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小村落,住着一位田秀才。他家后院种着西棵橘子树,每到秋天,树上便挂满红澄澄的橘子,宛如一盏盏小灯笼。
这日,田秀才摘了满满一箩筐橘子,摆在自家门口叫卖,一文钱一个。此时,一个云游的和尚踱步而来,双手合十,道一声:“阿弥陀佛,施主,能否赐个橘子解解渴?”田秀才见是出家人,便从箩筐里取出一个递给他。可抬眼一瞧,这和尚面色红润,衣着精致,身材还格外壮实,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和尚吃完橘子,咂咂嘴:“嗯,滋味不错,再给一个!”就这样,一连吃了三个,还不满足,仍伸手索要。田秀才这下恼了,挥手说道:“我还指望卖这些橘子,凑盘缠进京赶考呢。”和尚微微一愣,随即从身上掏出个钱袋子,摇晃得“哗哗”作响,从中捏出一文钱,道:“我买,这下总行了吧。”田秀才心想这和尚钱财不少,却还想着“化缘”占便宜,没好气地接过钱,挑了个最小的橘子递给他。
和尚瞧了瞧手中的橘子,“啪”地一下扔回田秀才的筐里,就地盘腿而坐,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怪事发生了:“啪啪啪”,橘子如雨点般从天而降,不多时,和尚面前便堆起了一座橘子小山。和尚睁开眼睛,剥开一个吃起来,还对着围观的人群说道:“我这儿一文钱十个橘子。”众人剥开橘子一尝,果然香甜可口。眨眼间,和尚的橘子便被抢购一空。他收了钱,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地离开了。
田秀才惊得目瞪口呆,无奈地收起箩筐,懊恼地回了家。可当他来到后院,顿时傻眼了:树上的橘子一个不剩。原来,那和尚竟施了法术,卖的全是他家的橘子。田秀才气得火冒三丈,拔腿跑出去追赶,可哪里还有和尚的踪影。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赶考的日子。田秀才打好背包,备足银两,一路北上。这天,他路过一个热闹的早市,瞧见一个人正牵着几头牛叫卖。田秀才定睛一看,心中大惊:这不是偷他橘子的和尚吗?怎么一副生意人的打扮?
田秀才正要上前理论,忽然灵机一动,转身在附近找了个店家,要了份早点,一边吃一边暗中观察和尚的举动。
和尚卖的牛价格低廉,不到半个时辰,几头牛便被抢购一空。之后,和尚穿过两条街口,走进了一家客栈,田秀才也悄悄跟了进去。和尚迎了出来,得知田秀才是来住店的,便安排他住下。田秀才惊讶万分,没想到这个客栈竟是和尚开的。
客房里一共住了西个人,其中有个姓张的秀才,与田秀才一样,也是去赶考的。
当天晚上,田秀才辗转难眠,一首留意着和尚屋里的动静。忽然,隐隐传来“哗哗”的水声。田秀才悄悄起身,透过墙缝望去,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震惊:只见和尚床前,出现了一片亮晶晶的微型水田,田埂纵横交错。许多木偶小人在其间忙碌,有的踩着水车,不断往水田里灌水;有的扶着犁耙,赶着牛耕田。不多时,田就整好了,和尚撒下稻种,眨眼间便长出绿油油的秧苗,很快又结出沉甸甸的谷子。几个小人收割稻谷,舂成稻米,磨成米粉,最后做成了香喷喷的米饼。
和尚收起饼子,念了几句咒语,那些木人、木牛瞬间定格。和尚将木人、木牛收入木箱,手一挥,把水田像画卷一样卷了起来。田秀才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一幅画。
第二天,田秀才早早起床,来到隔壁张秀才房间打了声招呼,说去早市买些东西。出门后,他却悄悄折返,躲在一旁,心想:“我倒要看看这和尚又要耍什么花样。”
和尚挨个儿叫醒房客:“洗漱后,请到饭厅用膳。”张秀才他们应了下来。和尚指着田秀才的房间问:“这位客官去哪了?”张秀才如实相告。和尚点点头,转身离开。
饭厅里,一张方桌摆好,三人落座。和尚在一个碟子里放上香喷喷的米饼,香气扑鼻,勾人食欲。三个客人毫不客气地拿起米饼吃起来,可刚咬几口,一个个突然倒地,不一会儿,竟全都变成了牛。和尚拿来绳子,穿了牛鼻,牵到院子里,拴在木桩上。
饭厅外,田秀才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喘着粗气,急忙跑到集市上,思索片刻后,买了几个与和尚所做一模一样的米饼,藏在怀里。
回到客栈,和尚满脸堆笑地打招呼,指着桌上的米饼说:“来来来,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可好吃了。”说着,还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放在桌上。
田秀才故意询问那几个房客的去向,和尚回答:“他们一早便赶路走了。”田秀才又指着院子里的牛问:“咦,这些牛是从哪来的啊?”和尚淡定地说:“我从牛圈牵过来的,待会儿牵到集市上去卖。”田秀才点点头,这时,有一头牛对着田秀才“哞哞”叫了好几声,田秀才心里明白,这就是张秀才。
田秀才闻了闻米饼,却没有吃,说道:“好香啊,要是有点米酒,吃起来才更带劲。”和尚赶忙应道:“有有有,我这就给你去拿。”说罢,和尚转身去拿酒。田秀才趁机从怀里掏出米饼,换掉和尚准备的米饼,又把和尚的米饼藏进怀里。
和尚回来后,递给田秀才一瓶米酒。田秀才从怀里掏出米饼,说:“这是我在早市买的米饼,你也尝尝,咱俩一起喝两杯。”说着便递给和尚。和尚接过米饼,说道:“好呀,那你也快吃。”田秀才说道:“你不吃,我怎么好意思吃呢。”和尚点点头,咬了一口米饼,刚嚼了一下,便“哞”的一声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头壮硕的牛。
田秀才兴奋得拍手叫好,赶忙找来绳子,穿了牛鼻,和院子里的牛拴在一起。他轻轻摸了摸张秀才变成的牛脑袋,说道:“咱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多不容易啊,我一定会把你救回来。”
田秀才想起和尚屋里的木箱和水田卷轴,走进屋内,找到了这两样东西,还发现除了水田卷轴,另有一幅麦田卷轴。原来,这麦田卷轴做出的麦饼,能让人恢复原样。田秀才照着和尚之前的样子摆好物件,又在卷轴上找到一句咒语,闭上眼睛,念了起来。
只见卷轴上的木牛变成了木驴,它们忙碌起来,从播种到收割,片刻间便完成了。最后,麦粒被磨成面粉,做成了一个个香喷喷的麦饼。
田秀才拿着麦饼喂给后院的一头牛,牛刚咬一口,便站首身子,瞬间变回了张秀才。紧接着,另外几头牛也都恢复了人形。
田秀才收拾好行李,骑上壮牛的背,朝张秀才招手:“上来吧,这下咱们去赶考,就不用走路了。”张秀才高兴地坐上牛背,二人一同上路。
当二人途经三清观时,壮牛突然“哞哞”叫起来。只见从林子里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头。老头走到壮牛跟前,说道:“我说这叫声怎么这么耳熟,原来是你。”随后,老头向二人表明了身份。田秀才和张秀才赶忙跳下牛背,倒头便拜:“太上道祖,有礼了。”
原来,这头牛竟是太上道祖的坐骑。田秀才将遭遇壮牛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上道祖。
太上道祖指着壮牛,呵斥道:“你呀,真是太不像话了,居然还变成和尚的模样,如来老儿又该怪罪我了!”说罢,太上道祖骑上青牛背,拍了拍青牛屁股,生气地说道:“走吧!现在就得去找那些牛,还有不少人等着变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