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开诚布公

往后,他定能施展卓越智谋,击败曹操,让江东上下明白,当初三顾茅庐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听罢,诸葛亮淡然一笑,并不在意。

“主公,这是我职责所在。”

“哈哈,得军师相助,此战定胜。”

刘备喜形于色。

“哦?主公,近日江东传来流言,称主公遇险时江中显灵兽,洪水暴涨助主公脱身,不知真假?”

诸葛亮思索后还是问出口。

“嗯……自然是真。”

刘备坦然承认。

那时危机重重,无人目睹实情。

他说了没人能核实。

毕竟高祖当年还自称斩杀白帝子呢。

真伪无关紧要,只要能让百姓相信他是天命所归即可。

诸葛亮其实并不相信。

但他选择相信,于是俯身施礼道:“主公得天庇佑,必能铲除曹贼,复兴汉室。”

帐中众文武也纷纷行礼。

一时间,君臣融洽,气氛高涨。

“报!”

突然,营门口进来一位守将,单膝跪下禀告:“主公,营外有少年求见。”

一位未报姓名的访客仅言主公见了便会知晓,统领恭敬回应。

“请进。”

刘备挥手示意。

片刻后,一名约莫十岁的小少年,带着几分胆怯走进营帐。

他环视众人,目光落在为首的刘备身上时,眼中突然放光,随即跪倒在地,哭喊着扑向刘备。

刘备大吃一惊,这是何意?诸将也面露异色,难不成是主公在外留下的子嗣?

“小兄弟,为何行此大礼?”

刘备温和询问。

“请问,您可是名扬西海的刘皇叔?”

少年抬首,含泪的眼中满是期盼。

“正是。”

刘备点头,略感意外。

难道自己的名声己传至江东?竟连孩童都知?

“恳请刘皇叔相助!”

少年再次跪下叩首。

刘备忙扶起他,亲手拭去眼泪,关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可是遭遇了什么委屈?尽管说来,我必为你主持公道。”

少年稍作哽咽,才开口道:“我乃孙策之子孙昭……”

话音未落,刘备险些失态,孙策的儿子?

这棘手了!若非许贡门客**孙策,江东本该由刘备掌控。

如今,江东归于孙权,局势渐稳,孙昭却在此时归来,莫非是想争夺权力?即便未必能成,光是念头便令人啼笑皆非——孙权怎会轻易放手?

刘备凝视眼前少年,隐隐感到一场巨大风波即将来临。

此事若处置不当,不但毁掉孙刘联盟,更可能危及自身安危。

他倒是想把孙昭藏起来,但营里人多嘴杂,更别说孙昭过来时会不会被江东的暗探瞧见。

干脆首接把孙昭结果了?一了百了?

不可不可!一旦消息泄露,光是孙策旧部就够他受的了,孙权怕是也会为了安抚文武群臣,派兵来攻。

那把孙昭交给孙权?

不成!如此一来定会让孙权起疑,还会得罪江东的孙策旧部。

这事棘手得很!

刘备站在原地,一时没了主意。

“云长,你亲自带这孩子下去歇着,记住,任何人不得探望,也不能透漏半点风声。”

“翼德,你守在营门口,主公暂不见客,擅自闯营者,杀无赦!”

“再者,通知各营将领,务必守口如瓶,胆敢泄密者,军法伺候。”

在刘备迷茫之际,诸葛亮站了出来,下达指令。

众人也察觉到事态严重,立刻遵命离开。

就连张飞也未有异议,提着丈八蛇矛出了营。

很快,中军大帐里只剩刘备与诸葛亮二人。

刘备回到椅上坐下,长叹一声:“孙策遗孤消失多年,怎会突然出现在我军帐外求见?”

他年纪尚小,若要寻亲,理应前往吴侯府,军师,这是何意?”

刘备疑惑。

“主公,这恐是曹贼的毒计。”

诸葛亮沉思片刻后说道。

“又是曹贼的诡计。”

刘备恨得咬牙。

一路上,他屡次被曹操算计。

先是在江陵被世家欺骗,打开城门,夏侯惇的大军轻松入城,夺了江陵。

逃至江东时,又在江中落入曹军埋伏,险些丧命。

如今再来这般计谋。

这些手段像绳索一样困住他,让他有种挣脱不了的感觉。

实在令人窒息。

刘备正烦闷时,诸葛亮眼中闪过一道异光,开口道:“而且我认为,这一连串针对主公的计策,都出自一人之手。”

“以谋略论之,此计狠厉,对人心的驾驭堪称精妙,寻常智者难以构思出这般周密的布局。”

“纵使曹丞相身旁的顶尖谋士程昱、荀彧之辈,恐怕也难企及,且这二人性情也不似能设下这般毒辣之计。”

诸葛亮言道。

即便他本人,面对这些计策亦觉芒刺在背,因这些计策往往出人意料,令人无从防范。

例如此次,谁能料到孙策遗孤孙昭竟会主动投来?

更别提如今这种非常之时。

此计,实乃**攻心之术!

“莫非,又出自曹操身边的那位神秘谋士之手?”

刘备若有所思地问。

“应是此人,唯此人行事,才这般诡谲多变,冷酷无情。”

诸葛亮断言。

“那军师可有破解之策?”

刘备心中一震,忙问。

对于这位神秘谋士,刘备早己有深深不安。

但凡听说是对方的计谋,便觉得此事绝不似表面般简单。

必须尽快应对,否则他将寝食难安。

“要化解,极不容易!”

“这攻心之计处处藏险,稍有疏忽便会招致杀身之祸。”

“主公可试想荆州之事,便知端倪。”

诸葛亮神色严肃地说。

此计太过狠毒。

夺位之争向来血雨腥风。

不久之前荆州所发生的正是明证。

刘表一逝,

刘琦便被迫离开襄阳,逃至江陵方避过一劫。

江东之主虽看似稳固,但老臣之中仍有不少仍忠于孙策。

像周瑜便是。

毕竟周瑜与孙策生死与共,情同手足。

若周瑜得知孙昭归返江东,将如何抉择?

是继续拥护孙权,还是拥立孙昭?

对周瑜来说,这也是个艰难的取舍。

再者,即便周瑜最后选择支持孙权,孙权又能真正信赖他吗?

必定不能。

即便当下,孙权对周瑜尚存三分疑虑,更何况孙昭还活着。

这一计表面上看只是冲着他们来的,实际上整个江东的文武官员也都被卷入其中。

无论如何应对,结果都是绝境。

狠!

实在太狠了!

而且布局之深、谋划之久,更是诸葛亮前所未见。

对此,连诸葛亮都感到无能为力。

“这是何人,怎如此厉害。”

“莫非我诸葛孔明,真的不及此人?”

诸葛亮的信心开始动摇。

接连几次败在这人手上,他既恼怒又不甘,可每次刚准备反击时,都被对方的计策困住,毫无还手之力。

“不对,我诸葛亮天赋异禀,岂会被这种不见真容的人所败。”

“只需时间,必能胜他。”

然而诸葛亮终究是诸葛亮,很快便重拾信心,恢复平静。

他的神情也渐渐如初。

“军师,接下来怎么办?”

刘备有些迷茫。

若此计不能破,总得想个对策。

否则拖得越久,风险越大。

刘备也很无奈。

……

明明是绝佳机会,却偏偏遇到这般麻烦。

诸葛亮思索片刻,慢慢说出西个字:

“开诚布公。”

这或许是眼下最可行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