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点点头刚要说话。
亲卫急匆匆送来一份帛书,当众宣读。
“刘备放弃海西城,率残部向西进入汝南。”
“他离开徐州前,吕布追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大败。”
“他的将领曹豹被杀,张辽投降刘备!”
亲卫当众通报了徐州的最新消息。
府堂里,曹操、荀彧,甚至郭嘉,都变了脸色。
“竟然有这样的事?”
曹操猛地站起,几步下台阶抢过帛书,亲自查看。
荀彧与郭嘉急忙站起,一同凑近查看那张白纸。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大泽乡一战的经过,字字分明。
三人抬头相望,目光中满是惊讶。
“以残军败将,竟大败吕布?”
“是设下圈套诱其深入,还是中途埋伏?”
“刘备竟然能策划出这般精妙之计?”
曹操连连赞叹,眼中掩饰不住的震撼。
荀彧接过情报反复审视多次,确定信息准确无误后,眉头紧锁,提出疑问:
“刘备这一系列计策,的确深谙兵法之道,堪称诱敌伏击的经典。”
“然而,这样的妙计,绝非孙乾、简雍之辈所能想出。”
经荀彧提醒,曹操再次细读情报,果然察觉其中的蹊跷之处。
“难道刘备最近又招揽了某位智谋非凡的谋士?”
郭嘉眼中闪过光芒,这样推测道。
曹操有些半信半疑:
“奉孝所言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在徐州与淮北之间,又有谁具备如此智慧,连陈宫那样的人都未能识破?”
“这样的人物,为何会选择在刘备落魄时投靠?”
曹操的问题让荀彧和郭嘉对视一眼,两人都是一脸迷茫,无从回答。
“而且,刘备既不投降吕布,也不绕道来归附于我,反而前往汝南,这是何意?”
“莫非他是想要攻打汝南?”
曹操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涌现出新的问题。
围绕刘备的各种疑问,让三人陷入深深的疑虑之中。
片刻之后,荀彧首先平复情绪,恢复了运筹帷幄的沉稳气度。
“刘备身上疑点颇多,应当派遣细作前去打探。”
“汝南如今仍是黄巾贼肆虐之地,盘踞着大小十余股黄巾势力,况且该郡是袁家旧地,袁绍和袁术在汝南都有不少余党留存。”
“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刘备仅凭几千兵马就想吞并汝南,借其郡重新崛起,显然不切实际。”
“依我之见,刘备目前无需过多担忧。”
“司空的目光应转向南阳,先解决张济才是正事。”
荀彧娓娓道来,引导曹操的关注点从东方转向了南阳。曹操凝视着地图上的宛城二字,陷入沉思。
张济占据着宛城,控制了南阳郡的半壁江山。原本双方并无干系,但曹操迁都许都后,局势便发生了变化。宛城距离许都过近,留着张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除去。
"文若说得对,只有收复宛城,才能保障许都的安全。"曹操说道。
"我听说张济在与刘表作战时受了重伤,军心必定动摇,这是攻打宛城的好机会。"
"司空应当立即准备兵力粮草,伺机南下夺城!"
曹操点头称是,随即决定先集中力量对付张济。
"至于刘备,虽然击败吕布让我们眼前一亮,但他目前实力有限,即便逃到汝南也掀不起大波澜。暂时不必理会,先解决宛城问题。"
汝南郡的葛陵城,三千刘备军驻扎于此。再往西走不到两百里,便进入荆州境内。
府堂中,刘备设宴招待邓幕。他谦虚地说自己兵少势弱,不知能否得到刘表的青睐。
邓幕品了一口酒,淡然回应,暗示自己身份存疑。随行的邓艾暗自担忧,生怕被拆穿。但邓幕显得毫不在意。
“不过是一群士兵罢了,下官给使君调拨一万兵力便是。”
刘备手中酒杯微颤,洒了几滴酒液。
关羽与张飞等人也满脸惊讶,齐刷刷盯着邓幕。
口气也太大了!
你邓幕足智多谋,这点大家都知道。
可你突然说要送我们一万兵力,这多少有些夸张吧。
那可是一万个战士啊。
你以为是养蚂蚁呢,说送就能送。
除非你能法术点兵,不然哪有这么容易。
“子御先生……如何能给我一万兵力?”
刘备的语气带着同样的疑惑。
邓幕举杯西顾,从容说道:
“汝南一郡盘踞着十数支黄巾军,兵员可不少。”
“像何仪、刘辟、龚都、黄邵这些大小首领,多则上万兵力,少则几千。”
“刘使君只需招降其中几股黄巾军,这兵力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一番话让众人恍然大悟。
张飞猛拍桌子,兴奋喊道:
“邓先生说得对!这么多黄巾军,不就是现成的兵源嘛。”
“咱们收服他们,还愁没兵可用?”
刘备脸上也露出喜色,但随即又担忧道:
“要是真能招降黄巾军,确实可以扩充我们的兵力。”
“只是我仅有三千人马,且远道而来,粮草供应都不充足。”
“凭这个实力,短时间内想打败黄巾军并收编他们的兵力,恐怕不容易啊。”
邓幕笑了笑。
老刘的顾虑,他怎会不清楚。
所以特意安排刘备绕道汝南去荆州,正是为了顺便帮他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
否则仅靠三千人马就想攻占荆州,也太低估刘表的实力了。
刘表虽然固守自保,但绝不是无能之辈。
毕竟这位荆州主君,跟曹操打得难分难解,岂是轻易就能对付。
“要想招降黄巾军,哪需要大动干戈,何必非要刀兵相见。”
邓幕目光深邃。
刘备一愣。
关羽等人同样疑惑不解。
刘使君以仁德治世,于黄巾军内颇有声望。
“我那随从周仓本是黄巾出身,只因听闻我要前往徐州拜会刘使君,这才跟随于我。”
“汝南黄巾之中,刘辟与龚都两位首领对使君极为钦佩。”
“我料想使君只需写一封信,派使者前去劝降,这两位必会率领众人前来归附。”
“这样一来,使君岂不是不用动武,仅凭言语就能获得上万兵马?”
邓幕不再掩饰,首指关键。
这就是刘使君推行仁政、树立仁义之名的好处。
不论走到何处,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单凭其宽厚仁慈之名,就能召集一支队伍。
按照历史记载,在官渡之战期间,刘备受袁绍之命赴汝南开辟第二战场,刘辟和龚都得知刘使君到来,便纷纷前来归顺。
邓幕如今所做之事,无异于让刘备提前获得了他日后才有的兵力支持。
“备竟然有这样的威名,能让刘辟和龚都主动投诚?”
刘备眼中满是惊讶,显然未曾想到自己竟有这般影响力。
邓幕一笑:“刘使君若对自己名望存疑,不妨一试便知。”
刘备对邓幕的智谋深信不疑。
于是依计行事,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前往招揽刘辟与龚都。
……
七日之后。
葛陵城东与南方向,各有数千兵马陆续抵达。
使者先行入城,带来令人欣喜的消息:
刘辟和龚都收到刘备的招降信后,皆感意外且兴奋不己。
二人随即放弃山寨,各自带领五千部下,昼夜兼程赶往葛陵城投奔。
五千加五千,共计一万兵马!
刘备凭空得到一万名士兵,军威顿时大增!
“子御,你实在是…”
刘备激动地望着邓幕,目光既充满敬意又满含感激,一时语塞。
邓幕缓缓站起,向刘备拱手行礼,淡然说道:
“恭喜刘使君得一万精锐,增添两员猛将,军威重振。”
“如此一来,我也可安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