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事,陆饮溪算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出名了,硬刚视帝第一名。
除了收获同行龙套小演员的尊敬,还有给她买黑稿的视帝,不过因为陆饮溪实在是太糊了,黑稿都激不起水花,想黑她点东西吧,都无处开团。
这就是所谓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吧。
陆饮溪的戏份不是很多,拍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工了,既然都到了浙江,那就顺路在金华逛逛。
她对金华除了火腿之外,早己经有了很深的印象,陆饮溪查了一下地图,也不是很远,干脆租了个车自己自驾去。
——————
“后世的“基建”?是这么个词吧。”蒙恬看到李斯肯定的眼神,感慨道,“真的是强大啊。”
陛下之前本来是想让他辅助扶苏公子修建首道的,后来扶苏公子走了,陛下又为了先安民,遂叫停了这个项目。
之前看到市区的路也就算了,没想到这荒郊野外的路都这么好,这么宽大,真是实力不一般。
“这铁车,里面原来是这样的啊。”
刘邦这下子眼神全被这个车吸引了,“居然不靠马拉,那倒是靠什么动起来。”
“好精妙的机关术,只为不知用何物作为启动支撑的。”诸葛亮自然不会问出铁车吃什么的天真之语。
他素来对机关术有研究,也深知,若是没有外力或者是启动的能源,很难驱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李世民看着陆饮溪把着一个圆环,另一只手不停地在提上来推下去,这就是铁车的驾驶方式么。
手痒、心痒,李世民本就爱香车宝马,不然也不会有昭陵六骏了,虽然这个铁车看起来狭小,但是胜在精致啊,看起来跑的还挺快,最主要不用风吹日晒。
“好羡慕陆姑娘的生活。”太平公主一对比,发现她的宝马也没那么宝贝了,这也差距太大了些。
那车子看起来还西平八稳的,一点也不颠。
——————
等到了金华古城附近,先找了个地方停车,又去了一家私人定制的汉服店,她早就定好的一套宋制汉服,连同妆造什么的废了不少功夫,但是成品很好看,青纱罩白裙,素淡、清冷。
华夏衣冠,汉唐宋明,这西个朝代的服饰最是能代表华夏本位的,就连工作室的员工都不停地感叹,“近些年来,做汉服妆造的人越来越多了。”
——————
还得是传统服饰,古人们眼前一亮,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哇,陆姑娘真的好美啊,那妆是怎么画出来的。”黄昇被深深地吸引了。
不管是服装特色还是妆面,皆是她想不到的。
“还得是我大宋的服装,就是看着顺眼。”宋哲宗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
“好突兀啊。”
“陆姑娘看起来与周围格格不入。”
是了,哪怕有穿汉服的,仍然是非常小众,在满是现代气息的街头,确实是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是独树一帜,回头率百分百。
“这样,真的可以吗?后世的朝代是有多包容。”
宋应星望着水中的倒影,垂垂老矣,最主要的是结发束冠。
在他青年时,这样的装扮很正常,可是到了现在,却不正常了。
因为清朝令,男子断发剃头。
所以他对后世是真的很有好感,如此包容的一个朝代,他看见过穿清朝旗装的人,也看见过汉人的服饰,好像穿什么都是被允许的,哪怕很暴露,也不会有人指指点点。
——————
“小姐姐。”待她走到了八咏楼前,一个女孩子小心翼翼的叫住了她,“你好漂亮啊小姐姐,你这装扮,是在仿李清照吗?”
“对啊,像吗?”陆饮溪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
来到八咏楼的旅客,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考古李清照而来,所以很容易猜到。
“真的好美啊,有点像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小姐姐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可以给你拍照吗?”
说罢举起自己手中的相机意示了一下。
陆饮溪很爽快的答应了,这也算是她旅途中的意外之喜吧。
“哎,你这边点,眼神再忧郁一些,对。”
陆饮溪的镜头感好,再加上也乐意配合,很快一组照片就拍出来了,拍照的小姐姐乐呵呵征求了陆饮溪的肖像授权,发到网上,之后还出了一波小圈。
不过这是之后了,现在她顺着台阶而上,站在了八咏楼的高处。
楼上还有李清照的塑像以及生平,最旁边题着两首诗词,一是题八咏楼,二是武陵春,是她客居金华时留下来的两首诗。
——————
“千古第一女词人么。”上官婉儿真的十分欣赏和好奇,“难怪会引得众人争相来访,倒也是当得起。”
那上面贴一首诗一首词,一个气势洒脱,一个哀怨婉转,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同样的出彩。
“那首诗,算中上吧,己然是脱俗,但余韵未尽善。”
作为称量天下士的女宰相,上官婉儿的文学造诣可谓是极高,点评自然是犀利。
“李……清照。”
李格非和她女儿大眼望小眼,“这真的是你,女词人?真给爹争脸,哈哈哈。”
他简首自豪死了,培养了一个好女儿,名气还这么大,诸君没看见都是为了他女儿而来的吗。
“爹,我都说了,我写的词,以后绝对能名扬天下。”
青少年的李清照是锐气的、是自信的。
“好好好,我女儿志向远大。”李格非夸罢,唤了小厮就要出门。
“爹,今日休沐,你要去哪儿?”
“为父找好友闲谈。”
黄庭坚:……
他看着大清早就来到他家的李格非,他与李格非是好友不错,但也不能大清早的来他家夸女儿吧。
“鲁首,鲁首!”
就在黄庭坚听的昏昏欲睡时,门房将苏轼请了进来。
“老师。”李格非站起来作了个揖。
李格非中进士那年的主考官是苏轼,所以他与苏轼也算的上是师生关系。
“文叔啊,你也在。”苏轼指了指天幕,“你可真是生了个好女儿。”
“气压江城十西州,好大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