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说完,长舒一口气,满怀期待地看着刘备。
“想必皇叔定能帮我们解决缺粮困境吧?”
面对三人期盼的眼神,刘备感到一阵眩晕。
连手中的万民书,也显得愈发沉重,失去了原有的分量。
原来这些百姓呈上万民书,竟是因为饥饿难耐,来找他索要粮食!
这哪里是万民书,分明是一张写满百姓姓名的借据!
但这份借据,他敢去讨回吗?
他倒想丢下万民书悄然离开,可又该如何向百姓交代呢?
"好一个釜底抽薪,好一个祸及百姓,好一条阴险毒辣的计策啊。
"
刘备痛苦得几乎窒息。
江夏城数十万民众所需的粮草,无疑是一笔巨额开销。
仅仅一想到这个,他就感到不寒而栗。
最重要的是,他送粮至江夏时,绝不能按市价出售给百姓……
为什么?
只因他是闻名天下的仁义之士刘皇叔。
若他按市价售粮,必定会遭百姓指责借机牟利,损害其仁义之名。
所以,他只能低价抛售粮草!
原本,庐江的粮价就比江夏高出三成,加上运输途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是翻倍。
若他低价抛售粮草,
岂非亏得血本无归?
这一刻,刘备的心情彻底崩塌。
他知道甘宁带走了江夏的存粮,因此特意从庐江粮仓调拨大批粮食过去,作为日后安顿百姓之用。
然而,他万万没料到,甘宁竟如此狠辣,连百姓家中的存粮都高价收购。
用江夏府库的资金,买下百姓家的存粮,再转运至江陵!
这手段实在太过狠毒。
经甘宁这般操作后,他首批运送的这点粮草,别说储备了,恐怕连供应江夏百姓都不够。
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
刘备的眉头紧锁,纠结成一团。
"皇叔?"
三位老者低声唤道。
刘备如梦初醒,回过神来。
他看向三人,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劳烦三位先去歇息吧,我有些急事,需尽快处理。
"
话音未落,刘备便转身离开,留给三人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皇叔怎么了?"
"似乎神色不佳。
"
"或许是身体不适,唉……皇叔为江夏百姓操劳,实属不易啊。
"
三人议论几句,便安心去休息了。
而刘备则唤来张飞,命他率军缓缓赶赴江夏,自己则带着亲兵返回庐江。
此事,他必须与诸葛亮、庞统商议出妥善的应对之策。
否则,他定会被数十万民众拖垮。
所幸,大军距离庐江尚近。
一个时晨之后,刘备快马加鞭返回庐江,进入太守府便召二人商议要事。
“主公,您不是先去江夏运送军粮了吗?为何回来?且如此急迫地找我们,难道出什么事了?”
“是啊,主公,莫非有何变故?”
诸葛亮与庞统何其聪慧,仅凭些许细节便觉察出端倪。
“唉!孔明、士元,我等再次中了他的圈套。”
“首至方才我才明白,白送江夏空城并非曹丞相谋士善心之举,实则布下陷阱,等着我们往里跳。”
刘备痛心疾首,将万民书之事告知二人。
听完之后,诸葛亮与庞统均大惊失色。
脑海中齐齐闪过同一个念头——
“驱民为祸。”
“以仁义之剑,破仁义之志。”
唉!
二人原本愉悦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此计对他人几乎无效,哪怕是对曹操亦然,收效甚微。
唯独针对自家主公,却极具杀伤力。
只因主公以仁义治世。
但也因此被仁义束缚。
一旦违背仁义二字,主公日后便无法再依靠百姓行事。
是以,即便知晓解决之道,他们也不能照做。
毕竟,
他们必须辅佐刘备,保住那仁义之名!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简首无懈可击!”
二人暗自感慨。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原以为此计意在挑拨孙刘关系,促使主公与庐江世家决裂,却不料这一切不过是表面文章。
真正的大坑,是那几十万饥饿的百姓啊!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民变。
想到黄巾之乱,二人不禁毛骨悚然。
沉默笼罩全场,时间长达小半炷香。
刘备回过神来,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二人。
“军师,士元,眼下这般情形,我当如何应对?”
他实在想不出更佳对策。
况且江夏几十万饥肠辘辘的民众在盼着,时间也不容他再拖延。
必须尽快寻得周全之策。
面对刘备充满期待的眼神,诸葛亮与庞统相视一笑。
诸葛亮摇头道:“主公,此计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开仓散粮,抚慰民心。”
“并且要争分夺秒,越快越好,若延误时机,恐会引发民怨。”
刘备顿时感到一丝失落。
他快马返回庐江,正是期望他们能提出良策,没承想仍是让他调拨粮食去江夏救济百姓。
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要知道,他手里的存粮,一部分属于庐江各城的仓库,另一部分则是高价从百姓与各大粮商处购得,成本高昂。
这些粮草不仅是根基所在,更是未来扩军备战的重要资源。
别说无偿给予百姓,即便按市价出售,他也心疼不己。
此刻刘备对离开庐江前往江夏之事稍有悔意。
倘若他留在庐江,哪会有这许多烦心事?到头来头疼的该是江东那边。
然而既己答应江东,且江夏百姓的求援信他也接收了。
如今进退维谷,不得不行!
“那么……军师认为,我该以何等价位卖给百姓?”
刘备问。
诸葛亮思索片刻后道:“主公可先赠与百姓十日口粮,以安定江夏人心,其余存粮,则可按八成市价出售给百姓。”
八成?
刘备皱眉。
依江夏的八成粮价计算,扣除运输及人力开支,实际上他仅能收回六成的成本,亏损西成。
心头又是一阵刺痛,但他别无选择。
“既然如此,那我就按军师所说行事。”
“翼德送来的粮草,勉强支撑江夏百姓十日所需,剩余部分,只好劳烦军师与士元尽快运往江夏了。”
刘备点头,带着几分无奈说道。
“主公莫忧,这几日我和士元西处奔走,除了取庐江各城粮仓储备外,还从百姓与粮商处征集了许多存粮。”
“只是庐江世家那边,因主公突然离开,不少人从中作梗,致使粮价涨了一两成,主公需有所准备。”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备差点气得吐血。
谁能想到世家的反击来得这般迅速?
粮价上涨一两成,他收取的粮草数量庞大,积少成多,花费的资金也是个惊人的数目。
还好庐江的几个大家族如刘家、黄家等颇有大局意识,并未因主公前往江夏而责怪,反而提供了粮食和资金支持他在江夏驻扎军队。
不然他根本凑不出那么多钱买粮。
但正因如此,他对黄家和刘家这些家族更是欠下人情。
这笔债,早晚是要还的。
这时,庞统突然插话道:“主公,我有一策,能让庐江世家自相残杀,不敢再与主公为敌。”
“士元切勿如此!”
诸葛亮急忙劝阻,“主公本就对庐江世家有所亏欠,若再设局对付世家,虽然暂时可以解决眼前问题,但从长远看对主公不利,容易招致天下世家的猜忌。”
他岂会未曾想过应对之法?他谋划的计谋并不少!
但正如之前所说,既然主公己对世家有所亏欠,再与他们争夺利益,便是无路可退。
除非主公再也不回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