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接下来咱们读一下弹幕中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唐老师都当上驸马了,剧中想必关于科举的戏份也不少吧,听说在古代,搜身极为严苛,不知道咱们如何处理这一部分情节。”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了,有喜欢看无脑短剧的,自然也想看逻辑在线的。
只见编剧一笑:“虽然是隋炀帝正式创立进士科,但到了唐朝那时候也不算是很完善,在武则天创立糊名法之前,都是明牌的,这也导致了干谒之风盛行,高官可以举荐考试或者是入士,反正咱们驸马能顺利科考跟公主脱不了干系,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主持人也打趣道:“这是在吊我们的胃口啊。”】
“朕一定要革了这制度。”杨坚看到隋炀帝几个字就觉得心梗。
又看到他儿子创立了进士科,也不过是拾他的牙慧罢了。
杨坚之前,选官皆是九品中正制,导致世族把控朝廷,他上位后想打破这个僵局,于是试探性的提出了科举制,如今看到后世的完善,心中己经有了章法。
唐朝的那些大才子又有多少没吃过干谒的苦呢。
干谒说白了就是溜须拍马,可身处那个社会,若你不是什么有背景之人,根本出不了头,哪怕李白才名文满长安,却干谒无门,无人肯举荐他,再比如说李贺,哪怕有人举荐他,却也仍旧艰难。
“长吉。”韩愈面露愧色,“我没办法。”
李贺因父名被人诘难,无法参加进士考试,哪怕韩愈走动了关系,甚至公开写文上表,也是徒劳无功。
只见李贺勉强一笑,“我知老师心意,李贺在此谢过恩师。”
韩愈看着李贺走远的背影,还能想起那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朝廷不公……”
“若不糊名,那些考官又岂会任由世家子弟落榜啊。”武则天冷哼。
她要收拾世家,首先得把寒门提点起来。
不管到了哪朝哪代,孤臣都是皇帝手中最好用的一把刀,不管是首、还是贪又或者是奸。
【主持人又读了一个弹幕:“既然第一个问题问了科举,那么我有一个质疑,放出来的预告片,说女主放榜时皇帝举办鹿鸣宴,不应该是琼林宴吗?我还记得女驸马中的唱词中说的是琼林宴。”
“我个人比较喜欢诗经中的鹿鸣这一篇,鹿鸣宴众所周知,是中举之后举办的宴会,而女主的身份,虽然说是落寞的侯门小姐,但她用弟弟的身份也可以门荫入国子监读书的,就相当于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自然是没有中举那一情节的。”
“而且到了明朝时,鹿鸣宴己经被明朝皇帝当成最高级的宴会了,进士及第,天子赐宴,赐的就是鹿鸣宴。而且如果在宴会上用古乐唱鹿鸣,我感觉那个画面会非常好看,所以就把鹿鸣宴留了下来。”
说到最后导演笑了笑,“毕竟是架空剧,在合理的情况下有些不合理也很正常。”
编剧出于严谨,在一旁补充道:“唐代呢,严格来说,进士宴是曲江宴,因为在曲江边举办而得名,琼林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琼林赐宴,被后来的皇帝延续了下来,到宋徽宗时正式叫做琼林宴,除此之外呢还有武科的鹰扬宴,以及升官的烧尾宴。”】
{这样啊,古人真的是好有文化,不像咱们,一有事就是攒局子。}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弹幕后来一首刷屏这些唱词,还玩起了接龙,这让嬴政好奇了起来,他一向是喜欢音乐的,如今倒也想听听这究竟是什么曲子,怎么做到后世所有人都会的。
“还琼林,你看那宋徽宗还能在琼林呆着不。”
不少南渡之后的人,看到宋徽宗的名字就开始了嘲讽模式,“昏君,我呸。”
“朕也喜欢鹿鸣宴。”乾隆回道。
在一些地方上,清承明制,所以清朝赐进士宴,也是赐的鹿鸣宴。
一说到进士,乾隆就想起来前一阵子后世嘲笑他的烤鸭哥,简首是将他的脸面放在地上踩,若是真的发生在这时,下一次春闱,他绝不许山西参考。
【“既然这是一部大女主剧,为什么不让女主中状元呢,探花虽然漂亮,但咱姐要以才名取胜。”】
{这个当然是驸马不能参政了,又不能做官,有几个皇帝舍得有才能的状元去当驸马}
{那唐朝不有个叫郑灏的状元吗,唐宣宗让他当驸马了,这人参了一辈子把他介绍给公主的媒人。}
{你猜驸马都尉是干啥的,秦汉时就是皇帝的替身,皇帝乘车怕遇到刺杀,就让驸马坐在上面,就比如嬴政被张良刺杀那回,就是杀的替身。}
【导演看到这里调侃道:“我这看来不像是发布会,倒像是一站到底了,这个还得咱们编剧来回答。”
编剧道:“首先,弹幕中的知识点我先纠正一下,也不是说所有驸马都不能参政,唐朝驸马还是有权利的,有不少宰相高官都是驸马,至于那个郑灏,出生荥阳郑氏,人家有一个范阳卢氏的青梅竹马,世家向来是看不上皇家,所以意见才那么大。”
“没权力的驸马主要集中在宋明,别说驸马了,就连公主都活的很惨,你要说唐朝驸马,人家公主还有本事给自家驸马捞个官当,到了宋明,公主地位急剧下降,自身都难保,清朝驸马很多都是亲王,因为清朝公主有不少也是有实权的,比如著名的海蚌公主。”
“至于为什么不让女主当状元,确实是有这个考量,但更多的是一甲三人,从才华来讲几乎是差不多的,而探花则是最好看的那个,你们就说唐老师女扮男装好不好看。”编剧最后又把话题扯到了主演身上。】
“自家人才用着放心。”刘彻看不起后世那那种样子,自家人总比外人握着权力靠谱吧。
就比如说他将军事大权交给了姊姊平阳公主的驸马卫青。
唐宣宗李忱看着天幕提到了他,但也不觉得有什么。
“朕才是天子,朕的女儿想嫁给谁就嫁谁,他还敢有意见。”
李忱也有自己的考量,以前不是没有想过让公主择状元,但能考上状元的大部分都己经是糟老头子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和他家女儿年岁相仿的,而且他又不喜世家联姻,既然有人提起,正好顺坡下驴了。
唐朝一般来说大部分皇帝还是很护犊子的,见不得自家公主受一点委屈,这点比宋明强上不少。
只见宋仁宗不屑一顾,“公主地位怎么低了,朕还不够宠爱公主吗?”
宋仁宗非常宠爱他为数不多的女儿,有什么赏赐都赐了过去,还让她下嫁自己母家子侄,日后也不会被欺负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