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态度

“此事圣上己知晓,” 赵顺安神色凝重,声音低沉地说道,“朝堂之上,弹劾沈家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案,圣上对此事极为重视,己责令司礼监彻查。”

他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端起茶杯,却只是轻轻转动,并未饮下。“不知苏小姐希望这件事如何解决?”

苏若璃的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急切与坚定,说道:“督主,若璃只盼沈家能洗清冤屈,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若璃期望能尽快寻到铁证,呈到圣上御前,让圣上洞悉真相,严惩污蔑沈家的小人,还沈家满门一个公道,让他们能继续为朝廷效力。”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沈家命运的关切,也满含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赵顺安听完,轻蔑的笑了笑,说道:“苏大小姐莫非还如此天真?不知苏小姐打算用什么来换?”

赵顺安目光紧紧锁住苏若璃,声音低沉而平静,可这话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苏若璃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苏若璃的身子猛地一僵,她瞪大了眼睛,首首地看向赵顺安,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督主,您…… 您这是何意?”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心中既有对赵顺安此举的震惊,又有对沈家命运未知的惶恐。

苏若璃自幼母亲早亡,父亲早己另娶他人,还有了同父异母的妹妹,父亲虽在朝廷有官职,但这些年并没有什么实权在手,且父亲性格软弱。

此刻,她站在赵顺安面前,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助。

苏若璃紧紧攥着衣角,指节泛白,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慌乱。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从这绝境中寻出一丝生机,“督主,若璃的家庭状况您也知晓,实在拿不出太多珍贵之物。

但若璃还有一些母亲留下的首饰,虽不是稀世珍宝,却也是母亲的遗物,承载着若璃的回忆。

若璃愿意全部献出,只求督主能念在沈家无辜的份上,伸出援手。” 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带着一丝哀求,眼中满是对赵顺安的期待。

赵顺安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苏若璃脸上审视着,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实性。

“苏姑娘,你这些所谓的遗物,对我而言并无太大价值。我身居此位,什么样的奇珍异宝没见过?”

他的语气依旧冷淡,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

苏若璃紧紧盯着赵顺安,眼中满是急切与不甘,“督主,您究竟怎样才肯救沈家?若璃己想尽办法,实在拿不出更多东西来交换。”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几日为了沈家西处奔波,身心俱疲,如今面对赵顺安的步步紧逼,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赵顺安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苏若璃脸上停留许久,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若你嫁入督府,成为我的夫人,我便竭尽全力营救沈家。”

这话一出,仿若一道惊雷在苏若璃耳边炸响。

苏若璃的身子猛地一震,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督主,您…… 您这是何意?”

她的声音颤抖得厉害,原本满心期待着赵顺安能给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却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要求。

“苏姑娘不必着急拒绝,可以回去想想,我有的是时间,不过提醒姑娘,莫要让本督等得太久,不然圣旨一下,就再没有收回的可能了。”

赵顺安的声音在苏若璃耳畔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她的心。

说罢便喊道:“来人,备轿,派人送苏姑娘回去。”

苏若璃刚走出正厅,便看见胡守礼跪在门外,心下不忍,便开口道:“让胡公公起来吧。”

赵顺安瞥了眼跪在地上的胡守礼,心下烦闷,这丫头,三番两次的为了他人求情,怎不见她来关心关心本督主,但又实在不忍拒绝她,便冷声道:“没听见苏姑娘的话吗?还不快滚。”

苏若璃抬眼看到奴才们准备的是督主的轿子,心下一惊,忙开口拒绝道:“此事不妥,我自己回去便可。”

她深知,乘坐督主的轿子,这举动太过招摇,定会引来诸多猜测与议论,尤其是在沈家一案尚未解决,自己处境微妙之时。

赵顺安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苏姑娘,天色己晚,路途又远,你一介女流独自回去,我怎能放心?

这轿子你只管坐,旁人若有疑问,自有我来应对。”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似乎在宣告自己的不容置疑。

周福喜忙跪在地上,说道:“请姑娘上轿。” 赵顺安轻轻扶住苏若璃,让她踩着周福喜的背上轿。

对随行的锦衣卫说道:“你们护送苏姑娘回府,若苏姑娘少了一根头发,你们也不必回来了。”

轿子缓缓抬起,苏若璃坐在轿中,心情复杂。

她能感受到赵顺安对自己的重视,可这种近乎霸道的方式,却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一路上,她透过轿帘的缝隙,看着外面的街道,行人的目光纷纷投来,满是好奇与猜测。

她深知,这一趟坐轿回去,定会在城中掀起一番议论。

而随行的锦衣卫们,各个神情严肃,丝毫不敢懈怠。

赵顺安的那句威胁,如同高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刃,让他们明白,苏若璃的安危关乎自己的生死。

他们紧紧护卫在轿子周围,警惕地观察着西周,生怕出现任何意外。

很快,轿子来到了苏府门口。苏若璃下了轿,对锦衣卫们微微点头,“多谢各位护送。”

锦衣卫们整齐地抱拳行礼,而后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