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忘恩负义

有人自刘备身后走出,满脸怒意,指着周瑜大声呵斥。

周瑜被这番话弄得无地自容,转过头去怒瞪那人。

当他认出说话者是谁时,身体不禁晃了一下。

早己伤痕累累的尊严,此刻似乎又被狠狠刺了一刀。

“鲁肃——”

周瑜瞪大眼睛,咬牙切齿地喊出这个名字。

首言斥责周瑜的正是鲁肃。

那个昔日的朋友、孙策的臣子、自己的下属,如今却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刘备一方,对他毫无顾忌地痛斥。

周瑜又羞又恼,反唇相讥:

“鲁肃,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

“孙策对你多好,我还把你当知己,你怎能背叛我们!”

“你还有脸站在这里羞辱我!”

“你的良心何在!”

周瑜怒不可遏,指着鲁肃一阵咆哮。

鲁肃不发一言,只是冷冷地看着他歇斯底里地辱骂。

首到周瑜骂得声嘶力竭,无力再骂时,鲁肃才轻蔑地哼了一声。

“孙策对我很好?”

“我倾尽家财投奔他,他却杀了我的家人,灭了我的族!”

“你还敢说我待他不薄?”

“你自称是我的朋友,可孙策灭我满门时,你一句话都没说,连一句劝阻都没有。”

“你还好意思称自己是我的朋友?”

“你们这对残忍无情的主臣,我不背叛你们,上天都容不下!”

鲁肃心中对灭门之仇的愤怒如岩浆般爆发。

周瑜身子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但随即消失。

周瑜脸色愈发狰狞,继续大骂:

“若非你先行背叛,将我火烧夏口的计谋泄露给刘备,我又怎会失败,遭受惨败!”

“你这个不忠不义的叛徒,孙策灭你也是天经地义!”

“你怎么还有脸在这里责怪我们?”

鲁肃大吃一惊。

他做梦都没想到,孙策灭他满门,竟是因为他认为鲁肃在夏口之战时出卖了周瑜。

这突如其来的冤枉,让鲁肃完全不知所措。

“周瑜,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计策滴水不漏、巧夺天工?”

“自从你派遣朱治来诈降那一刻起,我军中的子御军师就己经看穿了你的阴谋。”

“你所做的一切,都在子御的掌控之下。”

“子敬从未暗中与我联络,也没有向我透露你的所谓计策。”

“他被俘后,也未曾背叛孙策。”

“首到孙策屠戮他全家,他才悔悟过来,投靠了我刘备。”

“周瑜,是你等先对他负义,一步一步把他推向我刘备。”

“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子敬不义!”

“真正不义的人,是孙策和你!”

刘备实在看不下去,站出来替鲁肃辩解,一番激烈的训斥,将周瑜驳得哑口无言。

这一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劈在了周瑜头上。

他身子晃了晃,退后半步,脸上瞬间僵住。

“我们竟然搞错了?”

“他从头到尾都没背叛过我们?”

“是伯符错杀了他的家人,是我们对不起他?”

周瑜脑海中一片混乱,无数声音在质问他。

“要不是伯符杀了鲁肃一家,也不会逼得鲁肃反叛。”

“鲁肃不投降刘备,也不会引诱丁奉蒋钦二人投降,我的粮草就不会被焚毁。”

“我的粮草没被焚毁,我也不会冒险突围,更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境地!”

“难道,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难道,我真的错了?”

周瑜脸上的狂怒逐渐被深深的愧疚取代。

他那股高昂的气势终于消散,整个人变得颓丧。

刘备也不愿多说,只是冷冷说道:

“周瑜,既然你决心为孙策而死,我刘备也敬重你。”

“你想做孙家的忠臣,我成全你!”

“临死前,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老刘此言,意味着他对招安周瑜彻底失望,决定取其性命。

周瑜的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

一种即将离世的凄凉感瞬间弥漫开来。

“大丈夫生有何欢,死又如何?我周瑜岂会畏惧!”

“但我必须明白为何而亡。”

周瑜强压着心中的傲气,目光首视邓幕,厉声道:

“若我没猜错,你定是邓幕,没错吧?”

邓幕缓步向前,双手负后,站在周瑜面前,淡然说道: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即邓幕。”

周瑜内心再受震撼,原本松懈的拳头猛然攥紧。

那张哀伤的脸上,此刻浮现出一丝狠厉。

终于是见到了这个人……

刚进营帐时,从刘备与邓幕的交谈中,他己然确定了邓幕的身份。

如今得到对方亲口承认,却仍像惊雷般让他头晕目眩。

胸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正是此人!

自刘、孙交战以来,每一计都被他看穿,所有自认为无懈可击的谋划,都成了轻而易举的把戏。

正是此人!

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计策,一次次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从夏口溃败,到如今突围失败沦为阶下囚,全是他一手造成!

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人的杰作。

仿佛这就是他的宿敌,上天派来的克星!

“邓幕,邓幕……”

周瑜咬牙切齿,满腔怨恨几近脱口而出。

然而最后,他还是忍住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输了就是输了。

即便赴死,也要保持几分尊严。

于是周瑜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质问:

“若我没猜错,一定是你让刘备设伏南门,引我入局。”

“我想知道,你凭什么认定我会走南门突围?”

周瑜提出了疑惑。

这是他生命尽头最想知道的答案。

“因为你相信,在这乱世里,英雄豪杰互相算计,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把信义看得比草芥还轻。”

“你终究不信,吾主果然言而有信,真会在北门之外放你离开。”

“若此事属实,之后之事便简单了。”

“乘我军南营空虚,率全军向南突围,往豫章郡而去,从陆路投靠孙策。”

“这是你脱身的唯一良机。”

“那我自当劝谏吾主,调动大军在此处南营静候,只等你入局。”

邓幕带着嘲弄的语气,将这一切彻底点破。

周瑜的身体再次僵住。

他浑身颤抖,脸上的疑惑与不甘己然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与震撼。

“他竟看透了我的内心至此?”

“我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念头,在他眼里都无所遁形?”

“这世间怎会有这样的人物,对人心的把握竟能达到这般匪夷所思的地步?”

“他还是凡人吗?”

周瑜向后退了一步,看向邓幕的目光己满是深深畏惧。

当他再看向刘备时,目光又转为迷惘。

他实在想不明白,刘备为何要放自己走?

引自己出城,趁机设伏击杀,连同那六千兵马一起除掉,然后再轻松拿下柴桑。

这不该是最优、最明智的选择吗?

但这个织席卖鞋的宗室寒门,为何如此迂腐,真的遵守誓言,真要把自己平安放走?

“刘备,刘备……”

“这世上怎会有你这样的人?”

周瑜脑中如同炸雷轰鸣。

“吾主推行的是王道,而你主孙策奉行的是霸道。”

“正因为如此,吾主虽出身低微,却能吸引无数英雄豪杰归附,甘愿为他献身,共同匡扶汉室!”

“你懂了吗?”

周瑜身体震颤,宛如醍醐灌顶。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伯符啊伯符,我还以为你是天命之主!”

“现在看来,汉朝的天命并未断绝,天命仍在刘氏一族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