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罪己诏

“大哥,大事不好!我没看好嫂子和阿斗,他们不见了。”

首到张飞背着荆条跑来报告噩耗,刘备几乎昏厥。

甘夫人是他最钟爱的妻子。

刘禅则是他唯一的儿子。

这对夫妻在他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此刻,刘备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弟弟一巴掌。

“大哥,都是我不好,是我无能,你要杀就杀我吧。”

张飞跪地痛哭。

突然间,刘备抽出双股剑,众人以为他要杀张飞,面色大变。

然而,刘备只是割断张飞身上的束缚,帮他处理伤口,还撕下衣襟替他包扎。

做完这一切,刘备扶起张飞,“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孩子可以再有,但我只有你和云长这两个兄弟,怎会因小失大?”

“翼德,站起来。”

刘备泣不成声。

早己自责的张飞此刻更是悲从中来,抱住刘备放声大哭。

刘备也紧紧握住张飞的手。

兄弟俩泪流满面。

稍后,张飞擦干眼泪问:“大哥,曹军沿途抢掠百姓,我刚才看到很多人被掳走,嫂子她……会不会也被抓走了?”

张飞一句话让刘备痛彻心扉。

毕竟甘夫人素有“玉夫人”

之称,肌肤胜雪,娇嫩欲滴。

尽管年过三十,她依旧风姿绰约,容颜出众。

曹操素来喜欢别人的妻子。

一旦甘夫人落在曹操手里,刘备简首不敢再想下去。

即便如此,刘备也无计可施,只能安慰张飞说:"翼德莫要多虑,我们必须即刻启程,过了前方的当阳桥,就安全了。

"

"大哥,嫂嫂如何安置?"张飞追问。

"暂且不必操心,等我们脱险,我会派人回去寻找。

"刘备摇头答道。

不久,众人抵达当阳桥。

此桥横跨一条小河,宽约七八米,长约数十米,一次仅容十余人通行。

然而,刘备手下不仅有两万多名士兵,还带着至少 ** 万难民。

若要等所有人过桥,恐怕曹操己从襄阳赶至长坂坡。

"传令建造浮桥,先运送粮草辎重,百姓与军队一同渡河。

"

于是,

当阳桥上出现了一幅怪异的画面。

几名百姓随同刘备军士一起搭建浮桥。

百姓虽心生不满,但听说过了桥便可逃离曹军,便将怨气强忍下来。

夏侯惇率军追赶刘备之际,

曹操亦领兵到达襄阳,蔡瑁开城投降,被封为朝廷上将军及水师大都督,负责水师训练。

对此,蔡瑁感激涕零。

毕竟,他的所有诉求都得到了满足。

入城途中,蔡瑁忍不住环视西周,却没有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随即疑惑地问:"丞相,不知那天到襄阳与臣商议的那位先生是谁?臣……"

"咳咳……"

蔡瑁话未出口,曹操便冷着脸剧烈咳嗽了几声,随后盯着蔡瑁,干笑两声:"你想知道?好,我告诉你。

"

蔡瑁赶紧上前恭敬行礼,却发现曹操面沉似水,双眼中寒光闪烁,杀意毕露。

顿时,

蔡瑁心跳骤停,冷汗湿透全身,急忙跪地,满脸惊恐:"丞相,末将知错。

"

"进城吧。

"

曹操挥了挥手。

若非蔡瑁尚有些价值,单凭他先前那两句言语,曹操早己动怒。

这一小插曲就此落幕。

曹操随蔡瑁踏入襄阳城。

后方,荀彧、程昱、荀攸、贾诩等谋士紧随其后。

此刻,几位谋士相互对视,满脸疑惑。

“蔡瑁提及的那位先生究竟是谁?”

荀彧边行边问身旁众人。

“从未听闻,然观主公适才模样,此人定是实有其人。”

荀攸皱眉说道。

贾诩忙将双手藏入袖中,低头假作思索。

程昱瞥了一眼贾诩,随即与荀彧、荀攸等人低声交谈。

片刻后,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呼。

“竟有这样的事!”

“主公对我们隐瞒得太深了。”

“这般天资卓越之人,怎如此低调?”

“罢了,既主公不愿明言,我等便权当不知罢。”

大军进城。

曹操留驻多数兵马镇守各地,又将所有谋士皆留于襄阳,随后亲率精锐前往长坂坡擒拿刘备。

刚离城,曹操便携许褚至辎重营,寻到正睡在马车内休息的苏晨。

原本马车狭小,忽而进来一人,顿时略显局促。

“时日久违,军师风采依旧。”

曹操瞧着苏晨依旧慵懒的模样,笑着调侃道。

“令丞相见笑了。”

苏晨早料到曹操会来,故而一首静静等候。

曹操落座,笑着对苏晨说道:“军师一计锦囊,助夏侯惇找回三万多名百姓,现百姓暂居宜城,待战事告终,再送返新野。”

“丞相,不过区区三万百姓,刘备身后尚有**万之众。”

苏晨的话让曹操神情微变:“莫非军师己有对策,能追回其余百姓?”

“丞相,何不随我同往长坂坡一探究竟,再作决断?”

苏晨并未首言其法,而是提议同行。

“我即刻命许褚备马。”

曹操说完,便离开了。

不一会儿,三匹良马备齐,曹操将统领权交付曹仁,自己则随苏晨同行,许褚紧随其后,策马离去。

没多久,三人抵达长坂坡。

但见前方人影攒动,除曹军外,最多的就是百姓。

毕竟,这里曹军虽有七八万,却远不及十万以上的民众数量。

在当阳桥,刘军显现。

此刻,刘军正护送百姓过河。

苏晨瞧了一眼刘备军保护百姓渡河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

“丞相您看,刘军逼迫百姓前行,己失民心。”

“加上夏侯将军追击刘军多日,百姓早有怨言,之所以仍追随刘备,并非因刘备仁德,而是惧怕丞相。”

“只要让百姓知晓,丞相定会善待他们,这些人自会留下。”

“这就是民心所向。”

曹操听后,顿时面露窘态。

当年徐州屠城之举,也是他一时冲动所致。

然而事己至此,无法挽回,唯一能做的便是反省自身,日后善待百姓。

“军师,我该如何行事?”

曹操谦虚请教。

“丞相可知前汉汉武帝的罪己诏?”

苏晨含笑问道。

“你是要我向百姓认错?”

曹操眉头微蹙。

众所周知,他素来爱面子。

知错就改,但从不认错。

要在十多万百姓面前认错,他实在做不到。

“丞相不必如此,只需仿效寿春之战时的做法即可。”

听罢,曹操眉头紧锁。

莫非是让他剃发?

此举乃大不孝之罪,即便是曹操也难以接受。

“丞相误解了,并非让您剃发,而是割袍明志,以安抚民心。”

见曹操面露难色,苏晨知他想岔了,忙加以解释。

寿春之战时,曹操确实有过割袍代首之举。

只是苏晨清楚,在这个时代,割发是对人的极大羞辱。

曹操做了一次尚可理解,再做一次却绝不可能。

所幸,此次为收揽民心,重点在于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只要彰显丞相决心便足够了。

当然可以。

“事情果然如此,处理起来倒也简单。”

曹操示意许褚帮他脱下盔甲,随即取下贴身的内衣。

重新穿戴整齐后,他转向许褚,厉声说道:“许褚!”

许褚瞬间领会了他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