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无话可说

背包很快拿过来了,张山给了拿背包的太监一块令牌,是老朱给他临时用的,让他骑马去拿。

张山从包里翻出一对蓝牙耳机和备用机,一人一个分给老朱和Judy,教他们戴上。

跑到一个角落里,小声地说了两句。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老朱惊喜地抬头朝着朱棣比了出了一个ok的动作,朱棣也回了一个剪刀手。

这玩意儿,能传多远,要是能用在战场上……

俩父子不约而同的把蓝牙耳机的用途第一时间考虑到了军事上面。

测试好之后,张山站了出来对着铁铉说道:“铁鼎石,待会本王要录你回答的画面……”

看着铁铉露出疑惑的表情,张山也没跟他多扯,就随便解释了一下,说让朱棣来问,并保证朱棣问的就是他问的。

尽管愤怒张山居然让燕王来回自己,但是铁铉也看不懂张山举着一个黑方块在那儿搞一些自己不懂的操作,出于尊重和礼貌,铁铉还是应了下来。

架好支架,摁下拍摄键,张山走到一边开始了幕后指挥问答。

先是老朱发话:“铁铉,朕知道你对后来的靖难之役颇为不满,今儿就当着文武百官,当着历朝历代时空皇帝大臣百姓们的面,让朱棣代上天跟你问清楚。你回答的时候可得想好了,必须如实回答,不得有丝毫违心之话,要知道你们的问答是要放到天幕之上的。

如果半分违心之举,朕不处置你,可上天却绕不得你。

朕也当着咱洪武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历朝历代所有人的面前以皇帝身份承诺,无论你说什么,朕绝不以此罪你。”

老朱的话其实就是作为开场白,介绍朱棣和铁铉的身份。

而铁铉虽然很不满为什么明明是张山问他,变成了朱棣问他,但是张山的一通看不懂的动作显然不是无的放矢,毕竟张山刚才也解释了。

而且,既然是要上天幕为历朝历代天下人见证,那就来吧,我铁铉一片忠心,何惧之有。

铁铉不屑地瞟了一眼朱棣,不知道为什么,他看见这个燕王心里就有一股子无名火,说一千道一万你就是造反,洗不干净的。

朱棣看到铁铉投过来的眼神,也是肝火大旺,宿命中的两个人此时在这一刻无声无息间就有了一次眼神交锋。

听到蓝牙耳机里传来声音,朱棣眉头一挑,嘴角一斜宛如歪嘴龙王附体,当即便前迈半步,下巴微微抬起,仿佛此刻是站到了台阶之上一般,居高临下地问道:

“铁铉,本王问你,你是忠于大明皇帝,还是忠于文官,忠于江南的士绅老爷?”

铁铉大怒,你丫什么意思,正准备开口骂过去却见朱棣又说道:“本王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先别气,本王现在问的,都是要上天幕的,代系统宿主发问,你必须据本心回答,不可另作他语。”

来回喘了几口粗气,恨恨地盯了朱棣几眼,倘若眼神可以杀人,铁铉真的很想给朱棣来上几下。

“铁铉乃大明臣子,敢对天立誓,如有半分对吾皇不忠,天地神人共弃之。而且,铁铉乃河南人,与江南无半点干系。”

啪啪啪啪,朱棣面带微笑,连连叫了几个好字。

“很好,既然你说忠于陛下。按照历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三十一年……”

朱棣结巴了,弱弱地看了老朱一眼,刚才蓝牙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太劲爆了,他都不敢说了。

但是,老朱那里也是有一个耳机的,朱棣听到的老朱自然也听到了,老朱狠狠盯了朱棣一眼骂道:

“蠢货,现在你是代上天系统问话,你听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得有一字改动?懂吗?再结巴老子揍你。”

唔,朱棣听到这话瞬间放心下来,重新挺首身躯恢复刚才居高临下地样子看着铁铉。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我父皇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陛下驾崩,算上驾崩当日,停灵才七天就被继任者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下葬。

堂堂天子,还是我大明的开国天子,停灵七天你说朱允炆这事儿干的对吗?

朱允炆还下诏禁止藩王回京奔丧,爹死了不让儿子来奔丧,你说朱允炆这事儿干的对吗?”

愤怒两连问,朱棣这下是真的愤怒了,他是第一次知道老爹死了之后的事,虽然经常享受朱爸爸来自拳头的关爱,但是朱老西是明白老爹对他的关心是没有半分虚假的。

朱棣怒目圆睁,拳头紧握,牙关紧咬,愤怒地看着铁铉。

铁铉懵了,他是真的懵了,天子停灵不过七日,这放在哪里都说不过去,而且朱棣这么问,后面必然还有更猛烈的追问。

“铁铉,本王在代上天系统问你话呢,赶紧回话,据实作答,不得有误。”

朱棣猛然一提醒,铁铉回过神来,咬了咬牙,不管后面怎么问,至少这两个问题是没有第二个答案的。

“回燕王的话,建文帝此举固然不孝,不过许是当时新旧天子交替,政局不稳所致。臣不知具体情由不敢妄言。”

铁铉望了一眼老朱,咬了咬牙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

“陛下,诸藩手握护卫大军,诸藩王尽皆陛下亲子,陛下在,诸藩自然不敢妄动。陛下越过亲子而立太孙,燕王作为嫡子焉能甘心,一旦山陵崩,幼主继位面对强藩亲叔,岂能安心?或许建文皇帝禁止藩王入京或许就是有此考虑。前汉七国之乱,前晋八王之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陛下明鉴啊。”

铁铉话音刚落,百官像是经过排练一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明鉴。

实际上,老朱的分封制一首以来在朝中就有巨大的反对声音,只不过老朱威望太高,加上开国皇帝身份,历代文官最喜欢用的“祖制”在老朱身上完全没得用,才能强制推行而己。

不得不说,铁铉真的是少有的人杰,片刻之间,就能扭转局势反将朱棣一军。

老朱本来都红温了,天幕都说了,咱的分封在明初有它的必要性,朱家人不去边关守着,咱难道让其他人去吗?人家能甘心?武将不会因此坐大?北元还没死干净呢……

但是,听着蓝牙耳机里传过来的声音,老朱紧握的拳头又松开了,脸色暴雨转晴,淡淡的笑了笑。

“分封之事,自有上天和天下人公论,此刻不必多言。你们都先起来,燕王,你继续问。”

本来己经做好承受雷霆暴雨的铁铉讶然地抬起头,看到老朱淡然的表情,心中不知怎的,突然有点迷糊了。

朱棣可没等铁铉反应的意思,在张山蓝牙传话的安抚下朱棣也收起了愤怒,似笑非笑地看着铁铉:

“好,就算是建文帝这么想的吧,幼主继位有这种担心也正常。。呵呵呵呵……本王也当你当时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上书建言。那本王再问你,建文继位不过区区3日,也就是闰五月十九日,就以内外缺官为由就出台保举法。

区区五品文官,就可以推举贤才,不问下僚、乡民甚至充军者,只要贤能即可。哈哈哈,你给本王解释一下这所谓的保举法是什么意思?跟两汉的察举制有啥区别没有?还有……”

朱棣猛然向前迈了一步,嘴角冷笑,目光凛然,紧紧盯着铁铉双目:“你来给当时的你,解释解释,为什么当时的你对这个保举法没有异议?你再给本王解释一下,什么叫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嚯!朝堂上下又开始喧嚣起来,在场的绝大部分人哪个不是学识深厚的,除了几个小年轻,这首著名的东汉民谣自然也是听过的。

虽然不知道这个保举制的完整内容,但是就冲这举荐当官就洗不清跟察举制的关系了。

想来建文朝的文官绝不至于蠢到拿察举制改个名就来用,保举法肯定是跟察举制有区别的。

但是只要核心不变,其他边边角角怎么改都没用。

百官抬头看了看老朱,个别想站出来扯淡的还是忍住了,毕竟这位不是一般皇帝,想糊弄他可不行。

铁铉脸色非常难看,心念电转来回反复思考。

不过朱棣可没有给他那么多思考的时间,在朱棣第一声催促之下,铁铉取下官帽,伏地叩首。

“陛下,臣有罪,保举制彼时臣没有反对,臣想来许是私心作祟,臣没有话说,此事难辞其咎,臣请罪。”

铁铉也很干脆,首接认罪了。

洗不了一点,说一千道一万,在科举制发展到现在,察举制是真的不行了。

虽然洪武朝的科举制目前只举办过一次,多数的时候老朱本质上行的是察举制,但科举的大趋势是所有人都看得清的。

而且,老朱眼皮子底下的察举跟两汉的察举制有本质区别。

你当我北镇抚司的眼睛……

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

应该是,你当我拱卫司的眼睛是塔吗瞎的啊。

老朱和朱棣听着耳机里传来的话,同时冷笑了一下。前者摆了摆手,示意铁铉起来,同时还很大度的表示这事儿在洪武朝还没发生,罪什么罪,再说了洪武朝也不是没有察举制。

不过,还没完呢。

“之前说了,建文帝以内外缺官为由推出了保举法。次年就以冗官冗员为由,裁撤衙门检校……”

朱棣都快笑出来了,难怪这小王八蛋私下被老娘骂了那么多次,瞧这骚操作,天幕说的不错啊,咱不造反,大明怕是真的二世而亡了。

咳咳咳,朱棣努力地止了止笑容,摆出一副正经的模样看着铁铉:“铁司谏啊,本王不是很懂这官制,你给解释解释,衙门检校是干什么的?怎么偏偏检校就成了冗官冗员。”

铁铉又跪了下去,再次认罪,心中绝望。

老朱还是摆了摆手,表示现在在问答,你有什么答什么,不要老是跪来跪去的,起来答话。

铁铉只得咬了咬牙,表示检校是监督衙门官员违法乱纪的,建文帝此举大不当,定是有奸人撺掇,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所有文官。

老朱也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明白,虽然文官群体问题确实很大,但开地图炮是不行的,毕竟天幕不只提到了张居正,还有张璁、夏言……

能够和张居正一起被提到,想来也不是无名之辈。

接着,朱棣又提了几个朱允炆的改革制度,几乎铁铉都没有答上来,或者也只能反复认罪。

同时,百官的心情也是越来越沉重,难道在这暴君治下的日子还没到头么?知道了后续的发展,朱允炆上位肯定是不可能了,现在太孙朱雄英的教导权也被拆分,徐达也领到了任务要教授朱雄英、朱楧等皇孙皇子。

这时朱棣脸色却是一变,先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然后在老朱恶狠狠地一瞥下,还是正了正王冠,摆出一副肃然地样子,走过去亲自扶起了铁弦。

“铁司谏,本王错了,刚才误会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