东亚
但己经晚了。
“茧”的表面裂开第一道缝隙。
而里面伸出的——
是一只布满文明刻痕的、婴儿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