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在一旁摇头叹息,原是想将女儿许配给诸葛亮的,谁知女儿态度坚决,不仅一口回绝,更离家远行数月。
他唯恐逼迫太过反而坏事,只好暂且搁置婚事,转而另寻他法——让这对年轻人多些往来,或许能生出情意。
今日听闻诸葛亮归隐卧龙山,他便带着女儿前来拜访。
起初女儿并不愿来,首至得知诸葛亮也许能解答困扰她的疑惑,这才勉强同行。
此刻见诸葛亮埋首思索的模样,黄承彦心中暗喜。
只要诸葛亮能解开图纸中的难题,女儿的心思岂有不动之理?
半个时晨过去,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确与众不同,才智非凡。
尽管初次接触这些图纸,却己指出诸多不足,只是几个核心部分,单凭聪慧难以为继,还需反复试验方能逐步完善。
对此,诸葛亮坦言无法即刻解决。
黄月英顿时兴致索然,心里首叹白跑一趟。
“黄姑娘,不知是否方便让我抄录一份图纸?我会详加研习,待有所突破后定当传授于您。”
诸葛亮问道。
黄月英本欲婉拒,却被父亲抢先应允:“不妨事,就拜托孔明了。”
诸葛亮颔首示意,唤来书童取来纸笔,依样勾勒起来。
不多时,几张图纸绘制完毕,墨迹未干,诸葛亮便谨慎收起,妥帖置于怀中。
“父亲,我们回去吧?”
黄月英急切想离开。
若让那人知晓自己与陌生男子相处许久,必定要责怪了。
黄承彦本想找个借口多留些时间,让女儿黄月英与诸葛亮切磋学问,但见黄月英归心似箭,便只能轻叹一声,打趣道:“孔明,我和小女先行一步,日后定会再来叨扰。”
“我送先生,也送送黄姑娘。”
黄承彦与司马微交好,平日亦曾指点过他,称一声“先生”
倒也恰当。
三人走出草屋,迎面撞见等候在外的刘备三人。
黄承彦眼前一亮,自然认得刘备。
只见刘备亲自带着人毕恭毕敬地守在草庐前,这举动令他对诸葛亮的好感愈发加深。
而诸葛亮嘴角微微扬起,显然对刘备此举感到满意。
“哎呀,原来是刘皇叔驾临,多有失敬。”
黄承彦走近,拱手为礼,笑言。
“在下刘备,拜见黄老先生。”
刘备更加谦逊,深深一鞠躬。
“使不得这般大礼,岂不是折煞老夫?请起,请起。”
黄承彦忙扶起刘备,并向黄月英介绍道:“月英,这位正是当今皇叔,以仁德闻名的刘皇叔。”
“见过刘皇叔。”
黄月英垂首施礼,举止端庄得体。
仅凭这一幕,便可看出她的教养良好。
“不知皇叔前来可是为了孔明?”
黄承彦拱手告辞,携黄月英离开。
待二人离去,刘备深吸一口气,诚恳行礼:“新野刘备,求见卧龙先生。”
“先生两番来访,皆未能相会,今次又未及远迎,实在抱歉。”
诸葛亮笑着摆手示意,邀请刘备入内,“请进草庐详谈。”
“先生请。”
刘备客气作陪。
随后嘱咐关羽、张飞在外守护。
两人步入草庐,书童奉上茶水后退下。
交谈之际,谈及天下局势,刘备热血沸腾,恨不得即刻按诸葛亮所言行事,先取荆州,再图西川。
刘备终究非凡俗之辈,纵使对诸葛亮所描绘的宏图充满向往,却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随即,刘备站起身来,朝着诸葛亮跪下,双目泛红,泪滴滑落。
“刘备冒昧,恳请先生出山相助。”
“我定毕生尊先生为师。”
话音未落,便深深叩首于地。
诸葛亮望着刘备,内心深受触动。
如今天下纷争,唯独刘备能够助他实现毕生志向。
当下,诸葛亮亦跪下,对刘备说道:“主公,我愿倾尽全力侍奉您。”
“妙哉!妙哉!妙哉!”
刘备喜不自胜,急忙扶起诸葛亮,与之一同起身。
他热情地握住诸葛亮的手说道:“得遇先生,恰似周文王遇姜子牙,汉高祖逢张良,汉室有望复兴,百姓亦有望获救矣。”
“主公过誉,我何德何能,怎可与姜尚、张良相提并论。”
诸葛亮谦逊地摇首。
“军师太过自谦。”
刘备开怀大笑。
适才的泪水早己消逝,面色也恢复红润光泽。
诸葛亮并未再提及此事,而是问道:“对了,主公,有一事我想请教。”
“军师请讲。”
“主公可曾听闻一人?此人为苏晨,字甯宇。”
诸葛亮眼中闪过奇异之光,问道。
“此人我曾听元首提及。”
刘备点头,将近来的见闻简要告知诸葛亮。
“不想他竟北上投靠曹操,是我看走眼了。”
诸葛亮摇头,语气带着几分轻蔑。
忽想起一事,又问:“对了,主公,你适才说元首去许昌,是不是因接到老夫人书信?”
“正是如此,元首极尽孝道,当日收到信后便离开新野赶往许昌。”
刘备略带伤感地说。
要知道,当时他涕泗横流挽留徐庶,然而徐庶执意要走,结果至今未归。
不知是否己投奔曹操。
越想越生气。
“唉,元首怕是中了曹操的圈套。”
诸葛亮摇头叹息,“定是曹操让人伪造老夫人笔迹欺骗元首,元首一时心乱,未能识破曹贼的诡计。”
“居然会这样?”
刘备内心一震,同时略感宽慰。
要是徐庶是被误导到许昌就好多了,至少不会投向曹操。
“肯定就是这样,而且依我推断,这计策必定是苏甯宇献给曹操的。”
诸葛亮拿起桌上的羽扇,轻轻扇动。
“为什么?”
刘备询问。
“甯宇与我们共处近一年,我们的性格,他一定有所了解。”
“只有他清楚元首是个极为孝顺的人,他利用孝心设局,必定能将元首诱骗至许昌。”
诸葛亮平静地解释。
刘备一听,立刻愤怒万分,斥责道:“此人太过卑劣,为了取悦曹操,竟出卖同门以换荣华富贵。”
“再说你们西人同出水镜先生门下,却有如此差异,真乃龙犬混杂,鸡凤错配。”
刘备心中满是怒火。
因这苏甯宇,让他失去了一位顶尖谋士。
若徐庶不走,与诸葛亮联手,他再图天下,岂不是事半功倍?
诸葛亮摇着羽扇,轻轻摇头:“其实此人挺聪明,只是没走正路,误入邪途罢了,主公切莫轻视他。”
刘备点头:“他或许有些才智,但远不及军师,有军师辅佐,我不怕他那些小伎俩。”
诸葛亮默然不语,但从他从容、自信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话表示认同。
“好了,军师,时候不早了,随我去新野吧。”
刘备说道。
“主公,请。”
诸葛亮让书童留在草庐,要时刻保持整洁,待他平定天下后,还会回到草庐居住。
那书童本以为借此机会能跟着诸葛亮享福,没想到得到的是这样的安排,顿时愣在原地,眼神迷茫。
诸葛亮与刘备毫不在意这些,唤来关羽、张飞,骑马下山而去。
几人刚到新野城,糜芳就匆匆赶来,对着刘备急切地喊道:“主公,荆州牧刘表病重,己派人送来几封信,让你去商议大事。”
刘备大惊失色,他在新野立足,与荆州各大势力周旋,仰仗的不仅是皇叔之名,更是凭借与刘表的密切关系。
刘表在世时,蔡瑁虽心怀恶意,却也有所忌惮,不敢明目张胆地对付他。
然而一旦刘表离世,即便蔡瑁未必会立刻对他下手,新野届时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进退维谷。
形势陡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