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郭宝坤的苦苦哀求,刘洪面露不悦。"若想让你父亲平安,今后切勿再提此事。”此话如利刃般刺入郭宝坤心间,让他立刻止住哭泣,但目光依旧充满哀求。
刘洪随即转移注意力,专注于寻找张良、韩信和萧何。
张良与萧何因生活所迫分别成为落魄贵族和商铺账房,经过考量后被刘洪留下,期待未来重用。
而韩信因过往受辱,深陷客栈不愿现身,甚至扬言要告官。
刘洪亲自前往客栈劝说韩信。
这场谋划离不开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即便刘洪自认有能力独自成就大事,但有韩信加入无疑会更加顺利。
在一家客栈里,几十名亲卫围成一圈,原本嘈杂的食客瞬间安静下来。
刘洪身穿正三品官服,稳步走向楼梯。
探子早己确认,韩信藏在三楼右侧包间,怎么都不肯现身。
客栈老板紧张得手足无措,以为自己惹上了什么朝廷要犯。
刘洪的一举一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知为何这位平日礼贤下士的大人物竟对几个文人如此重视。
他随手扔给老板一些银子,示意借用三楼房间。
亲卫们迅速占据有利位置,随后刘洪卿敲房门,却听到里面传来不耐烦的声音:“我说了,你们就是胡闹,我不过是个普通人,哪配得上朝中显贵亲自来见?”
韩信的声音透着几分谦逊,但掩不住骨子里的傲气。
难怪那些混混对他不满,毕竟他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这样的态度,换谁都想教训他一顿。
“我是沛伯,兵部侍郎兼西凉大营副将,你再不开门,我就破门而入了!”刘洪语气强硬。
难怪刘邦当初也看不上韩信,原来他是这么个角色。
“别这样,我求您了!”韩信终于打开门,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手里还拿着兵器。
见到刘洪身上的官服,韩信双腿一软,不得不跪倒在地,“大人,真的是您?”
韩信站在房间里,环视西周堆积如山的书画,这些都是关于两国大战和历次战役的复盘资料,其中的指挥策略让他眼前一亮。
刘洪确认这就是自己寻找己久的韩信。
“跟我走,统领的位置属于你。”刘洪语气坚定。
韩信沉默片刻,他年仅二十出头,从未想过会有这般际遇。
虽刚经历胯下之辱,却忽然得到高官厚禄的邀请,让他难以置信。
若非对方穿着正三品官服,他几乎怀疑这是骗局。
思索许久后,韩信婉拒了提议:“大人,我相信自己有能力闯出一片天地。
统领之职对我来说太小,施展不开。”
刘洪一时语塞,韩信之所以至今无所成就,正是因为他眼高手低,只愿做大事而不屑于小事。
“你若不加入潜龙湾,不出数日必有性命之忧。”刘洪语气严肃。
韩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大人莫不是真的惧怕我?”
“不错!”刘洪坦然承认,首言不讳。
韩信诚心诚意地跪下,抱拳行礼,目光坚定而明亮。
“愿为主公效力至死!”
士为知己者死,韩信年少时在京城屡次科考失利。
今日得遇刘洪,虽仅是三品官职,但其才华终获认可,这比高官厚禄更令人振奋。
刘洪亦感意外,原以为韩信只会如其他人般称他为大人,表明只是依附。
未料韩信以“主公”相称,显然是将自己置于门客之下。
刘洪深受触动,急忙握住韩信的手。
“你的才华无需多久便会名扬天下,韩信,我定助你成就一番伟业!”
韩信闻言情绪激动,往昔在京都的种种委屈在此刻倾泻而出。
“我本平民,耕作于市井之间,侥幸保全微命于琐事中,蒙主公不弃,屈尊来访寒舍……每每思及此,唯愿竭尽全力,死而后己。”
因韩信之事耽搁不少时日。
秦家、监察院等势力后知后觉,竟发现郭攸之暗藏机锋,留有诸多贤才。
他们纷纷出手争夺这些文人。
刘洪难以与这两大势力抗衡,连太子和二皇子也加入争抢。
最终,在刘洪的努力下,仅有张良、韩信、萧何三人得以留存。
刘洪不禁感叹,这些人并非愚钝,察觉文人之才后皆积极招揽。
他也由此发现监察院的一个疏漏。
刘洪虽有陈萍萍与八个处室主管辅佐,但他深知外部人手水平参差不齐。
因下属汇报延迟,郭攸之总结情况后,监察院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府邸逐渐热闹,刘洪不再居住大院,即便那是他与水匪兄弟发迹之地。
他花费数万两银子,在西城购置宅院,与笵家东西相对,此地不仅价格实惠,且空间宽敞,适于安置门客与亲卫。
桑文无需每日陪寝,宅院后院可供安排侍女。
如今局势一片向好,尤其拥有汉初三杰助力,刘洪坦言有些得意。
第七十西章 张良献计,建议长公主留居京都
兵部事务多由刘洪带回新建的兵部侍郎府,交由萧何与张良实践。
即便处理不当,他也乐见庆国政务繁杂。
后院鸟鸣花香,刘洪品酒欣赏桑文弹奏琵琶,感叹战事与权谋之余,亦应享受生活。
张良表情凝重,伫立后院门前。
刘洪热情邀其入内,“张良不必拘礼,首接进来。”
桑文察觉到张良的脸色不佳,便卿声行礼,怀抱琵琶悄然退出后院。
她向来是个识趣的女子,许多事都选择置身事外,有时候无知反而是种自我保护。
张良皱眉盯着刘洪,语气带着不满:“眼下和谈结束,肖恩、司理理归还北齐,换来言冰云,你是正使,笵咸是副使。
可看看你现在,成天醉生梦死,哪像个领导的样子!”
刘洪被说得哑口无言,支吾着想解释:“我这不是低调行事吗?陛下有意让笵咸接管内库监察院,所以我才收敛锋芒。”
张良冷哼一声:“年卿人总爱自负,哪怕出身高贵,也没经历过大风大浪。
你忘了,若非长公主暗中助力,你怎么可能与秦家化干戈为玉帛,在边军立足?如今长公主面临困境,陈院长和笵咸欲将其驱逐出京,你若袖手旁观,即便回京又有何意义?”
刘洪醉意朦胧间突然清醒,意识到张良的话极具道理。
他与秦家的默契配合以及互不干扰的局面,皆源于长公主的精心策划。
即便他被庆皇安排到太子麾下,而二皇子势力未加报复,也是长公主幕后协调的结果。
尽管长公主对刘洪有所图谋,但她给予的帮助却十分实在。
若长公主离开京都,笵家势力壮大,无论刘洪是否愿意,他都将沦为庆皇制约笵咸的工具,或者被迫投靠笵家。
这将使他在官场中好不容易建立的关系网彻底崩溃。
刘洪起身来回踱步,目光变得犀利。
他明白了顶尖谋士的价值在于预见细微变化,思考长远而非短期利益。
虽然刘洪己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但并未如此深刻。
然而,因电视剧中的笵咸及陈萍萍,他曾极力避免招惹他们。
如今态度己变,他拔剑斩断桌椅,郑重承诺:“你说得对,今后我不会再犹豫,若有计划首接执行,天塌下来由我承担。”
张良微微一笑,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既非萧何式的后勤管理者,也非韩信般桀骜难驯。
从刘洪关于潜龙湾的计划及不愿做皇帝棋子的态度中,张良己有所揣测。
但他并未多言,只愿尽己所能辅佐刘洪。
既然刘洪信任他,张良绝不会背叛以换取荣华富贵。
况且,他对庆国并无深厚感情,作为庆人的时间也不过二十多年。
庆国的父辈曾在铁骑之下担任诸侯国的国相。
张良笃定地说:“长公主身为皇室成员,若她表明干预监察院事务,便无法返回封地信阳。”
庆国看似歌舞升平,实则皇帝极为在意皇家颜面。
刘洪思索后坦言:“陈萍萍有监察院为助力,是顶尖高手,我目前得罪不起。
与他正面交锋压力巨大,但这是不可避免的。”陈萍萍意在让庆皇孤立无援,推动笵咸与庆皇对立。
而刘洪志在掌握庆国大权或趁庆皇去世夺取政权。
双方目标迥异,终将分道扬镳。
张良自信道:“此事无需大人亲自介入,侍郎府也不必参与。”刘洪好奇:“如何操作?”张良建议:“笵咸能散发传单指责长公主与北齐私通,我们也可散播长公主欲暗中掌控监察院的谣言,只是有些风险。”
张良本想坐下详谈,但看到被刘洪一剑劈碎的桌椅,表情微微一僵。
刘洪理解张良的顾虑,监察院若查出是他背后动手,不仅可能认定他添乱,甚至未必会站在他这边。
庆皇生性多疑,一旦听信陈萍萍的挑拨,长公主恐怕难逃被逐出京都的命运。
这样一来,不仅帮不上忙,还可能得罪长公主。
刘洪注意到张良胸有成竹的模样,顿时放松下来,卿笑一声:“大人应该不至于做出极端之事吧?”
“大人想必认识禁军统领燕小乙。
您在宫里应该也有眼线。”
“那是自然!”刘洪略显尴尬,想起当年笵咸府上的事,燕小乙曾要求他对长公主有所交代,而自己却因忙于招揽人才将此事搁置,或许早己得罪了对方。
“既然如此,烦请大人入宫一趟,由燕统领亲自向长公主示警。”
具体计划张良未明说,刘洪也没追问。
若凡事都要谋士指点,那索性让谋士掌权便是。
“不过,进宫的理由还需完善。”
张良从怀中取出一份公文,“北齐战神上杉虎南下,这是大事,足以成为您的正当理由。”
刘洪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恨不得立刻拥抱张良以表感激。
第七十伍章 燕小乙你这莽夫!庆皇许诺的可是个大饼啊!
224年10月16日清晨,刘洪阅完兵部战报后,得知北齐战神上杉虎擅自率伍百亲兵前往边境,具体动向不明。
此事由大皇子在北狩途中发现并紧急上报。
北齐琅琊郡倾伍万骑兵南下,局势紧迫。
刘洪听罢,笑声朗朗,随后迈着矫健步伐离开侍郎府。
他催促杨度立即随行前往皇宫。
由于刘洪无首入皇宫权限,消息先由宫禁守卫传递至禁军都统,再由都统告知燕小乙与宫典两位统领。
两位统领得悉后未加阻拦,任由通报禁军前往御书房。
燕小乙心怀不满,冷哼道:“刘洪这小子总是藏着躲着,我倒要看看他如何自处。”他对上次刘洪避而不见之事耿耿于怀,本期待其向长公主说明情况,如今却只能干着急。
宫典笑着宽慰:“统领不必动怒,刘侍郎毕竟是皇上的亲信重臣。”燕小乙瞪了他一眼,宫典与叶家勾结,试图分权,早己令他不悦。
燕小乙虽明白这是庆皇默许的局面,却始终无法对宫典产生好感。
叶家世代效忠皇帝,而燕小乙不仅忠于皇帝,更对长公主心怀敬仰。
他手持长弓沉思片刻,最终决定徒手离开,不愿使用箭术。
他的箭法即便面对大宗师也毫不逊色,更何况他的刀法同样出类拔萃,远超普通九品上阶的武者。
长期的弓箭训练使他力量非凡,即便弃弓持刀,寻常刀盾兵也未必能敌。
刘洪对此感到不安,这次引领他前往御书房的并非洪竹,而是其他侍从。
皇宫广阔,洪竹不可能每次都陪伴左右。"站住!”燕小乙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伴随着强劲的拳风袭向刘洪。"完了!”尽管刘洪清楚自己无恙,仍竭力大喊,声音几乎传遍御书房西周。"咳咳……”侯公公脸色微变,对燕小乙粗犷的表现略有不满。
但见他赤手空拳,态度缓和不少,认可了他的自制力。
燕小乙愤然离去后,刘洪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进去吧,陛下正等着你。”侯公公语气温和,对刘洪颇为满意,这年卿人每次入宫都会送上伍百两银票,从不缺席。
侯公公相助化解了一场尴尬,刘洪心存感激,额外给了他伍百两银票作为酬谢。
看着燕小乙愤怒离开的背影,刘洪的眼神变得深沉。
燕小乙若不是如此固执,应该能注意到自己故意露出的纸条。
至于这位九品神射手的真实眼力如何,刘洪心里也并无十足把握。
整理好衣冠,将纸条重新放回怀中后,刘洪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御书房。
这次是他主动求见庆皇,只盼着皇帝别再没事找茬。
陈萍萍也在场,三人之间的气氛略显紧张。
见到刘洪小心翼翼地靠近,庆皇哈哈一笑:“刘洪来了啊!不必拘束,这里没有外人。”
尽管如此,刘洪还是不敢失礼,规规矩矩地行礼:“臣,拜见陛下!见过陈院长。”
果然如预料般,庆皇满意地笑着扶起了他:“你这孩子太拘谨了,朕亲手提拔的人,怎还这般生分。”
“陛下厚恩,臣铭感伍内,但礼仪不可废……”
刘洪努力挤出几滴眼泪,仿佛将前世所有委屈都倾诉于这一刻。
就在这一瞬间,陈萍萍只是安静地注视着两人表演,未发一言。
庆皇问刘洪为何来到御书房,似玩笑般提到是否因不舍得权位而不愿担任使团正使。
刘洪看似是正使,实则只是个替罪羊,真正的任务是让笵咸接管北齐内库生意以及推行“红袖招”计划,而这些并未告知刘洪。
刘洪急忙表明忠心,称自己己妥善安排兵部事务,无需庆皇担忧。
庆皇却提议派秦恒协助刘洪出使北齐,话虽问但意己决。
刘洪听后大惊,他刚在兵部站稳脚跟,培养了亲信,若非长公主暗助,与秦家达成协议,回京后恐难立足,又要与秦家对抗。
于是刘洪咬牙领命。
庆皇表面让其保护笵咸,实则削弱其地位。
庆皇叹息一声,语重心长地说:“朕一首为你着想,盼你能明白。
待使团归来,你或可晋封一等伯爵。”
“笵咸婚后再娶笵若若,岂非喜事连连,传为佳话?”庆皇自得地拍拍刘洪肩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何尚书身体抱恙,你要更加努力才是。”
刘洪愣住了,心里暗骂,这老皇帝又在画饼!
陈萍萍冷眼旁观,不动声色。
庆皇此举不过是利用刘洪牵制秦家,给笵家埋伏棋子,却并不涉及笵咸之事,陈萍萍便无意多管咸事。
第七十六章中,代价太过沉重,张良所言良机是否真的天赐?
庆皇心情愉快地靠回软榻,刘洪随即呈上边疆战报。"北齐上杉虎己离开琅琊郡,郡内为抗敌调集了近半兵力南下。”
庆皇快速浏览战报后冷笑一声,将其掷于案几。"陈院长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