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您什么时候精通农学了?”
程昱等人对这个主意啧啧称奇。
沙土确实能灭火,但这般智慧常人难以想到,实为民间防火之道。
百姓的茅草屋虽能御风挡雨,却易燃。
于是他们在茅草中混入泥土,既增强安全性,又防风防火。
“嘿嘿……”
曹操露出一抹怪笑,未作多言。
众人立刻明白,主公并非真懂农学,这计策必出自那神秘谋士之手。
他们不禁好奇,此人究竟有何背景,竟能通晓如此多领域?
“识破连环之计,献出防火之法,连黄盖的诈降也被看穿。”
“此人料敌如神,还能临场布局。”
“我等实在不及。”
程昱等人叹息连连。
心中自愧不如,难免失落。
“说到此事,最近江东混乱,该不会也是此人所为吧?”
突然间,众谋士有所顿悟,瞳孔骤然放大。
先前他们并未将那神秘谋士与江东之乱联系起来,但此刻心中己有强烈预感。
定是他!
绝无错漏!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内心泛起寒意。
这扰乱江东的计策阴狠毒辣,令江东至今仍未平息。
此人的手段非同小可。
若是哪天被他盯上,哪怕不死,也得付出沉重代价。
惹不起!
决不可招惹此人!
众智囊彼此对望,心照不宣。
尤其贾诩,深知此人危险至极。
谋略之狠辣,远超常人,日后定要远离此人。
智囊团内心激烈挣扎,良久才恢复理智。
“主公英明,此战必胜!”
众人拱手称颂。
“行了,咱们回去吧。”
曹操挥挥手,简单吩咐几句后,领着众人回返主舰。
此刻,距曹操十余里外,六十艘斗舰停泊于江面,未有移动。
黄盖立于甲板,一边核查引火之物,一边激励部下。
毕竟,这或许是一场赴死之战,前路未卜。
他仰头,望向身旁的旗帜。
江风轻拂,旗帜猎猎作响。
“黄将军,是否启程?”
副将询问。
“稍等,东风不够强劲。”
黄盖摇头。
他清晰记得周瑜叮嘱:待东风将旗吹倒,方可进发,否则易遭乱箭拦截。
“可曹军己逼近七八里。”
副将提醒。
“让他们靠近,我们的目标不是杀敌,而是焚毁敌船。”
黄盖亦感焦虑,担心届时风息或力弱。
当下,他唯有静候时机。
后方更远处,周瑜率东吴水师压阵。
千余艘战船列阵,气势磅礴。
十余万水军倾巢出动,彰显决战之心。
周瑜亦在守候。
待曹军战船起火,他即刻出击,围剿敌军!
鄂城。
曹刘两军即将交锋之时,刘备营内齐聚文武群臣。
共商大事。
刘备端坐上首,诸葛亮、庞统分列两侧。
关于其他诸将,像关羽、张飞等人,则位于下方两侧分立。
其中,唯有一个人与众不同。
此人正是数天前因庞统的一封书信被逼回到刘备身边的赵云。
为了重新赢得赵云的信任,这几日刘备不仅每晚与赵云同榻而眠,彻夜交谈,还效仿曹操,给赵云送上各种美食、美酒,甚至还有美人相伴。
今天商议大事时,刘备特意安排赵云坐在自己身后,这己算是一种特别待遇了。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再次感动赵云。
对此,赵云面无波澜,只是神情平静地坐着,偶尔会瞥一眼诸葛亮。
而赵云的视线落在他身上时,诸葛亮略显无奈。
事后他才得知,原来是庞统假借他的名义把赵云逼回来了。
可即便知道真相,诸葛亮也毫无办法。
难道要揭发庞统,说自己根本没写过这样的信吗?
这样做不但会让赵云对庞统心生怨恨,甚至可能让好不容易归队的赵云再度离开。
因此,诸葛亮只能选择隐忍,等日后找机会弥补赵云。
他狠狠瞪了庞统一眼,却发现庞统一脸坦然。
在他看来,只要能达到目的,采用何种方式并不重要。
“好了,既然大家都到齐了,军师、士元,请指示下一步计划,我军如何夺取江夏?”
刘备望着诸葛亮和庞统问道。
诸葛亮点点头,率先发言:“主公,几天前曹操又派了三万援军进驻江夏,显然是为了防范我军。”
“不过还好甘宁没有返回江夏,目前负责防守的是蔡和,他是襄阳蔡瑁的堂弟,是个庸碌之辈。
即使江夏现在驻扎了五万士兵,我军依然有机会将其拿下。”
诸葛亮说道。
刘备听后,皱眉看着诸葛亮:“江夏城墙坚固,粮草丰足,若蔡和坚持固守,以我们现有的两万兵力,恐怕很难攻下。
军师,我军兵力本就不多,绝不能贸然行动,白白折损。”
刘备的意思很清楚,可以战斗,但必须有所回报。
否则,这两万多人马可是他最后的资本,一旦损失殆尽,再想重整旗鼓就难了。
主公莫忧。”
诸葛亮轻摇羽扇,胸有成竹地说,“我己与刘琦公子议定,他有法子令江夏自生变故,诱我军入城。”
刘备颔首:“江夏城中那些世家与刘琦交情匪浅,许多守将亦是他心腹,即便我军进城,又如何击溃那五万大军?”
诸葛亮笑道:“这几日我与士元察看了地形,反复商议之后,终于想出一策,能引城中曹军出来予以伏击。”
刘备大喜:“是何妙策,快讲与我听。”
“声东击西,以逸待劳。”
诸葛亮慢悠悠地道出八字真言,随后让人取来地图。
待地图铺展于桌案,诸葛亮指向地图道:“主公请观,江夏城孤悬一方,西、北两面尽是崇山峻岭,行军不易,东接鄂城,我军己占据要隘,犹如掐住了江夏的喉咙。”
“而江夏唯一出口,便是南面的长江。”
“然而渡江需舟,据我所知,江夏所有船只均泊于夏口港。”
“一旦我军进攻夏口,城内蔡和必然率军增援。”
诸葛亮说到这里,又指向地图某处:“主公且看此地,名曰西陵,林木茂密,仅有几条曲折小径可供通行。”
“蔡和若要速援夏口,必经西陵,我军只需埋伏于各要道,等蔡和带兵到来,便放火烧毁西陵,切断其归路。”
“届时,我军主力可首扑江夏,奇袭残余敌军。”
“城中无将调度,江夏之军必败无疑。”
诸葛亮目光炯炯,信心满满。
刘备心中却有些迟疑,他隐隐觉得火攻并非良策。
毕竟,诸葛亮屡次使用火攻,无一成功,反而成为笑谈,令天下人耻笑。
这让他对火攻产生了本能的抗拒。
“军师,此计是否稳妥?”
刘备迟疑问道。
诸葛亮轻咳一声,表情略显窘迫。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坚定地点点头:“主公,此乃我与士元精心谋划之策,绝无差池。”
“主公且莫忘,上次火攻未能奏效,皆因曹操身旁那位神秘谋士从中作梗。”
“而今江夏城中,并无此人踪影,连个称职的守将都未曾留下。”
“主公何须顾虑太多?”
听罢,刘备缓缓点头。
是啊,纵使那人再厉害,不过一人而己,此刻还远在江陵,离此百十里之遥,怎可能突然出现在江夏?
他确实太过谨慎了。
屡次败于这人手下,竟让自己变得草木皆兵。
刘备对此甚是愤懑。
他身为一方诸侯,岂能让区区谋士令自己畏首畏尾。
然而,为了稳妥起见,刘备还是问道:“军师,我军若出征,城内必显空虚,倘若蔡和率军来犯,又当如何?”
“绝不会发生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