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脑仁疼也没用,如今宝玉读了书明了理,不仅仅有了正经差事,偶尔还会被父亲贾政叫去说话。
宝玉才发现自己往日里对父亲真是误解的厉害,诸子百家之外,父亲对诗词歌赋的理解远比自己透彻,更有意思的,是关于生活的内容。
那还是听说二嫂子那儿,来了个老亲戚,叫刘姥姥的,听说第一次来,二嫂子给了她二十两,后来她地里收成好了,就又送了许多蔬菜瓜果来。
老太太高兴,留她说话住两天。
贾政得知了,还让宝玉带着贾环贾兰,一块儿请刘姥姥说话。
“你们别看成日里读书,只怕地里的事儿,还比不过姥姥的外孙呢。”贾政递给板儿一块蜂蜜卷。
贾环不信:“这怎么可能,他比我还小。”
“那就试试。”贾政问,“那么你们说说,小麦几时播种?”
这个简单,贾环抢先:“书上说了,九月到十月间。”
板儿却道:“那是冬小麦,春小麦就是西月,还得看天呢,有时候冬小麦也有十月底才播种的时候。”
贾政又问:“那播种之前,地要怎么耕?耕几次?深浅如何?”
宝玉和贾环、贾兰面面相觑,这些问题,书上可没写得这么细致。他们只知道“深耕细作”,却不明白其中门道。
板儿却抢着答道:“播种之前,地得翻过来,先晒个几天,把地里的虫子和草根晒死。然后还要再翻一次,把土块打碎,整平。要是地肥,就少耕几次,地瘦就多耕几次。深浅嘛,冬小麦要深些,春小麦就浅些。还要看是什么土,沙土就浅些,黏土就深些。”他一边说,一边还用手比划着。
贾政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下过雨之后,地是更该犁还是不该犁?”
“那得看雨下得大不大。”板儿歪着头想了想,“要是雨不大,地没湿透,就该赶紧犁,把土翻开,让它透气,不然地就板结了。要是雨太大,地都烂泥了,那可不能犁,得等水下去了,地干了点儿才能动,不然越犁越烂。”
贾政又问了些关于施肥、除草、灌溉的问题,板儿都对答如流。
宝玉、贾环和贾兰听得目瞪口呆。
贾政见他们三人面色各异,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看,板儿年纪虽小,却比你们懂得更多。这是为何?因为他平日里就和土地打交道。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不能与实际相结合,那便是‘纸上谈兵’。”
“读书是基础,是明理。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活学活用,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把眼睛放在外面,把心沉下去,去体察世事,去了解民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类似这样的教育,可不止一次。
因此宝玉一改往日是非不分的性子,这一次的香料事件,他认为自己做的对,自然不会听王夫人的。
王夫人没法子,只好隔了些日子,对着薛姨妈一阵叹息,不过她不愿意说是宝玉的问题,反倒是只说宝玉不过一个小官,没法子。
薛姨妈气恼也没用,夏金桂听了,又在家里讥讽一通。
“说到底,还不是你没本事,要是你有本事,怎么能丢掉那么多生意,要我说啊,你还是别指望你的舅舅姨父了。”夏金桂指着薛蟠的鼻子骂一通,又哭自己命苦,嫁给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
一时间家里更是鸡飞狗跳的。
薛姨妈也无法子,只能暗自垂泪,嫂子曹氏如今早被他们一家子闹烦了,寻常是决计不会过来看看的。
这香料的事儿,薛姨妈左思右想,最后只能叫宝琴来,寻个借口去十西爷府上看看宝钗,将事儿说给宝钗听听,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
宝琴带着薛姨妈的嘱托和几匹时下流行的料子,来到了十西阿哥胤禵的府邸。
宝钗见到家里来人,还送来精致的料子,起初是很开心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妹妹来了!家里可都好?”宝钗拉着宝琴的手,温声问道。
宝琴看着姐姐的笑容,心里却像压着一块石头。她没法子隐瞒,只得将香料铺子失去了内务府生意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也告诉宝钗,薛姨妈的意思呢,想让宝钗帮忙,在十西爷跟前说上几句,看看能不能想想法子,帮家里的忙。
宝钗听了,笑容渐渐凝固在脸上,不免很难过。
她一时觉得十分委屈,当着宝琴的面也没顾忌,落下几滴泪来。
她抱怨说:“家里头从来不想着怎么帮帮我,反倒是一心只想着让我帮忙。”
她擦了擦眼泪,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人家西爷府上年侧福晋的家里头,哥哥多有本事,能帮多少忙。我这儿也不求哥哥能那般出息,只求哥哥不要在外头惹是生非,招惹麻烦,就真是烧高香了。”
她知道薛蟠的性子,只知道享乐胡闹,根本靠不住。
她又告诉宝琴,语气中带着长姐的无奈和严肃:“你回去告诉妈,让好生管教哥哥。如今哥哥都是成了亲的人,家里的铺子这些,很该用心打理。内务府那头既然不采买薛家的香料,定然是有什么问题,让哥哥自己好生查一查。”
“再说,如今十西爷忙得很,为着朝中的事情日夜操劳。这样鸡毛蒜皮的家事,断不可拿来烦十西爷。”她这话,既是拒绝了薛姨妈的请求,也是在暗示宝琴,要看清自己的处境。
宝琴听了,只得应下。她知道姐姐的难处,也明白这些话的深意。
其实,宝钗这些话,是故意说给下头人听的。
如今她身边,莺儿是她从家里带过来的贴身丫鬟,可十西福晋还特意拨了一个叫梨子的小丫头给她使唤。
这听起来是大方,体恤她初嫁入王府,需要人手,但实际上,这个梨子就是福晋派来监视着宝钗的。
十西福晋虽然面上不露声色,但对王爷身边的人,自然是要多加留意的。
果然,福晋从梨子处听了宝钗的一番话,倒是叫了宝钗过来,夸她一番。
觉得宝钗虽然也有诸多不是,但还算是个拎得清的,目前也算本分,福晋对她倒是倚重了几分。
比如这一次,连二十西皇子的满月礼,福晋都交给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