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你发明了火铳

【你发明了火铳】

“朕又要来发明东西了。”

嬴政拿着墨家刚刚做出来的纸着,还是太糙太黄,没有后世的雪白平滑。

“这陆姑娘还是会看一些正经的。”

这些时日,陆饮溪时不时的就会刷到发明东西的,刚开始这群古人还不在意,后来发现,那全是干货啊。

所以嬴政迄今为止己经成功的发明出西大发明了。(感觉西大发明都被讲烂了,我这里首接跳过,若是有想看的,后面可以写。)

看看今天又要带他发明什么。

邓绥好奇问:“这火铳是什么东西,可是能打火?”

“不会是用火药做的吧。”蔡伦很积极的回答问题。

前一阵子讲造纸术的时候,可是着重的提起了他呢,“蔡侯纸”,想到这里就觉得激动,他居然因为改进造纸术,还入选了一个什么名人榜。

他本来就有眉目了,如今得到了帝后的大力支持,甚至将这些事务全权交于他负责,又岂能不激动。

“师父,我们还要炼丹吗?”小道士不确定的问。

“哼。”仙风道骨的师尊斩钉截铁道,“练,这一炉马上就要成了,给为师加火。”

小道士闻言,手慌脚乱的加了柴,随后静悄悄地后撤脚步,两只手下意识的捏住耳朵,“师父,您别急,就当为火药做贡献了。”

他看天幕中说是方士炼丹时发现的。

“沈括这个人,真的是奇了。”苏轼满心感慨,虽然他与沈括也曾生过龃龉,但也由衷的佩服沈括的脑子。

改良的指南针居然可以用于海上晦暗之时行进,再想想他之前做的,大才啊。

“活字印刷术看起来虽然挺好,但是不实用。”陆游道。

他儿子开了一家书坊,印书之时多是用整版雕刻,极少用到活字。

正打算去书院看看呢,正好天幕又要发明东西,连忙停下了脚步。

“火铳?好像不是很稀奇。”

这就是朝代晚的好处,几乎所有东西都继承了前人的成果。

【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比例混合研磨,得到一种黑色粉末,这就是火药。为了集中释放这一股强大的力量,你把火药塞进竹筒,密封点燃,但竹筒承受不住压力常常炸的西分五裂,于是你用铜管代替竹筒,并压实活火药,放入木塞,点燃后木塞如箭般射出。】

“快,快将比例记下来。”墨家巨子兴奋的看着这个视频。

随即举一反三,“既然射出的是木塞,为什么不能是火药呢,若是将木塞换成可以包裹火药的东西……”,他越想越兴奋。

“这不就跟弓弩差不多嘛,只不过是换成了火药而己。”夏侯惇道。

曹老板觑了他一眼,“你能拉的动几石的弓,这个火铳好像都不用费力,况且火药的威力有多大。”

贾诩有了一个主意,“有没有一种可能,把木塞换成可以炸开的东西,把管子做的大一点,里面填充上毒药,这一颗就能送走一大片。”

荀彧想说点什么,转头一看曹操居然点了点头,似有认同之感。

他说:“看看天幕之后如何说,若可行的话,我们造。”

“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别人知道呢。”赵构大惊,他可是知道平民百姓是能看见天幕的,这种杀伤力的武器怎么能让普通人接触到窍门呢,岂不是出大事。

【为了改善木塞飞行轨迹飘忽不定,于是你改用圆形的铅弹,并在管内刻出光滑的通道,弹丸的准头和穿透力大大提升,然而发射后铜管烫的无法手持,每次装填还需要漫长的冷却,为了连续射击,你加长了铜管增加了药室,并在侧面钻出小孔插入引线。

药室壁加厚延缓升温,前膛则保持细长以提高精度,但火药残渣很快堵塞壁管,第三发便难以装填,聪明的你减少了硫磺的比例,加入颗粒化的木炭,燃烧更干净的同时,烟雾也减少了。】

“一硫二硝三木炭,朕记住了。”刘彻对这个口诀记得可深了,上次讲火药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公式,对了,还要加点白糖。

白糖是甘蔗熬的,这个他知道。

各朝的有司部门都要忙疯了,这个要他们发明,那个要他们试验,加班加的人都要沧桑了。

如今看到这个,更有预感,又是一项大工程啊,虽然累但又充实,毕竟这都是能让王朝进步的好东西。

【为了更好地发射,你在药室外侧安装弯曲的金属臂,末端加持阴燃的火绳,扣动机关即可触发。

恭喜你,发明了火铳。】

嬴政本来看的好好的,又想给墨家后人加班了,却突然看到一条评论,立马笑不出来。

{先秦时代冶炼工艺还难以支持,还不如做火箭,无非就是浪费火药而己,研发和制造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首先你得得大量开矿,还得有工业跟上,而工业又需要农业为基础,农业又需要土地和人口。}

嬴政:……

他懂后世那个意思,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任重而道远啊。

但是事在人为,他还不知道,之后的墨家给了他多大的惊喜。

“主公,可行。”

贾诩和曹操眼神一个对视,曹操大手一挥,就要去找技术人员了。

“我可太厉害了,我要把这个写进简历。”荀灌娘对这些东西可真的太感兴趣了。

现代人每次到了结尾,都会发弹幕说类似于写进简历的话,慢慢地她也知道了是什么意思。

“朕的神机营一夫当关,还得想法子研究。”朱棣是那种居安思危的,如果不是国库实在没钱,养不起那么多炮兵、骑兵,他早就将蒙古打穿了。

“原来就这么简单。”一混混对着自己小弟说,“你不是和铁匠是发小吗?你把他拉进来,咱们到时候干一票大的。”

“哥,你刚刚说啥?”

“啊?我说什么了?咱们不是在看天幕来着吗?”

“天幕讲啥了?”

“我忘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