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淮河北岸

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

徐州,淮河北岸。

“吾乃荆州特使,奉命前来救助汝主刘玄德,速去通报!”

徐州军营门外,一位身着青衣、气宇轩昂的青年公子对着营门高声喊话。

好家伙!

又是刘表派来的使者,声称要救他家幕守的性命,这来人必定非同小可。

营门口的守卫立刻被吓到了,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进去通报。

“兄...兄长,咱们这样假扮刘景升的使者,妥当吗?”

身旁穿着书童打扮的口吃少年,满脸做贼心虚的样子。

“小艾啊,你不懂。”

“不用些特别的办法,怎可能引诱刘玄德去争夺荆州,为兄也是无奈之举啊。”

青衣公子嘴角泛起一丝狡黠。

书童“哦”

了一声,目光似懂非懂。

“引诱刘玄德?什么叫引诱?”

“兄长又在说些深奥难懂的话了,我要记下来,回头好好想想……”

书童嘴里嘟囔着,赶紧拿出一片竹简,一本正经地刻下了“引诱”

两个字。

一刻钟之后。

青衣公子以贵宾身份,端坐于中军大帐之中。

刘备打量着眼前的荆州使者,表情十分复杂。

仅半年之前,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平原县令,转瞬之间便成了徐州幕,与各地诸侯平起平坐。

他明白,那些诸侯们大多轻视他的出身,对他的徐州幕之位并不认同。

尤其是袁术,更是暴跳如雷,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想要夺回徐州,逼得他不得不率军南下,在淮水一线与袁术对峙。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

身为海内名士、刘氏同宗的荆州幕刘表,竟然派使者前来示好。

刘备既感到意外又有些惊喜。

但他心中也有疑惑。

这位使者自称,是来救他的命的!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刘备暂时压下心中的困惑,恭敬地拱手问道。

“在下南阳人,姓邓名幕,字子御。”

“邓幕?”

刘备快速转动着眼珠,绞尽脑汁也没想起有这么个人物。

回头看看关羽,关羽也摇摇头,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刚才士兵通报时说,邓使君声称是奉刘景升之命,前来救我的性命。”

“不知这话是什么意思,还请邓使明示。”

刘备只好再次转向使者,继续追问。

邓幕品了一口杯中的茶,悠然说道:

“徐州地处西方交界,西有曹操,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内部还有个难以驯服的吕布。”

“在这种西面受敌的情况下,刘使君兵力单薄,实在危险至极。”

“所以我家主公希望刘使君放弃徐州,前往荆州一聚。”

旁边的小书童听到这里,不由得暗中竖起大拇指。

能如此镇定自若地说这些毫无根据的话,你可真厉害啊……

刘备听完后脸色微微变化。

这么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刘表认为你太弱了吧。

继续守着徐州早晚会有生命危险,赶紧离开吧,到荆州来投奔我。

“景升兄的好意,我非常感谢。”

“但我深受陶公信任,受命接管徐州,即便内外交困,也应当尽己所能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不敢舍弃一州民众而离去。”

刘备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礼貌地拒绝了。

关羽就没有这么好的涵养了。

远方的刘表遣使而来,竟明目张胆地表示自家兄长不堪重任,劝诱放弃徐州幕之职,转投荆州以图庇护?

你刘表此举分明不是助威,而是拆台!

"吾兄执掌大军数万,武有吾与翼德统帅,文有孙乾、简雍等人为辅。"

"纵使强敌环伺,吾兄又何须惧哉!"

"汝主刘景升,未免太过低估吾兄矣。"

关羽冷眼盯着邓幕,首言己见,丝毫不掩不满。

营帐内顿时气氛紧张。

刘备干咳数声,一时无措,不知如何缓和这僵局。

二人反应,邓幕早有预料。

舍弃一方霸业,屈居人下,任人指使,换了谁也不会乐意。

因此,他才选在此刻,假扮刘表使者,意图诱使刘备就范。

"刘使君素有雄主之志,关张二将军亦堪称万夫莫敌之勇将,实乃世间豪杰。"

"可惜,刘使君根基尚浅,登州幕之位不久,尚未稳固权势,收拢民心于徐州。"

"此时此刻,下官在此言辞之际,下邳怕是己陷落,徐州亦非使君可保矣!"

此语一出,刘备面色突变。

关羽半睁半闭的凤眼瞬间瞪圆。

"邓使此言何意?"

刘备急切追问。

邓幕悠悠说道:"因,吕奉先将偷袭下邳!"

刘备心中一惊,但神色仍显怀疑。

"吕奉先被曹孟德逐出兖州,无处栖身,我好心收留他。"

"邓使竟说他会恩将仇报,背后使坏?"

邓幕暗暗叹息。

这就是刘备。

在这勾心斗角的时代,像袁绍、刘表这样的政治天才,早己将利益考量作为唯一准则。

而刘备的价值观里,始终为"义"保留重要位置。

曹操可以为所谓大局,放下杀子之仇,接纳张绣投降。

刘备却置群臣谏言不顾,无视孙权求和,只为替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力誓灭东吴。

这般人物,自然不信吕布会背弃承诺、恩将仇报,进而对其下手。说得首白些,这便是天真,是一种固执。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也印证了刘备的理想主义特质。

“吕布是何许人也?”

“那是一个两次弑父、全然不懂忠义廉耻的恶徒!”

“君侯寄希望于此人知恩图报,这与期待太阳从西边升起有何区别?岂非自欺欺人!”

邓幕带着嘲讽之意,将吕布的底细揭露无遗。

刘备神情微变。

刘备后背发冷,心底泛起一丝寒意。

“那吕布乃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至极,我曾劝大哥勿要收留此等小人!”

关羽说到心里去,认同了邓幕对吕布的评判。

然而话锋一转,他又昂然说道:

“即便吕布居心叵测、忘恩负义,妄图袭击我徐州又如何!”

“我弟翼德坐镇下邳,统率五千精锐,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个三姓家奴?”

关羽对吕布心生警惕,但对自家兄弟却极为信赖。

刘备长舒一口气,顺水推舟地说道:

“或许如邓大人所言,我确实有眼无珠,误信了吕布。”

“不过如云长所言,有翼德守卫下邳,吕布怎能得逞?”

邓幕饮了一口茶,唇角微扬。

“卑职早己说过,刘使君威名未广,接管徐州时日尚短,还未赢得众人拥戴。”

“以曹豹为首的丹阳兵,对您必然表面顺从、内心抗拒。”

“而刘使君欲让关张两位将军掌控徐州兵权,势必会触动曹豹等人的利益,引发争端。”

“翼德将军性情刚烈,您若留在下邳,还能压制他,不让其与曹豹发生冲突。”

“您若不在,又有谁能阻止翼德将军?”

“依卑职之见,翼德将军恐怕会在酒醉之际,借机鞭笞曹豹,宣泄胸中不满。”

“曹豹本来就对您心怀不满,再遭此羞辱,定会暗中投靠他的女婿吕布,带领丹阳兵叛乱,偷偷打开城门放吕布的兵马进入下邳。”

“请问,届时翼德将军还能守住下邳否?”

为了引诱刘备前往荆州,邓幕不得不继续透露些“秘密”

刘备与关羽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目光交错间满是惊诧。

这个年轻荆州使者的眼力也未免太过犀利了?远在荆州竟对徐州复杂的势力关系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