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原来不是一种猪啊

“装水要用缸,买菜要用筐,骑狗烂裤裆,炖肉要放姜。”

回家之后,陆饮溪开始做晚饭了,说实话,她也不咋会,就是兴致来了,非要自己炖个东坡肉,因为刷到了,馋了。

“你要考研啊。”陆饮溪找个做饭视频,没想到开场就整活儿,这年头连做饭博主都这么卷了吗?

“记住了没有,骑狗烂裤裆,叫你骑。”

天幕下,一个当娘的,抓住自己的孩子就来了一顿竹笋炒肉,旁边是看起来可怜兮兮的大黄。

“长记性了没有。”

可惜整花活整的挺好,做饭教程陆饮溪并没有看懂,还在继续搜,如何炖猪肉。

【为什么现在吃的猪肉没有以前的香了】

陆饮溪停下了往上滑的动作,确实,好像是哦。

【以前吃的猪肉都有大理石花纹,肥而不腻,现在的猪肉一点也不香。

因为现在吃的猪和以前吃的猪不是一个品种,以前吃的猪是中华本土黑猪,中华土猪的特点是肥肉多、瘦肉少,肌内脂肪多,所以肉上都有漂亮的大理石花纹。】

【但是土猪的养殖时间太久了,需要一年才能出栏杀肉,改开八十年代以后,人们的饮食方式变了,变得更爱吃瘦肉了,土猪因为肥肉多、养殖慢、产量低被逐渐淘汰。】

“哎呀,我家的小猪崽子就从来没活过,还喂什么喂,就是被诅咒了。”

这一个视频勾起了老太太的心事儿,她家养啥死啥,唯一活下来的东西就是鸡,因为会到林子里自己觅食。

“娘,你以后别喂了,咱家有我呢。”大儿媳无奈的说道。

她这娘就是个老顽固,说了八百遍不要上山割草喂猪喂羊了,偏偏闲不住,非要自己去,哪怕跟她说了利害,转头就忘。

山上有几样草是有毒性的,那猪啦羊啦吃了这种东西能活就怪了。

“哦~”,苏轼大概懂了,原来不是一种猪,后世人这么爱吃猪肉吗,己经忽视了猪肉的膻味和养殖呢。

他看着天幕说,以前什么猪蹄下水都不值钱,后来卖的比肉还贵,那这是真的很爱了。

这也是古人们不理解的。

“咋可能会卖的比肉贵,瞎说的吧。”

“那猪下水,实在没钱了才买几斤混个荤腥,平时给我我都不吃,还卖的比肉贵,真会瞎说。”

以前的下水腥臊,又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以及做法,除非是真的没钱,不然很少有人愿意吃这种东西。

【取而代之的是国外的各种进口猪,比如丹麦长白猪,它瘦肉多,肥肉少,生长快,养殖时间只需要半年,就能长到两百斤,成为当之无愧的猪王。

而被抛弃的黑土猪,数量迅速减少,没有了土猪,红烧肉不香了,回锅肉不香了,猪肉炖粉条子也没味了。】

“半年,两百斤!”古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什么猪啊,这么能长。”

像他们养的猪,一年两年出栏不说,就连重量能达到一百斤都算是没白长。

“什么红烧肉、回锅肉,看起来也挺好吃的呀。”有人馋了。

在他们看来,猪就是贱肉、下等肉,最难吃的肉,尤其是读过几年书的,自诩为读书人的,从来是不会吃这种肉,猪肉的受众还是以平民百姓为主,但是看着天幕中的图片,突然对猪肉有了点兴趣

兴许,没那么难吃呢。

“白猪,丹麦?”朱棣若有所思,虽然他具体不知道哪个国家,但肯定是国外就对了。

此次郑和马上就要出第二次海了,朱棣嘱咐道:“你看,后世的这些东西,但凡在国外见到差不多的,都带回来,那个白猪也一样,你往远的地方都走一走。”

虽然后人说白猪没那么好吃,但是量大啊,味道什么的都先靠边站。

袁枚盯着数据开口道:“揠苗助长,这猪虽然体量大,可味道怕是好不到哪去。”作为一个精致的吃货是不能接受有瑕疵的猪的。

贾思勰看着天幕中的弹幕说:

{古代的猪难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割蛋蛋,骟好的猪,腥味会淡点。}

“骟了呀,怎么没骟。”

劁猪的技术,从汉朝就传下来了,为何现代人把他们当成啥也不懂的了。

贾思勰决定在他的书中,详细的把劁猪的技术都写下来,让后人看看。

至于为什么吃猪肉的人这么少,他觉得按照后世来说,就是成本太高了吧,不值当,有时候人都吃不饱,哪里有食物喂猪。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以前人们吃不上肉,自然是越肥越好,有油水,现在人们啥都能吃上,肯定要吃的养生健康,肥肉也就没人吃了。}

“继续叫庖人来做。”嬴政首接吩咐。

近侍劝道:“陛下,那豕肉乃是下等肉。”

“他们都能吃得,朕怎么就吃不得了。”

近侍小时候也是吃过猪肉的,难吃至极,看到天幕说道养猪的法子,为了救庖人一命,请求道:“陛下,后人说我们这里的豕未经劁骟,滋味不显,不如令太仆寺从小豕养起,精心喂养,味道定然好上不少。”

“也可。”

“要是有肉吃,管它瘦的肥的,健不健康的,能让我吃上一口就好了。”

“好想投胎到现代啊,那我岂不是有吃不完的肉了。”

地主们不屑的说,“我们又不缺油缺盐,没必要吃的跟饿死鬼投胎一样。”

是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最顶级的菜一般都是清淡的,能吃出食物原本滋味的,他们不需要通过食物来获取某种身体中不可缺的能量。

“猪肉性寒,吃多了也不好。”李时珍作为大夫,很了解各种食材,他也不建议多吃猪肉。

接下来陆饮溪照着视频开始做饭,第一步焯水,然后捞出来,炒糖色,炒肉、加水、下料,开炖。

“这做法,怎么跟我做肉的步骤差不多。”苏轼来南方以后也没少鼓捣吃法,他也是这么做猪肉的。

“哎呀,陆姑娘盐放多了。”董小宛看到陆饮溪东一勺子、西一筷子的,疑惑不解,这做出来味道真的好吗。

董小宛除了是秦淮八艳之一,同样也是古代十大名厨之一,她的厨艺可谓是造化极深,一看陆饮溪哆嗦的那几勺子盐,就感觉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