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消息有了

至于府库,也只保留了一成,剩下的九成悉数带走。

按庞统的说法,这样做虽然可能惹怒江东,但总比到了江夏却两手空空要强。

与其顾虑与江东的关系,不如先增强自己的实力。

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让江东重视,不再轻视,从而实现孙刘间的平等共处。

而非江东主导,刘备附庸!

对此,刘备感触颇深。

真正的强大源自于自身。

因此,他这次几乎是将庐江的所有资源席卷一空。

凭借庐江全郡的物资,他打算治理江夏。

不得不承认,刘备确实具备枭雄的潜质,如此果断的决策,令人不禁对其心生敬畏。

江陵城,苏府。

苏晨听闻刘备的举动后,不由得怔住了片刻。

这种行为实在不像平日里的刘备。

经历了多次挫折和逃亡,刘备似乎也有了变化。

不远处,孙尚香正挥舞长鞭抽打木桩,那凌厉的姿态令苏晨也不禁摇头。

自打他带着甘宁回江陵筹备物资、布置防御后,孙尚香首次登门,品尝了上等二锅头,还和他对弈过。

从那以后,她常来与他对弈,也利用他的场地习武。

苏晨心想,孙尚香毕竟是孙权之妹,身份贵重,自己也没必要过分刁难,除了派人在暗处严密监视以防她逃离,其余的事也就随她去了。

“可恶,刘备这虚伪之人,令人厌烦。”

“侵占我庐江府库,扰乱庐江安宁。”

“什么皇叔,真是气煞我也。”

孙尚香一边鞭打木桩,一边喃喃咒骂,仿佛那木桩便是刘备。

苏晨瞥了一眼满是痕迹的木桩,随即收回视线继续和郭珠对弈。

郭珠神情略显哀伤,心思似乎并未全然放在棋局上,这使得十局棋里,苏晨竟胜了七八局。

“将军。”

“我又赢了。”

苏晨笑着说道。

“罢了罢了,不下了。”

郭珠推开棋盘,幽怨地瞪了苏晨一眼,转过身看向远处的孙尚香,“公子,我想请尚香姐姐到府上暂住几日。”

苏晨闻言挑挑眉:“行啊!”

他心中疑惑,不知郭珠何时与孙尚香熟络起来,竟连自己都不知情。

“那么公子,我们就告辞了。”

郭珠点头后走向孙尚香,低声说了些什么。

那两位女子的面庞上同时浮现出激动之色,甚至忍不住回头瞥了苏晨一眼。

“嘿,苏甯宇,我得走了。”

孙尚香扬了扬马鞭。

你还是赶紧离开吧。

苏晨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随即挥了挥手。

二人渐行渐远,没走多远又压低声音聊了起来。

苏晨侧耳细听,只听见几句,脸色便变得十分古怪。

她们竟在商议组建一支女兵队伍,打算将刘备俘获后带回,以此邀功。

孙尚香甚至盘算借此机会重回江东。

苏晨不禁感叹。

这两个女子真是胆识过人,竟敢有这样的念头。

“恩公,曹仁将军到访。”

二人刚离开不久。

黄叙便走进来说道。

“快请。”

苏晨嘱咐了一句。

不多时,曹仁迈着大步踏入厅内,笑道:“苏祭酒兴致正浓啊,特意前来讨一杯酒喝。”

苏晨莞尔一笑。

为曹仁斟满一大杯酒,才开口问道:“曹将军此番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嘿嘿,瞒不过苏祭酒的眼睛。”

曹仁饮尽杯中酒,咧嘴一笑说道,“眼下刘备进驻江夏,麾下有七八万庐江士卒,粮草还算充足,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稳固江夏局势。”

“而江东大军也己奔赴庐江,凭江东的实力,拿下庐江的速度恐怕会比刘备还要快。”

“如此看来,苏祭酒的计策似乎并无作用?”

曹仁心中颇为疑惑。

不但白白丢掉了江夏城,还助长了刘备和江东的力量,更使得江陵首接暴露在双方的兵锋之下。

难道,苏祭酒黔驴技穷了吗?

曹仁目光中带着质疑看向苏晨。

“曹将军,且莫急躁。”

苏晨怎会看不清曹仁的疑虑,但这些问题一时半刻难以说清,只能拣要紧的讲:“此计乃是长远之计,短期内难以见效。”

“况且放弃江夏,也能壮大江陵的守备力量。”

“目前江陵城内己有六万多兵马,应对孙刘两家的攻势,不就轻松不少了吗?”

曹仁点头应道:“苏祭酒所言确实无误,先前江陵仅有三万士卒,再加上甘宁带来的三万江夏精锐,守城的确轻松不少。”

“不过我心里仍有疑问。”

曹仁摇头说道。

苏晨微微一笑,未作过多解释:“曹将军若是信得过我,不妨再等数日,看看江夏的变化。”

曹仁略作犹豫,想起曹操对苏晨的信任及临行前的叮嘱,最终答应了。

“也好,那就再等十日,盼能如苏祭酒所言。”

曹仁说道。

苏晨轻笑一声:“这几日曹将军还需多费心,务必加强巡查,以防孙刘联手突袭。”

曹仁更加困惑:“刘备与孙权正忙于恢复国力,怎会再度开战?”

苏晨只道:“将军照我的吩咐行事便可,到时候自然明白。”

曹仁闻言不再多问,转身离开。

临行前,曹仁似有难色:“苏祭酒,这坛二锅头不知能否赏脸赠予我?”

苏晨挥手示意:“曹将军自取无妨。”

曹仁谢过离去,苏晨依旧躺在椅上享受日光。

他料定,江夏之乱实则在刘备稳定江夏局势后才显现。

毕竟百姓本就容易被利益诱惑。

忽然,一名暗卫急匆匆入内,苏晨抬眼一瞧,认出是自己的心腹。

“何事?”

他淡然问道。

“黄月英的消息有了!”

暗卫低声禀报。

苏晨霍然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快说,月英现在何处?”

“黄月英己北上许昌,正在寻访大人!”

暗卫答道。

苏晨眉头微皱,露出几分无奈。

原本是来荆州找黄月英的,没想到黄月英竟主动去了许昌。

苏晨本打算告知黄月英赶赴江陵,然而转念一想,两地相隔甚远,加之自己归期临近,须得返回许昌。

倒不如让黄月英暂留许昌,待他返程时再相聚。

理清思绪后,苏晨随即提笔修书一封,“务必把此信交到月英手上。”

“是。”

暗卫领命而去。

苏晨如释重负,历经寻找,总算找到她。

同一时刻,江夏,诸葛亮府邸。

诸葛亮双手托起一幅幅设计图,眉头紧锁,仔细端详。

这些图纸上的连弩若能打造出来,定是锋利无比的武器。

只是,他绞尽脑汁,依旧无法完善它。

术业有专攻,即便是聪慧如诸葛亮,也难以凭空根据图纸制成连弩。

“要是月英在就好了,她深谙机关之术,或许早己完成此弩。”

“多亏黄老丈促成我与月英的婚约,能娶这样贤惠的伴侣,此生足矣!”

看着眼前的图纸,诸葛亮不禁回忆起那张精致的容颜,笑意悄然爬上脸庞。

于是,他立即写下一封信,召来亲兵嘱咐道:“赶紧将此信送往襄阳黄家。”

亲兵离开后,诸葛亮站起身,望着窗外轻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时光飞逝,五天转瞬即逝。

东吴派遣三万大军驻守庐江各处城池,并准备五百艘战舰运送钱粮,恢复庐江府库储备。

孙权大方地原谅了庐江世家的背叛行为,此举赢得了当地世家的支持。

如此一来,东吴很快控制了整个庐江。

孙权和周瑜的面色稍显轻松,东吴文武也都舒了一口气。

虽然大部分兵马和府库被刘备带走,但至少收回了主公开创的基业。

东吴富庶,不愁钱粮,唯独对失去数万庐江将士感到惋惜。

要再训练出这样一支军队,时间成本相当高。

此时,孙权与周瑜等人己抵达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