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命令全军,誓死不退

“让我瞧瞧。”

片刻后,周瑜强自镇定,挥手下令。

从士兵手里接过的木盒,入手沉重,让周瑜的脸色骤然剧变。

他急忙掀开盖子。

看清盒中之物的一瞬,周瑜脸色惨白,连连后退几步。

“公覆!”

一声撕心裂肺的咆哮,周瑜仰天吐出一口鲜血,身子软绵绵地向后倾倒。

“都督!”

“都督,您还好吗?”

江东众将手足无措,匆忙上前搀扶周瑜。

即便倒下,周瑜依旧牢牢护住木盒。

等众人扶他到船舱内躺下,这才将他怀中的木盒拿来看。

“都督,盒中何物?”

尽管众人心中己有预感,但未亲眼目睹,仍存一丝希望。

周瑜目光呆滞,他坐起身,在众人面前缓缓重新打开盖子。

哗!

刹那间。

所有人如遭雷击,动弹不得。

纵使亲眼所见,仍难以置信。

“黄将军!”

众人齐齐跪下,神情悲愤。

至此,他们终于明了为何都督会被激怒吐血。

即便自己,也觉胸中气血翻腾,无处宣泄。

“都督,盒中尚有一信。”

此时,跪着的程普开口道。

周瑜一怔,取出信件,正欲拆阅。

“都督,此信必是曹贼惑我军心之辞,万不可读。”

“依末将愚见,不如焚毁。”

大将周泰进言。

“我周瑜岂惧些许恶语?来,诸位同观,曹贼有何言语。”

周瑜面色冰冷。

当即拆开信函,当众阅看。

不过才读到一半,周瑜便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再次吐血。

“陈琳这厮,毁我名望,定要取他性命!”

其他将领对此却无甚反应。

毕竟这信正是针对周瑜写的。

不但提到周瑜的祖辈,还特意嘲讽了江东二乔……

当然,凭借陈琳的文字功底,虽无粗俗言语,却句句刺心,令人恨不得一刀结果了陈琳。

“大都督,曹操动摇军心,不如暂且退兵休整,改日再战如何?”

稳重的程普见状,忍不住劝谏。

“不……”

“既然曹操执意决战,那便遂了他的愿。”

“莫看曹操有三十八万兵马,但大多为北方军,即便荆州水师,也难敌我江东水军。”

“即便正面交锋,我江东水军亦不会败。”

“传令,全军整装待发,加速前行,随我迎击曹贼!”

周瑜强撑病体站起,厉声下令。

“是!”

见周瑜下达军令,众将不敢违抗,各自去准备了。

赤壁!

“兄长快瞧,江东战船己至。”

主舰之上,曹仁遥指远方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的江东战船,神情严肃地说道。

“果然来了。”

“好!”

“看那阵势,江东怕是倾尽全力,若此战胜了,我再也不必忧心江东了。”

曹操注视着江东战船,内心也抑制不住兴奋。

只要这一战能歼灭江东水军,哪怕未攻下一寸江东土地,对他来说也是值得的。

毕竟,江东水军威名在外。

失去水军的江东,不过是软弱无力的空壳。

他随时都能挥军南下,侵占江东领地。

因此,这一战并不求占据城池,只为彻底削弱江东水军实力。

“告知蔡瑁与张允,务必重创周瑜。”

“全军听命于二人调度,不得违抗。”

“战后,我会亲自为他们庆功。”

曹操开口道。

水上交战,他也并不在行。

现在,只能依靠蔡瑁和张允来统领了。

“是。”

曹仁抱拳答道。

其他的将领则苦笑着摇头。

这些将领哪一个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此时却不得不听从蔡瑁、张允的调遣。

这也没办法。

毕竟他们都是来自北方的将领,擅长在陆地上策马作战,一旦置身水中,也只能服从命令。

很快,

曹军战船与东吴战船在长江上正面相遇。

战船之间激烈交锋,箭矢齐飞,场面极为壮观。

中箭的士兵哀嚎着跌入长江,被湍急的江水卷走。

从远处望去,

落入江中的士兵犹如下饺子般,一片片地坠落。

待战船局势稍稳后,双方士兵这才抓住时机,冲向敌方的战船。

两军终于展开了近身搏斗。

然而,即便是在近身战斗中,东吴士兵在船上展现的战斗力仍远超北方步兵。

若非曹军人数众多,恐怕难以压制住东吴水军。

周瑜立于主舰高处,披着一件厚实的外衣,面色略显苍白,但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前方的战场。

仅仅瞥了几眼,

他便震惊地发现,曹军不仅兵势不乱,阵型稳固,就连战船也毫无破绽,成功抵御了他的多重攻势。

“怎么会这样?”

“曹营中明明没有熟悉水战的人。”

“为何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战船?”

周瑜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场大战。

无论他如何指挥战船出击,或是尝试从侧翼突袭,总是被对方逐一化解。

要知道,

水战并非只是两军战船简单撞击,射几轮箭,再冲上对方船只那么简单。

其中还涉及各种战船特性,需要合理的调度安排。

例如,艨艟适合用于奇袭,能用来冲击敌方大型战船;

桥舡则以防御见长,可以抵挡敌方箭雨,阻止敌船靠近。

不同船型间的协同配合,进攻或防守的具体兵力分配,都需要精确指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可周瑜费尽心力,却未能对曹军构成太大威胁。

周瑜突然想到一事,急忙转身问身旁的亲兵:“曹军水师的主将是谁?”

亲兵回答说:“回禀都督,是于禁与毛玠。”

“绝不可能!”

周瑜脱口而出,“于禁、毛玠根本不通水战,他们怎会是我的对手?”

他随即下令道:“速去查明。”

过了约莫半炷香工夫,几名亲兵匆匆返回。

“报禀都督,经审问曹军俘虏得知,曹军水师统领实为蔡瑁、张允。”

周瑜闻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蒋干这厮,欺我太甚!”

亲兵们见状大惊,连忙扶住摇晃的周瑜。

“好个曹操,竟敢戏弄于我!”

周瑜终于明白过来。

自己的离间计己被曹操识破,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成了笑柄。

曹操不仅未揭穿真相,还利用蒋干带回假情报,说蔡瑁、张允己被处死。

曹操对此颇为得意,以为这样便除掉了两员大将。

可笑的是,受骗的反而是自己。

自从蒋干上次离开东吴归来,周瑜对他格外礼遇,每日设宴款待。

他本想借此机会再次设计离间计,却不料蒋干竟毫无察觉。

周瑜内心愤怒至极。

他本应预料到,既然曹操看穿了苦肉计和火攻之策,那么自己的离间计也未必能瞒天过海。

只因他心存侥幸,首至此刻方彻底醒悟——自己的所有布局都落入曹操的算计之中,还被对方将计就计玩弄于股掌之间!

“不,不可能是曹操。

虽然他善于排兵布阵,精通军法韬略,但在智谋上并非无双。

他的谋士贾诩、程昱等人,也不可能完全洞悉我的计划……究竟是谁?到底是谁?”

周瑜嘴角渗出血丝,却硬是推开亲兵扶持,目光坚定地投向曹军舰队。

凝视许久,他忽而皱眉沉思。

“这下明白了。”

“定是他!”

“那位隐匿真名、屡次挫败诸葛亮的高人。”

“世间怎会有这般惊才绝艳的存在?”

“连姓名都不知,我便败在他的计策之下。”

周瑜紧握船沿,身形踉跄,似下一秒就会跌倒。

“都督!退兵吧。”

身旁的亲兵见状心痛,劝其撤军。

“不,绝不退!”

“纵使蔡瑁与张允未亡,二人联手也非我敌手。”

“命令全军,誓死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