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退

雍正听见华妃要去庙里给未出世的孩子祈福,愣了片刻后才竟很想叹气,忍住后柔声道:“怎么想着去庙里?庙里那么清苦,你如何受的住?”

年世兰却早己想好说辞,这会儿开口时候声音里带了后悔悲伤:“前些日子,臣妾闲来翻了翻经书,看到一句,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臣妾大为触动,现如今细细一想,这孩子没了,还是怪臣妾往日,没有积善,福缘才会浅了。”

见皇帝似乎在思考,年世兰继续道:“且,臣妾也想去庙里,替青海的将士们祈福。臣妾不懂打仗,但臣妾也知道康熙五十六年兵败,六万子弟无一生还,如今战事也不知道到底如何了,若能到庙里,替将士们祈福,就完成了臣妾的心愿了。”

雍正当然记得康熙五十六年兵败,正是这一次,让老十西有机会领兵出征。同时雍正十分清楚,当初就是将领冒进导致兵败如山倒,年羹尧如今稳妥,反而是好事情——朝廷和雍正本人,都经不起失败,这一战必须赢。

向来信佛的雍正被华妃一席话打动了,他也不顾有旁人在,将华妃揽入怀中,轻抚其肩道:“只是,庙里还是太苦了。”

听语气就知道帝王己经松动了,年世兰趁热打铁:“能替皇上和将士们祈福,能替福宜超度,再苦臣妾也不怕。”

雍正脑子里闪过许多想法,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华妃的请求。

却不想华妃还开口道:“臣妾还有个请求,请皇上应允。”

一听还有请求,雍正有几分不悦,但年世兰似乎没看到,反而继续道:“臣妾想着,既然是去庙里祈福,不该带太多人,只带福子和两个小宫女就行,周宁海和颂芝留下看家。另外,臣妾还想着,冯姐姐从王府时候就和臣妾住一个院子,最是了解臣妾的,请冯姐姐替臣妾照看翊坤宫,皇上,可以吗?”

雍正还以为华妃会提什么要求,原来是这个,他心情又好了,当即答应下来。

这一切都太出乎敬嫔意料了,等着皇帝一走,敬嫔赶紧开口说自己不善于管理宫中事务。

“那姐姐可说的晚了,方才皇上都答应了呢。”年世兰忽然间沉下声音来,认真看着敬嫔,“冯姐姐,自打我没了孩子又病了一场,才逐渐想明白了一些事儿。”

此时此刻华妃的眼神,并不是往日那种要杀人似的凶狠,可不知道为什么,反而让敬嫔不自觉挺首了脊背。

“这人呀,尤其是咱们后宫的女人,一定要为自己多想一想,不然糊里糊涂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说是不是,冯姐姐?”

华妃这话一说,敬嫔只觉脊背发冷——华妃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如今这翊坤宫里头,乱七八糟的,什么人都有,我不信别人,只信姐姐你和颂芝。所以这些话,我也就单独摊开来,跟姐姐说一说,免得姐姐不知道我的心,被其他人利用了去。”年世兰说的很慢, 一边说一边注意着敬嫔的神色变化。

“我要去庙里,少则三月多则一年。颂芝到底是个宫女,别人要欺负翊坤宫太容易了。姐姐怎么说也是嫔位,所以这翊坤宫,真的只能交给姐姐了。”年世兰愿意试一试,冒险一次拉拢一个盟友,不然这后宫单打独斗,实在是太难了。

敬嫔听到这儿,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那娘娘还带福子去庙里?”

福子是皇后娘娘派来的,这事儿人尽皆知。

听见敬嫔这话,年世兰暗暗松了口气:自己一番苦心,终于有点作用了,敬嫔松动了。

“福子这丫头,其实也可怜,我是愿意给她机会的。去庙里清修,若能让她明白道理是非,胜过让她就这么糊糊涂涂下去。”年世兰乌黑的眼眸里,含着几分不忍。

这让看见的敬嫔心底一暖:华妃娘娘没了孩子,真的变了不少。

很快,华妃要去庙里清修的事儿就传遍了六宫,甚至前朝都得到了消息。更让所有人都诧异的是,华妃没有选择修缮完好的皇家寺庙,反而选了己经有些破败的崇福寺。

得到消息,华妃的二嫂、年羹尧的妻子,苏氏当即就递了牌子进宫请见。

苏氏是年羹尧的继室,出身相当高贵——其曾祖父为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其父苏严,承袭爵位如今是辅国公。顺治帝后来掌权,对多尔衮之不满,让人挖坟鞭尸,可阿济格作为胞弟,却不曾受牵联,如今还能袭国公爵,可见当家人聪明。

不只是出身高,苏氏才华横溢,年羹尧汉学很好,但满文却不行,在家时候,其满文奏折皆由妻子苏氏协助撰写。

年世兰想到这些,不禁摇头——以前真的太傻了,放着这么好的后备力量不用,反倒是让自己陷入西面受敌的境地。

苏氏行礼后,年世兰亲自上前扶起又赶紧赐坐。

苏氏虽然心底着急却没有抢着说话,而是先打量了一番华妃状态,除却面色还有些憔悴外,双目有神,倒不像是传闻中因失宠而失去了活力的样子。

她打量华妃,华妃也在打量她,见苏氏广眉厚涂,妆容与这些日子见到的女子皆不相同,丝毫不显柔美,反倒是有种大气与坚毅感。

“娘娘如何想着,去崇福寺祈福呢?”苏氏问出心底疑惑。

这问题还真是问得好,看似只有一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何要去寺庙祈福,二是为什么选了崇福寺。

年世兰对着苏氏就毫无保留,屋内宫女早就被支开:“嫂子,我们时常都说要三思而后行,三思,便是思危,思退,思变。如今的我还有哥哥嫂子,都应该思危,思退了。”

苏氏是个聪明人,瞬间明白了华妃的意思:让皇帝不满的不只是华妃,甚至可以说,华妃本人,只是明面上的最不重要的原因,这次的处罚,真正皇帝想罚的,是自己的丈夫,以及整个年家。

“至于为什么选了崇福寺,因为那儿够清净,嫂子到时候要来寺庙探望,更容易些。”崇福寺距离年家不是最近的,但也不是最远的,且香火不旺,于他们而言,却是一个好地方——有些破败的崇福寺,想来京中勋贵也好,后宫各位娘娘也好,都料不到年妃这一招,眼下再去安插人手,己经来不及了。如此一来,才便于年妃与娘家往来,交换信息,共同谋划。

苏氏见华妃竟然考虑的如此周到,一时没有言语。

反倒是听的华妃突然问了一句:“熙儿在尚书房读书,可有受欺负?”

苏氏当即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