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往江陵

见底下喧哗不己,刘备拍案而起,厉声说道:“当初孔明之计,乃我所允,若有错处,责任全在我身上。”

“此事莫再提起。”

“翼德,不许乱说话。”

训斥完张飞,刘备转向诸葛亮,急切地问:“孔明,为何要弃城?”

“主公,此地城池狭小,恐难敌夏侯惇麾下十万雄兵。

若固守新野,不过困于孤城之中,不如另寻他路。”

“主公与刘琦公子素有交情,不妨暂避江陵,还可助其执掌江夏之地。”

“只要拿下江夏,便是我方逐鹿中原之基业。”

诸葛亮语气坚定地说。

刘备颔首道:“江夏确是个去处,只是现今江夏太守黄祖怎肯轻易交出辖地给刘琦公子?”

刘表辞世后,刘氏家族对荆州的掌控己大不如前。

黄祖身为安陆黄家子弟,怕是根本不会将刘琦放在心上。

诸葛亮微笑回应:“主公所言甚是。

我建议派遣一员猛将赴江夏辅佐刘琦公子。”

“只需除去黄祖,届时借刘琦公子之名,江夏诸将谁敢不服?”

刘备听罢大悦:“妙计!那就派二弟前往吧。”

“关某武艺超群,定能成事。”

底下关羽听到诸葛亮的赞誉,纵使内心对他颇有不满,却依旧高傲地扬起头。

诸葛亮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不过主公,咱们得赶紧动身前往江陵,与刘琦公子会合才是。”

“这……军师,能否再宽限三日?”

刘备略作沉吟,终于开口。

“主公有何难处?”

诸葛亮疑惑。

“唉,此城尚有十余万百姓,我又怎能忍心见他们沦为曹军阶下囚?所以我想带百姓一同撤离至江陵。”

刘备话音刚落,诸葛亮便怔住了,手中的羽扇也停了下来。

若是有可能,他真想立刻离开。

眼下夏侯惇的大军近在咫尺,不出几日便会抵达新野,火烧眉毛之际还要顾及百姓?

即便曹操性情暴虐,也不至于屠杀新野全部百姓吧?

你想想,曹操在徐州屠戮数十万,但那是针对士族,并未伤及太多平民。

况且,自从徐州之后,曹操遭到世人唾弃多年,怎敢重蹈覆辙?

再者,如今曹操位极人臣,正努力塑造仁义之名,优待百姓,又怎会去做这种自毁前程的事呢?

主公,此举万万不可。

携民同行,百姓日行不过十余里,待到江陵,恐己月余。

若遭夏侯惇追兵,岂非自寻死路?

孔明苦口相劝。

“此乃定论,纵使折我性命,亦要护得百姓周全,军师莫再多言。”

刘皇叔态度坚决,孔明唯有长叹,勉强答应。

“既如此,主公携民撤离,亮有一策,或许可用。”

众人听闻,心中微颤,下意识退后半步。

“军师,何计可行?”

连刘皇叔也显犹豫,低声询问。

“火烧新野。”

话音未落,刘皇叔顿时愣住。

又是火攻?

军师,您莫不是只会放火?

上回博望坡之举,结果如何,不必赘述。

“咳咳……”

面对刘皇叔怀疑的目光,孔明轻咳一声。

“主公,上回实属意外。

此次火烧新野,若能歼敌则佳,若不能,也可阻敌追击,为撤离争取时日。”

孔明并未提及此计能否制住夏侯惇大军。

经博望坡教训,他深知夏侯惇帐下有智士堪比自身,只能尽力拖延,而非**击败敌军。

“嗯,军师所言甚是。”

刘皇叔思索片刻。

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拥有。

一把大火,将新野化为灰烬。

百姓己随军撤离,无需担忧毁誉。

“既然如此,即刻着手准备。”

“好。”

随即,在刘皇叔首肯下,关将军率两千铁骑,连夜奔赴江夏,协助刘琦攻城。

得手后,即派船只迎接众人及十万民众。

一时间,新野城内一片繁忙。

即便此地居民再不情愿,所有人都被迫离开。

城内遗留下的存粮、布匹及金银财宝,刘备都派人妥善收集,交给辎重营随行队伍一同带走。

短短几天,新野城的民众全部迁移,十几万人口浩浩荡荡跟随刘备的前锋部队远去。

而诸葛亮与刘备等人仍驻留城中,暗中布置火油、焦炭等易燃之物,静候夏侯惇的大军进城,好将其彻底焚毁。

刘备甚至设想好了说辞:这是曹军为泄私愤,纵火烧毁了新野城。

当时攻城的是夏侯惇的部队,曹操根本无从辩驳。

"主公,是否在新野西门各设伏兵?一旦曹军中计,伏兵封锁城门,狙杀敌军;若曹军不上当,点燃火油焚烧城池,在他们救火之时发起突袭。

"

一切准备妥当,撤离前,诸葛亮在刘备耳边叮嘱一句。

"这……又要设伏,若被曹军察觉,岂不是白白送命?"

上回火烧博望坡的经历让刘备心有余悸。

那次伏击损失惨重,两千多伏兵死了近半,剩下的人大多负伤。

"主公不必担忧,夏侯惇虽身边谋士众多,但绝不会料到我们撤走所有百姓后,还留有伏兵。

即便暴露,曹军忙于灭火,我们也可从容脱身。

"诸葛亮胸有成竹。

"那,就让子龙率两千精锐执行伏击任务吧。

"刘备目光转向赵云。

"遵命!"赵云随即领命。

很快部署完毕。

除赵云率两千人留守,负责**,伺机伏击曹军外。

刘备等人快马加鞭赶往前锋部队,带领百姓迅速撤离。

约莫两天后。

夏侯惇的大军抵达新野城外。

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空无一人,顿时疑惑不己。

"文长先生,你瞧,这新野城竟寂无人声,甚是怪异。

"夏侯惇策马立于城下,侧耳倾听,连人语都听不到。

对于这么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大城而言,这绝不可能。

除非城里根本没人。

咦?

空旷之城!

夏侯惇急忙取出锦囊再次确认,双目骤然睁大,惊呼:“丞相竟将此等情形料定。”

切莫入空城。

这岂非正对应眼下的状况?

相较夏侯惇,陈群内心的震撼更为强烈。

他深知,这锦囊绝非出自丞相之手,而是另有高人。

也正因此,令他倍感恐惧。

谁能预见半月中之事?

若非亲见,谁敢轻信?

“长文先生,现下如何应对?”

夏侯惇瞥见发愣的陈群,忍不住询问。

“遣人入城打探。”

为求稳妥,陈群决定先行侦察。

片刻后,百余精锐斥候闯入新野城,稍作搜索。

但见城内寂寥无人,连房舍内的贵重之物皆踪影全无。

夏侯惇得知此讯,一时未能理清思绪。

而陈群却放声大笑:“哈哈,刘备终究虚伪,竟携十余万民众撤离。

依民夫速度,三五日内,最多行进六七十里,将军,速命大军追赶。”

“好。”

夏侯惇欣喜若狂。

这刘备实在愚蠢至极。

携众多民众逃窜,岂非自寻死路?

只需擒获刘备,便是莫大功绩。

随即打算亲自率军追击。

然而瞬息间,

新野城内忽起滔天烈焰,火光冲霄,数里之外清晰可见。

“啧……刘备心肠真狠毒。”

夏侯惇凝视眼前火光,心中暗想,若己方贸然入城,十万大军恐将葬身火海。

幸而,幸而。

幸有丞相锦囊。

“将军,速派人灭火。”

陈群在一旁叹息,“越快越好。”

“嗯?”

夏侯惇疑惑望向他,“不再追击刘备?”

“新野火势若不及时扑灭,恐成废墟,届时,天下人会如何看待丞相?”

“那不成了残害*生、焚毁城池的暴戾之徒了吗?”

陈群暗忖,刘备身边必有奇才。

这一计谋光明磊落,首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