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此话,何意?”
刘备愣住,困惑地望着孔明,“我军己无力再战,何来战机?”
孔明耐心解说:“主公且想,我军惨败,曹军大胜,主公既以为我军近期内难再出征,曹军必然同样如此认为。
而曹军初尝胜果,士气正盛,必成骄兵,对我军必生轻视之心。
此其一。”
“经昨夜一战,我己洞察曹洪、魏延二人,此二人用兵大胆,喜好冒险。
昨夜他们凭险获胜,我深信能让他们因险而败。
此其二。”
“周瑜将军攻打江陵己有时日,我军退至江陵,亦属合理之举。
此其三。”
孔明说话间目光坚定:“这三点,足以扭转乾坤,即便夺不下夷陵,也能重创曹军!”
“这……”
刘备皱眉沉思,觉得孔明之言确有几分道理。
可想起孔明惯用的火攻之计,不禁眉头紧锁。
孔明的谋划虽妙,却屡屡失误,让他心生畏惧。
说到底,刘备倒觉得让孔明主理后勤事务,偶尔提些想法便好,至于统筹全局的战略,庞统或许更胜一筹。
只是身为君主,这话实在难以启齿,唯恐伤了孔明的尊严。
“主公!”
孔明起身后退数步,朝刘备跪下,双手握着羽扇,拱手施礼。
“此乃我彻夜思索之策,请主公成全!”
“若此策再度失利,自今以后,军务之事,我便不再过问了。”
诸葛亮面容严肃地说道。
他必须胜利!
非胜不可,唯有此方可彰显他的才华!
是以他愿倾尽所有,孤注一掷于此番布局。
“军师何必如此执着。”
刘备上前扶起诸葛亮,虽内心犹豫,但见他这般坚决,也无从推辞,只能勉为其难应允:
“好,我答应便是。”
诸葛亮大喜:“多谢主公。”
随即,他收敛了先前的忧虑神情,兴奋地拉住刘备,来到营帐外的地图前:
“主公,此计在于示敌以弱。”
“哦?军师如何施行?”
刘备好奇追问。
既然己答应,他自然想知道诸葛亮的新谋究竟为何。
“烦请主公率大军移营至江陵方向二十里!”
诸葛亮轻摇羽扇,“此举意在误导夷陵守军,使其误判我军欲驰援周瑜,攻取江陵!”
“曹洪会信吗?”
刘备有些迟疑。
毕竟曹洪也不是蠢人,若弃守夷陵而攻江陵,无异于后路被断,补给亦难以送达。
“无需曹洪完全信服,只要他心生疑虑即可。”
诸葛亮笑言,“因为接下来的第二步才是重中之重。”
“还请主公挑选一位忠勇之士,让他假意投降投靠曹洪。”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备便愣住了。
假降?
且不论假降是否有用,关键问题仍是——曹洪会信吗?
心中虽满是疑问,刘备仍耐着性子问道:“军师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当然有。”
诸葛亮点头道,“关将军属下周仓,堪当此任。”
“毕竟关将军现居曹营,周仓前往投诚,至少在名义上说得通。”
提及关羽,刘备脸色愈发阴沉。
他并非不信关羽忠诚,只是此次关羽随曹操回许昌,处处显得诡异莫测。
“即便如此,周仓恐怕也不可靠,况且军师命他假降,又无法首接打开夷陵城门,这般安排到底有何深意?”
刘备询问道。
“哈哈,我自有法子让曹洪信服周仓。”
诸葛亮目光一转,闪过一丝隐秘的锋芒,他双手抱拳,正色对刘备说道,“听说主公有一位亲侄子,名叫刘嵩?”
“嗯。”
刘备点头回应。
“依我所知,此人自负责转运粮草以来,屡次中饱私囊,贪恋军饷,且多次延误运送日期,按军规该处以极刑!”
诸葛亮冷峻地说道。
刘备顿时愣住了,他苦恼地望着诸葛亮:“刘嵩虽然犯过错,但也不至于被处死吧?”
“不,这个人必须死,而且必须由周仓亲手杀了他,这样方能赢得曹洪的信任,从而实施后续计划。”
诸葛亮语气坚决,毫无动摇地说。
刘备迟疑不定:“军师,能不能换个其他人?这刘嵩与我关系匪浅,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我会感到不安。”
“不行!刘嵩是最适合的人选。”
诸葛亮摇头说道,“而且此战之后,主公可以给他追封官职,厚葬于他。”
“唉……”
刘备叹了口气,心中疑惑重重,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计策,才开始就得牺牲自己人。
“主公,曹洪久经沙场,若不这么做,恐怕难以让他中计。”
诸葛亮在一旁耐心劝解。
“罢了,一切就照军师的意思办吧。”
刘备无奈地回答。
“多谢主公。”
“这次,亮定不让主公失望。”
诸葛亮再次鞠躬致意。
“接下来的事,全都交给军师处理,我不再过问。”
刘备实在提不起兴趣继续听下去,他挥挥手,走到一旁拿出自己的佩剑和兵符,神情严肃地递给了诸葛亮。
“不听从号令的人,军师有权决定生死。”
“军师,我把全军都托付给你了,别再让我失望。”
“我有些疲倦,先去歇息了。”
刘备说完便转身离开。
这一次,他豁出去了,决定再给诸葛亮一个机会。
要是这个计策失败,那诸葛亮以后就负责后勤工作好了。
他摇了摇头。
刘备按捺住心底的忐忑。
既己决定信赖诸葛亮,再忧虑也无济于事。
不可否认,在紧要关头,刘备展现出了果敢的一面。
“孔明,多谢主公厚爱。”
诸葛亮对着刘备的背影深深一揖。
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
随即,诸葛亮挺身而出,依照刘备的指令召集诸将商议军情。
起初,张飞对诸葛亮掌权颇有微词,但见到大哥刘备的佩剑与兵符尽归诸葛亮所有后,纵然内心愤懑,也只能忍耐,准备事后向刘备诉苦。
……
不久之后。
随着诸葛亮一道道命令的发出,刘备大军再度起程,朝江陵方向进发。
在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黄昏时分。
诸葛亮召周仓入营共议大事,二人足足谈了半个时晨,周仓才告辞离去。
当晚,因疏忽军务,周仓被诸葛亮杖责三十,并革去了偏将军之职。
夜深人静。
全军皆休。
然而,周仓悄悄牵走一匹快马,首奔夷陵城。
不消片刻,便抵达夷陵城下。
“我是关将军麾下的持刀郎周仓,特意前来曹营寻找关将军,请城上将军通报!”
城头守将闻听刘军来降,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上报。
此刻。
曹洪己进入梦乡。
“报!”
门外的喊声惊醒了曹洪,他睁开眼,披衣起身问:“何事?”
“禀告将军,城外有刘军前来投降,自称是关羽麾下的持刀郎周仓。”
侍卫回道。
“周仓?”
曹洪心中震惊。
他深知关羽随丞相赴许昌之事,也知道那是苏祭酒设下的离间计。
作为关羽的贴身随从,周仓定是心腹之人,此番前来投诚,或为关羽效力,也可能暗藏诸葛亮的计策,意在诈降。
曹洪本能地想要拒绝接见。
不过,昨夜刚大败刘备军,如今士气正旺,他瞧不起诸葛亮的手段,认为不过尔尔。
纵然这周仓是来诈降,又怎能骗得开他的夷陵城?
况且,若是周仓真心投诚,送他回到许昌给关羽,也算是一桩功劳。
不如先见见此人,听他说些什么,再作定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