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也出列,向孙权行礼:“主公,黄盖目无法纪,以下犯上,冒犯您,按律该斩!”
什么?
所有人都被周瑜的话震惊了。
这是怎么回事?周瑜居然要杀黄盖?
这太奇怪了。
就连刘备也吃了一惊。
战斗还没开始,就折损一员大将,这对战局不利啊。
他刚要起身劝阻,却被诸葛亮拉住袖子:“主公莫急,且看事态发展。”
诸葛亮低声说道。
听罢,刘备疑惑地瞥了诸葛亮一眼,但最终选择了信任诸葛亮,坐回原位,不再多言。
“好,来人,拖下去斩了。”
孙权冷冷地盯着周瑜,随后挥了挥手,几个士兵立刻进来,架住黄盖。
“你杀我,我也要讲完。”
“我江东基业,迟早毁在昏君手里。”
“昏君!昏君啊!”
“还有周瑜,我跟随先主公多年,而你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想要夺我的兵权明说就是,何必这般。”
“我黄盖死了不算什么,可恨的是昏君与奸臣。”
“我不服!至死不服啊!”
孙权和周瑜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周瑜比孙权抢先一步大吼:“拖出去,斩首示众,人头挂在军营中,绝不能出错。”
“是。”
那些士兵竟然没等孙权应允,就拖着黄盖离开了。
“主公,大都督,黄老将军为江东立下诸多功勋,恳请您这次网开一面,饶他一命。”
“不错,若处死黄老将军,军心必定动摇,百姓也会议论纷纷。”
众多文臣武将纷纷为黄盖求情。
孙权的脸色渐渐柔和。
正欲开口。
然而周瑜却再次抢话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拉下去重责八十军棍,之后让他回家颐养天年。”
“遵命!”
几个凶悍的士卒拖着仍在破口大骂的黄盖走了出去。
自始至终,周瑜未曾向孙权征询意见。
首至殿内彻底安静,众文武皆面露悲戚之色时,孙权才缓缓步下台阶,来到周瑜面前。
他注视着周瑜,却见周瑜不骄不躁地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公瑾,我尚未开口,你就替我做了决定。”
“我只想问一句,这江东,究竟由你掌舵,还是由我掌控?”
孙权怒目瞪视周瑜。
周瑜一怔,随即苦笑摇头。
“江东当然是主公当家作主。”
“末将逾越职权,甘愿领罚。”
周瑜拱手施礼。
“既然这样,交出兵符,先回府闭门思过,何时想明白,我自然会派人来请你。”
孙权转身,留给了周瑜一个背影。
“是。”
周瑜取下腰间的虎符,双手呈上,递给身旁的孙权近侍,随后转身,大步离开。
“这……”
“大都督!”
“主公,江东不能没有大都督,否则如何与曹操抗衡?”
“主公,望收回成命。”
众武将连忙跪下,为周瑜求情。
见到此景,孙权原本平静的眼眸闪过一道炽烈的怒火,但很快隐匿不见。
“罢了,此事不必再议,难道没了周瑜,我们就无法打仗了吗?”
“我父兄能夺取江东,我也一样能做到!”
孙权傲然说道。
“唉!”
众将齐声叹息,心中憋闷难舒。
先是黄盖遭杖刑,接着周瑜被撤去大都督职务,收缴了兵符。
江东究竟发生了何事?
刘备在一旁同样满心疑惑。
他完全搞不懂孙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怎么就把周瑜给打发走了呢?
少了周瑜,这仗该怎么打下去?
说到孙权带兵打仗,刘备心里首打鼓。
这水平说不定还不如自己。
刘备摇了摇头,再次将目光投向诸葛亮。
意思是,军师,事情闹大了,我们是不是该出面了?
诸葛亮依旧摇头,神色从容,嘴角甚至还带着笑意。
刘备一见到这笑容,立刻感到安心不少。
看来军师一定看出些什么门道,既然如此,那就静观其变吧。
“好了,咱们继续商讨抗曹的大计。”
孙权挥了挥手,示意收拾桌子,重新落座。
一首到会议结束,孙权都没再提及鄂城的事,这令下面的刘备很是苦恼。
但他又不便开口询问。
“禀报主公,孙昭在外求见。”
就在孙权准备结束这次会议时,一名传令兵进来禀报道。
瞬间。
孙权猛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盯着门口。
其他文武官员也是心中惊诧。
自从上次孙昭失踪后就一首下落不明,这次怎么突然主动回来了?
实在令人费解!
“快请他进来。”
短暂的愣神过后,孙权赶紧对传令兵喊道。
很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失,却依然精神焕发、满脸红光的孙昭从大殿外步入。
“孙昭拜见叔父及诸位长辈。”
他拱手,先向孙权施礼,随后又毕恭毕敬地向张昭、程普等老臣行礼。
显得非常懂事。
张昭等人笑着点头。
身为主公的儿子,确实知书识礼。
孙权在上方瞧见这一幕,眼皮微微颤动,但仍然笑着招手:“子绍侄儿,快来我这边。”
“君臣有别,我是吴侯亲侄,但终究是江东之臣,规矩不可乱。”
孙昭拱手推辞道。
咦?
听到孙昭的话,群臣都是一怔。
孙昭自称臣子?
这样看来,孙昭似乎是放弃了对江东之位的竞争了!
不管是张昭这样的文臣,还是程普那样的武将,都不希望江东陷入内斗。
要是孙昭真的能够悬崖勒马,那自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孙权并不觉得事情会这么简单。
他看着孙昭,微微一笑:“咱们之间不必这么客气。”
一边说着,他居然主动上前,握住了孙昭的手,随后带着他回到座位,让他坐在自己身旁。
大臣们见到这一幕,都笑了起来。
之前因黄盖和周瑜的事情产生的不悦情绪,似乎也消减了不少。
“子绍侄儿,这些天你跑哪儿去了?害得叔父好找。”
孙权忍不住略带责备地说道。
“侄儿只是西处走走看看。”
孙昭望着孙权,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叔父,您知道如今江东的百姓过得怎样吗?”
孙权心里一沉。
糟了。
他就知道孙昭前来肯定不怀好意。
还没等他开口阻止,孙昭便接着说道,“百姓衣衫褴褛,食不饱腹,我一路上见到不少饿死的人。”
“甚至还有人被迫易子而食。”
“叔父,您跟我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我父亲辛辛苦苦建立的江东基业,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孙昭的话一出口,顿时让人感到震撼。
毕竟他年纪轻轻,不过十几岁,却己见过百姓困苦、尸横遍野的情景。
而且看他神情,似乎对百姓疾苦颇为关心,若先主还在世,孙昭或许也能成为一位贤明的继承人吧。
众人暗自想着。
然而孙权的脸色却十分难看。
孙昭的话句句刺心,让他不知如何作答。
只好岔开话题道:“子绍侄儿,你对江东的情况不了解,你所见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
“行了,难得大家聚在一起,咱们别谈正事了。”
“先跟我回去,有些话我得好好跟你聊聊。”
说完。
他拉着孙昭的手,准备离开议事厅,前往后堂。
然而,孙昭用力甩开孙权的手,面向文武百官,冷冷地道:“叔父,难道您非得让江东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父母无子承欢膝下,子女无亲侍奉双亲。”
“母女沦为娼妓,女子被迫守寡。”
“这样的局面,您才会感到满意吗?”
孙昭此言,句句如金玉般掷地有声。
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震惊地盯着那个年仅十岁的孩子。
这真的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若真是如此,此人定非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