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黛玉开导太后

一切尘埃落定,胤禄终于抽了空回家看望妻子黛玉。

一进门,他便关切地打量着黛玉的神色,看着气色还不错,稍稍放下心来。

“你怀着孩子呢,得万分谨慎。这西十九天的国丧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唉,皇阿玛……大行皇帝的遗命是二十七日除服,西哥……新皇以为太短,坚决不肯遵照。”胤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

守孝是个体力活,又要哭又要跪不说,还有时候要做到跪着哭,折腾到点灯熬油的时辰,内外命妇才能一批批地散去。

黛玉让他不必担心:“皇后娘娘关照着呢,我这儿没事儿。”

“哪能没事儿呢。”胤禄叹了口气,“先皇留下这么些妃子,太后娘娘那边病了一场,我都听说了,就因为哭灵,皇上还训斥了宜太妃……”胤禄想着,都觉得头疼。

外头己经开始谣传,说德妃不认新皇,所以故不肯接受太后位置之类的。

黛玉自然也听见了这些传闻,摆明了有人存心煽动。如今十西哥还没回京呢,这要回来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哪知道夫妻二人正说话间,曹嬷嬷就来了。

“奴婢给十六爷和十六福晋请安,皇后娘娘差奴婢来,请福晋进宫一趟。”曹嬷嬷心底也忍不住感叹,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呢,自打先帝驾崩,宫里就没消停过。

既然曹嬷嬷亲自来请,黛玉便知道只怕皇后娘娘很是为难。路上,黛玉便向曹嬷嬷了解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皇上封了十三爷为怡亲王,八爷为廉亲王,还封了弘皙阿哥为郡王。”曹嬷嬷将这些都说给十六福晋听,

“哪知道就有那起子不省事的,在太后娘娘跟前添油加醋地说一通,说什么皇上存了心的不待见十西爷,该说不说的,十西爷还只是个贝子。”

“您也知道,太后娘娘自打先皇去世,就有些身子不利索,如今存了心事,越发连饭都吃不下了。”曹嬷嬷说着也觉得无奈,“哪知道立马就有人传出来,说什么太后要追随先帝去了,不认当今皇上。”

“如今乱糟糟的,皇后娘娘又不能这会儿就把宫里伺候的人都换了,不然指不定还能传出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来。”曹嬷嬷心疼皇后,这些日子皇后简首是连眼睛都不敢合上,身心俱疲。

“皇后娘娘想着,昔日太后娘娘好几次说十六福晋像五公主,性情温和又善解人意,所以只能请十六福晋您去陪太后娘娘说说话。”曹嬷嬷看着黛玉微微隆起的肚子,心底其实也怕呢:这要是十六福晋一个不好,皇后娘娘还成了有嘴都说不清的。

黛玉听完后,心底有了个谱:“嬷嬷别紧张,我去尽力试试。”

皇后正在永和宫外等着,见黛玉来了,忙携着她的手一块儿进去。

才进门就听见太后咳嗽了几声,伺候的张嬷嬷正端着温水过来。

黛玉上前接过,亲自端了过去。

瞧见黛玉,太后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她想起去世多年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要是那孩子还在,总能在她西哥和十西弟之间,调和调和的,不至于像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该找谁。

皇后见太后竟然落下泪来,看来人和人的缘分真是说不清楚的,索性带了旁人下去了,屋内只剩下伺候的小宫女。

“太后娘娘,您可别自苦。有些话,旁人不敢说,就算说了,只怕也不知道存了什么心思。”黛玉用勺子舀了水,小心地喂到太后嘴边。见太后喝了几口便摇头,她才停下。

“娘娘想一想,现在外头的情形,皇上压力多大?十西哥还没到京城呢。这要是到了,若是兄弟俩吵起来,有太后您在,不还能说和说和吗?”黛玉语气诚恳,循循善诱。

“若是娘娘想不开,岂不是让有心人有机可乘,反倒是让皇上和十西哥离了心?到时候,娘娘又该如何自处呢?”

太后终于长叹一声,枯瘦的手紧紧握住黛玉的手,眼中充满了无奈与愁苦:“好孩子,我这些日子,愁都愁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叫我如何是好?”

这几日满心的话,不知道找谁说,如今对着黛玉,才终于能吐露几分。

“臣妾明白,太后做母亲的苦心。所以臣妾才劝太后不要给有心人可趁之机呢。您健健康康的,是替皇上挣面子,也是替十西哥积攒福气呢。”黛玉说的隐晦,但太后并非愚蠢之人,自然听得懂这其中的深意。

太后越是帮着皇帝,表现得识大体、明事理,那等着十西阿哥回来,她才更有法子在皇帝面前,也替十西阿哥说上几句话,求得一个好结果。

若是太后这会儿不帮皇帝,反而以病相逼,那将来再开口,就少了情分,更失了名分。

黛玉的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太后瞬间明白了过来。

“太后娘娘,过两日就是皇上的登基大典,您要是病着不去,知道的说您病了,不知道的,甚至那些有心人,只怕不知道编排出多少话来。”黛玉继续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太后握着黛玉的手:“好孩子,难为你大着肚子还来说这些。”

“臣妾从头一次进宫,到现在这些年,受了您不少恩典,您这会儿说这些,就太见外了。”黛玉见太后想清楚了,松了口气。

“您只怕也饿了,臣妾请膳房送些小米粥来,配上温软的小馒头,您多少用点。”黛玉唤来小宫女,让她去跟皇后娘娘说,给太后准备点儿好克化的。

皇后听见太后都愿意吃东西了,长长松了口气,忙让人去准备。

皇帝正从外头进来,听见这个好消息,夸皇后有法子。

“说起来,当初大姐姐就说,十六福晋跟五妹妹挺像,只是朕倒是没怎么觉得。”皇帝这几日忙的脚不沾地,也没大吃东西,索性也让皇后吩咐膳房顺道送些过来。

两日后,新皇的登基大典结束后,永和宫宫门大开,太后端坐其中,任由新君向自己行了全套大礼,末了太后还从永和殿正中的宝座上起身,缓步上前,亲自将新君扶起。

这副母慈子孝的模样,自然落在永和宫外观礼的一众臣子眼中。

老八老九都呆住了——这才短短两日,怎么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