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第一个夜晚过去了。没有发生周母预言的那种大争吵,
不过在邵母和钱母之间,就是小小的拌了两句嘴。
两个人的脸上也没有让人看出来什么,这两个老太太还为照顾小孩进行了分班,上下半夜各一人。
这时候,钱壮和邵婷婷才知道原来这两个老太太都要下半夜看孩子,所以这才拌的嘴。把个两人都笑坏了,这俩老太太可真有意思。
而这时,罗母就不行了,她都多少年没带过孩子了,一时新鲜可以,时间略长一点,她就受不了了。于是就往罗家挂了电话,让罗父派一个勤务员过来。
吴母那边与与罗母这里也差不多,与勤务员进行了分工,毕竟这是长期工作,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
李母与闻母那叫一个和谐,直接就是不做分工,谁有空,谁就去看孩子,谁也不说谁。
人一多了,是非就多。这不这些小老太太才聚到小院一个星期,这矛盾就起来了。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居住在一起,还看不出什么来,即使刘光福和周小青想的周全,可这一生活在一起,矛盾这不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最先出现矛盾的是钱母和李母,胡同里的那些小毛病在居住了几天后,慢慢的显现了出来。
先是处处争东西,就连小孩儿的尿芥子也是多多的往自已屋里划拉,这就导致本来完全够数的尿芥子一下子就短缺了。
不得已之下,刘光福和周小青就又把细棉布拿出来裁剪了。
可看到刘光福和周小青拿出来细棉布做尿芥子,这俩老太太就又说可惜了,这活让他们做就好了,结果拿出来的尿芥子竟然是原来那些。他们还把细棉布给藏了起来。
刘光福和周小青也不是傻子,不过不好说些什么。
可其他人就不干了,合着吃刘家的,住刘家的,还要占刘家的东西。
这占便宜没够,可不是好习惯。
就连这两家的亲家,邵母和闻母都看不过眼去了。怎么劝都不听,这不一下子就吵了起来。
周母就冷眼旁观,心里只是怪自已的女儿女婿,一点不知道保持距离,没有丝毫边际感。今天这事要是解决不好,恐怕以后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这种争吵一起,声音越来越大,王亮他们四个人在回收站都听的真真的了。
可就算他们四个人跑回来,可看到吵架的双方都是长辈,也一个个也都麻爪了。
于是就都来到了刘光福边上,可刘光福也是没辙啊。
周小青她们五个人也出来了,啥也干不了,也只能在边上看着。上去劝,也劝不了,反而还会挨骂。
见到刘光福他们五个人聚到了一起,索性也都过来了。
见刘光福也是摇头,这些人就只能叹气了。
他们以为这些长辈仅仅就是争吵占便宜这事,吵吵两句就能结束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随着吵架进程的继续,吵架的内容扩大了。
从陈芝麻烂谷子开始翻起,到小两口婚后生活。从小两口买东西,吵到两家给小两口的帮助。
这一个罗圈架吵下来,讲不过道理,吵不赢正常的架后,李母和钱母拿出了大院市井吵架的劲头,直接就开始了骂街。
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高干家庭的妇女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从战场下来的,虽说建国后长期做办公室,将自身本来的性子磨得差不多了,可骨子里的劲还在。
于是就发展到了拳脚相加,这时候市井泼妇吵架打架那套就不灵了。这些看着养尊处优的干部,那身手丝毫不弱,而市井泼妇打架,如果揪不到头发,就打不到人。
本来就人少势弱,又打不到人,那可不就只剩下挨打了么。
这下李楠和钱壮就不干了,就要冲上去解围。可他们忘了,边上还有闻喜喜和邵婷婷呐,哪里肯让他们过去。
这边也开始了拉扯,不说别个,不知可能是受刘光福的影响,还是他们俩本身就是耙耳朵,就是怎么使劲,也挣不开自已媳妇的拉扯。
后来周母下场了,喊着周小青与一起,把众人给分开了。
最后周母也没落好,被李母和钱母说成了拉偏架。这可把周母给气到了,于是就开口撵人了。
这李母和钱母气性也大,直接拉起自已儿子就要离开。
这钱壮和李楠也只得回头,请示自已老婆。见自已老婆不愿离开,就挣开自已老娘的手,让她们先离开了。
这俩老太太就嘴里骂骂咧咧的走了,临出门时,还回头大骂儿子是白眼狼,属大公鸡的。就是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闹了这么一出,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了。
第二天早上,罗母就去找了周母,跟她说她要带着罗霞和王亮回大院了。还感谢周母这么长时间的照顾,给周母添了这么多麻烦。
这周母也没啥好说的,本来关系就好,也知道罗母也是个直肠子,昨天的事也不怨她。不过,她既然想离开,也就没有挽留。
可没想到的是,罗母竟还把老大给带上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工作。看着那个小家伙恋恋不舍的离开,把个刘光福和周小青弄得还挺不好受的。
接着就是吴母也来告辞了,也是将周宇飞家的老大也一起给带走了。
随后邵母和闻母也过来告辞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了,都把自家的老大给带走了。
这一下走了这四家,院子里立刻就冷清了下来。
可不是么,从小四十口人在一个院子里闹腾,一下子就变成了十来个人。别的不说,缺了那四个能满地跑的小娃子,这院子就少了几分生气。
不过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刘光福的活计,立刻就变得轻松了下来,白天还能抽空补个觉了。
待周小青跟周母两家一起聊天的时候,周小青才知道那四家把自家老大带走的原因了。
原来这是周母的功劳,这周母在平时唠嗑的时候,就跟这四家老人说了出来,这四个大的,如果再待上几年,那时候就是懂事了,她们那边的家也不是家了。
这让这几家的老人就上了心了,可不是怎么滴,人刘光福从小给养到大,
还有这几个孩子看到自已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叫了,看到刘光福和周小青开口就是爸爸妈妈,时间长了,可不真就带不走了么。
周母还拉着周小青继续说,
“青啊,你从小就聪明,也是个有自已主意的,这也是我和你爸没有拦着你和光福的原因。当然了当时我和你爸即便没有在燕城,可也不是没调查刘光福的。
你们俩个结婚都这么久了,刘光福跟你说过他家里的事没有,如果没说,也可能他的伤还没好,没想起来呐。”
这时候,周小青赶忙就把话给接过来,要不然她怕周母又说出来啥不着调的话。
“他跟我说过了,就是那个南锣鼓巷95号院后院呗。他还告诉我,他第一次回去的时候,就头疼的住院了,不过过后就没啥事了。
后来他去交道口街道当副主任的时候,还把那个大院整体给拆迁了。那个院的原生家庭,他也没去关注过。”
听了周小青的话,周母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事压在她心里好长时间了。不过周父不让她跟周小青说,怕刘光福伤没好,没有恢复记忆,在刺激到他。
没有想到刘光福自已恢复记忆了,还跟周小青坦白了,没有自卑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这么都说了,还把后患给解决掉了。
于是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还有啊,你和光福两个对那四家,太没有边际感了,要不然也闹不出昨天那事。
他们几家结婚时,你的那几个闺蜜家都应该是不同意的。
别的不说,像你和光福这种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的家庭,那是少之又少的。
即便成长的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可光福是个有能为的,还没有别的人那种小脾气。
可他那四个徒弟就不行了,虽说也是好小伙子,他们的眼光也是不错的,可两个人过日子,不单是要有情饮水饱,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还要牵扯到两个人的家庭。
老早年间说的门当户对,我们现在都当封建糟粕给扔掉了。
可实际上是有道理的,时间和生活都是最磨人的,慢慢的,原有的热情会消退,可生活还要继续,
原来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差异就会被成倍的放大,然后就是各种争吵,最有甚的还会发展到动手,这一动上手,那么感情就会越打越薄,最后变成敌人。
这也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由来,也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根由。”
周小青听了周母的话,心里也是触动极大。她可没有想到自已的老娘还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
她可是一直以为家里最有文化的是她父亲呐,正经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她虽说也听说她老娘是师范毕业,可她从来没听过她老娘给他们哥几个讲大道理。
从她明白事开始,就看到她老娘不是围着她们几个孩子身边转,就是厨房灶台边上忙活,总之除了家务活就还是家务活。
可她知道她老娘给她讲的是她的人生体验,这让她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感觉不对劲的事,也是豁然开朗。
就在罗霞拉着她给另三个徒弟介绍对象的时候,她就有点感觉不对,这下子知道哪里不对了。
气质,对,就是原生家庭培养出来的气质。不过当时就是因为有刘光福在那显着,她没有多想,也没人去聊这个事,就一直藏在了心里。
她一直也没有接触过很多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人人平等,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就在周小青还在思考的时候,周母又继续往下说了起来。
“小青啊,你看啊,这事一出,以后这四家可有得闹了。就看光福那四个徒弟怎么选择了,选择对了,家庭还能完好,日子还能过下去,不然也就是离婚这条路了。”
这回周母的话,周小青可不赞同了,刚要开口反驳呐,就听院子里团团圆圆的哭声传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