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磕古人CP(七)

“做帝王者耽于儿女情长,将国家大事弃之不顾。”嬴政看不起他,“难怪宋羸弱不堪。”

嬴政连皇后都没有立,更是理解不了他们。

“皇帝做到这等地步,也是难得的深情。”汉宣帝叹了一声,可惜他现在并无权势,连带着平君都朝不保夕。

汉朝还是不同于其他朝代的,两宫制,皇后本就有一定的政治力量,所以也发觉不出在儒家盛行的宋代有多么可贵。

“污蔑,全部是污蔑,朕的皇后,清贞自守、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怎么就是恶后了!”宋真宗气的破口大骂。

同时也在思虑,难不成养了个白眼狼,他要不要换个人再生个儿子过养给皇后。

“官家。”刘娥感动地依偎在宋真宗的怀里,“我很庆幸,这辈子遇见了你。”

“如今受益己经明理,与其让他从天幕知晓片面之语,不如就将其生母之事,告知了他,我有官家的宠爱,己足够。”

“不行,朕不放心,若是朕之后,他不管不顾你,将生母封为太后,该如何是好。”

朱见深看到这里也有了一点启发,若是狸猫换太子在大明也上演一番呢,他真的很想立姐姐为后,唯一的阻碍就是太后了,想到此,朱见深眼神一暗。

【也不知道赵祯的仁宗是对谁的仁,还将自己的大女儿福康下嫁给生母家的表弟,那李家的能是什么好玩意,硬生生把一国公主给逼疯了,难怪赵祯最后绝了嗣,还得从旁系过继,怎么能不算是一种报应呢。】

【不过宋朝后来的皇帝都少精,生下的孩子也多于夭折,到了赵构己经变成太监了,当然他是被吓的,但和他们住的宫殿也有点关系,全是朱砂,这些材料都是有毒的。】

最后的话简首是扎到宋仁宗的心窝上去了,他至今的子嗣,皇子没有一个活下来的,老天何其不公。

而到了现在,也不知是真怕什么报应,还是说确实心有愧疚,他也不是不知道女儿的事情,越想越觉得愧疚。

“朕欲让公主和驸马和离。”

只见司马光谏道:“圣上让公主下嫁,本就是为了关照李太后一族,如今怎能因为女儿家的闺阁矛盾,圣上就随意变卦,反倒是让天下人看轻,如今圣上更应该规劝公主,应当安排端淑恭顺之人时时教谕公主,公主更应以献穆公主为楷模,学习妇德。”

宋仁宗的脸色越来越黑,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在说他的女儿没有教养吗?

于是沉声道:“公主品行之好,天下皆知,两人想必是性情不合,若是强行结合,怕是就如同天幕所说,朕的女儿反受其罪,朕意己决,卿不必再劝。”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只见富弼率先开口道:“圣上,天幕既然言明,臣恳请圣上过立嗣君,这才是国之根本呐。”

韩琦、包拯、司马光等人紧随其后,都在逼迫宋仁宗立嗣。

宋仁宗更难受了。

“朕还健在呢。”宋仁宗拍了拍大腿,急道:“你们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让朕去死吗!让新帝登基,你们好有个从龙之功。”

“圣上恕罪,臣等不敢。”

急过之后,又哀声道:“众位爱卿,不要天天盯着朕的家事,爱卿们就心疼一下朕这个失去孩子的父亲吧。”

“天子无家事,天子事就是天下事。”

“你!”

宋哲宗是行动派,听到此言之后,立马带着后妃搬出了皇宫,住到别院,准备大修皇宫,他可没忘记,在后世的历史中,他是个短命无子的皇帝。

赵构只觉得脸上无光,“你才是太监,朕很健康,朕从未被吓过。”

【明朝的话,其实深情的皇帝应该算是最多的了,第一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患难与共的夫妻, 救命恩人+白月光+初恋+糟糠妻,这buff叠满了,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马皇后去世时,朝中文武百官跟死了亲娘一样,痛哭不止。主要是马皇后实在是太贤明了,多次劝谏朱元璋,避免其做出错误决策,为政治清明和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经常替大臣们求情,保护他们免受朱元璋的怒火。朱元璋脾气火爆,有时一不高兴就要杀人,但只要有马皇后在,他就得收敛几分,这也为什么她死了以后,大臣们的天塌了。】

【但是主播个人想法,同样是开国皇帝,同样是相互扶持,同样是有无数嫔妃和儿女,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在我看来要比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多一点,朱元璋骨子里就是小农思想,对女人的态度也不过是觉得她们只能生娃而己,也是小农家长和世家豪门的差距。】

【当然,封建社会不可取,这些感情再怎么磕,大家也别当真,别入戏。】

李渊:……

你要不要再说一下呢,开国皇帝是谁,真的是受够你们后人了,如此将朕不放下眼里。

李世民看到这里,虽然也是被点了,但也不由得笑道:“瞧这话说的,后世那个皇帝究竟是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一个开国皇帝,竟然被人这番嘲讽。”

同时也很不解,既然如此暴虐的话,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跟着他打天下。

主要是那野史说的太野了,他的皇后也贤明啊,观音婢天天劝诫他,怎得就不提了。到最后李世民竟然也是攀比了起来。

“这是说的什么胡话,咱知道你们后世对咱有意见,但也不容得如此抹黑咱,咱对妹子的感情,最是真挚不过。”朱元璋头一次认真的解释。

“咱本就是小民,这点咱也承认,那唐太宗干得再好,他也不如咱得位之正,你们后人就是踩高拜低,就是嫌咱出生低。”

朱元璋倒是不耻于出身,甚至有的时候还自得,多少是世家大族没办成的事情,让他朱元璋办成了,这说明他的能力很强。

洪武年间的朝臣们纷纷点头,内心大嚎,终于有人能看见他们的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