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细水长流的浸润

暴雨初歇后的太霞观,空气中浮动着潮湿的青苔气息。

成禹立于观前的古银杏树下,望着山道上蜿蜒而来的首播设备运输车,眉头微蹙。

白素跟在他身后,攥着修改了十七版的合作方案,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是她和苏念熬了三个通宵,结合成禹要求与市场需求制定的折中计划。

“成道长,这是我们最终的方案。”

白素展开卷轴,素绢上以朱砂绘制着详尽的规划图。

“《太霞观日常》将以‘文化纪实’为核心,每周更新三集。内容分为‘晨课解读’‘典籍讲析’‘山居雅趣’三个板块,绝不涉及任何商业植入。”

成禹接过方案,目光扫过“所有收益将捐赠给道教文化保护基金”的条款,神色稍缓。

但当看到“可适当增加外景拍摄”时,他指尖轻叩桌面。

“太霞观内阵法密布,贸然引入现代设备,恐生变故。”

话音未落,负责搬运设备的工人突然发出一声惨叫。

众人转头,只见一台价值数十万的摄像机竟无故自燃,火苗在金属外壳上跳跃,却诡异般不伤及周围事物。

成禹袖中飞出一道符咒,火苗瞬间熄灭,只留下焦黑的残骸冒着青烟。

“这......这怎么回事?”

摄影团队负责人脸色煞白。

“我们的设备都是经过防潮处理的!”

成禹望着满地狼藉,语气平静。

“观内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凡俗之物难以相容。”

他抬手在空中虚画符文,那些散落的设备零件竟自动归位,重新组合成完好的摄像机,但外壳上却多出了古朴的云纹雕刻。

“若想拍摄,需以道法祭炼器材,方可保平安。”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太霞观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

营销号炮制出“道士故弄玄虚拒合作”的文章,评论区被水军刷满“装神弄鬼”“阻碍传统文化传播”的言论;而道教文化爱好者则自发组建“护道联盟”,逐条驳斥不实信息,甚至有人扒出李总公司的黑历史。

白素的私信被骂声与支持填满,最刺眼的是一条匿名威胁:

“若不按我们的方式首播,就让太霞观在网络上彻底消失。”

她攥紧手机,望向正在指导道童祭炼设备的成禹,心中五味杂陈。

深夜,太霞观藏经阁内烛火摇曳。

成禹翻开一本宋代手抄本《云笈七签》,突然将泛黄的书页转向白素。

“你看这段记载,北宋年间曾有道观因过度迎合世俗,导致道心溃散,最终沦为废墟。”

他的手指划过“利欲熏心,阵法反噬”的批注。

“如今的首播,虽与古时不同,却也暗藏危机。”

“可如果不借助这些渠道,道教文化如何能在现代社会立足?”

白素急道。

“您看这个数据——”

她调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某道教科普账号因模仿太霞观风格,粉丝量暴涨至五百万。

“连赝品都能吸引这么多人,真品为何要固步自封?”

成禹沉默良久,取出一枚刻有“太霞”二字的玉牌。

“明日随我去后山。”

...

翌日破晓,白素跟着成禹踏过布满青苔的石阶。

晨雾中,一座荒废的道观遗址若隐若现,断壁残垣间,半截石碑上“紫霄观”三字依稀可辨。

成禹抚摸着石碑上斑驳的符咒。

“三百年前,紫霄观为求香火鼎盛,大肆接纳信徒,最终因灵气失衡,引发地脉暴动。”

白素倒吸一口凉气,目光扫过石碑基座处焦黑的痕迹——那分明是被雷火灼烧的印记。

“传承之道,不在声势浩大。”

成禹折下一根松枝,在沙地上画出太极图。

“《太霞观日常》可做,但需遵循三个原则:一不刻意炫技,二不误导观众,三不破坏道观清净。”

他将玉牌递给白素。

“此牌可调动观内部分阵法之力,用于平衡设备带来的灵气波动。”

回到观中,苏念正急得团团转。

“出事了!工会买通水军,在各大平台刷‘太霞观骗局’的词条,现在热搜第二!”

她展示手机,满屏的负面评论中,夹杂着几张被恶意剪辑的“穿帮”视频——画面里成禹“引雷”的片段,被剪辑成“特效穿帮”的模样。

成禹见状,不慌不忙取出青铜镜。

镜中光影流转,竟显现出幕后黑手的办公室场景:

工会CEO王浩正对着电脑狞笑,向水军头目转账百万。

白素怒不可遏。

“我们告他诽谤!”

“不必。”

成禹指尖轻点镜面,王浩的电脑突然蓝屏,所有数据化作流光没入青铜镜。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外界的诋毁。”

他望向正在调试祭炼后设备的团队。

“而在于我们能否守住本心。”

当晚,首集《太霞观日常》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悄然上线。

没有惊心动魄的特效,没有夸张的解说,镜头只是静静记录着成禹带领两女清扫观宇、诵读经文的场景。成禹的声音平和如清泉。

“世人皆求长生,却不知‘长生’二字,重在修心...”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视频发布后迅速引爆网络。

网友们纷纷留言:

“第一次觉得扫地都能这么治愈”

“这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

“原来道教文化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生活的智慧”

更有专业学者发文分析:

“成道长清扫时的步法暗含八卦方位,实为道家养生功法的外显”。

当播放量突破千万时,白素接到了道教协会的电话。

张会长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成道长的教学方式,为道教文化传播开辟了新道路!我们计划将《太霞观日常》纳入传统文化推广教材!”

深夜,太霞观恢复宁静。

成禹在观星台仰望星空,白素抱着最新的数据分析赶来。

“道长,网友们强烈要求您讲解《周易》!还有,文旅局希望我们......”

“适可而止。”

成禹打断她,指着天际划过的流星。

“你看那流星,虽璀璨夺目,却转瞬即逝。传承之道,应如恒星,恒久不息。”

他转身走向观内,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明日起,加设‘答疑解惑’板块,解答世人对道教的误解。至于其他......莫要贪多。”

白素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明白,真正的传播不是轰轰烈烈的狂欢,而是细水长流的浸润。

山风掠过,观前的风铃叮咚作响,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也在见证着新时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