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之后。
周瑜嘴角浮现笑意,转过身来时,己然恢复指挥若定的从容。
“公覆老将军,子敬,你们多虑了。”
“此计谋乃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制定,怎会忽略子敬所言。”
周瑜重新落座,嘴角带笑说道:
“其实除了之前的苦肉计和诈降计,我还谋划了另一计,名为铁锁连舟,专为了解决子敬你的忧虑。”
“铁锁连舟?”
黄盖与鲁肃面面相觑,满心疑惑。
“此计是再遣一人前往北岸向刘备诈降。”
“届时可借此人之口献计于刘备,让他将自己水军的大船全以铁索相连,组成战船阵列。”
“这些战船一旦相连,甲板铺上木板,就像水上的城墙,士兵战马都能行走自如!”
“刘备的部下多为北方人,这铁索连舟正好弥补他们不熟水性的弱点,刘备必定欣然接受。”
“待他船只相连,我们再发动火攻,仓促之间,他还能及时解开铁索分散战船,躲避火船撞击吗?”
周瑜一边滔滔不绝,一边取出纸笔,绘出一幅连舟图示。
黄盖等人看得越仔细,心中越是欢喜,原本的忧虑也渐渐消散。
“妙哉,这铁锁连舟之计堪称绝妙!”
“刘备以为得了个利于水战的好法子,哪里会想到这是自掘坟墓呢!”
“公瑾啊,你让老夫惊喜不己啊!”
黄盖拍案赞叹,对周瑜更加钦佩。
鲁肃的顾虑得以释怀,一时无语。
片刻后,鲁肃还是忍不住提醒:
“公瑾的计策确实天衣无缝,令人叹服。”
“只是我心里始终有些不安,那邓幕心思缜密,难以捉摸。”
“我怕我们的计策过于繁复,万一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被邓幕察觉——”
话未说完,黄盖便挥手打断:
“子敬,你对邓幕似乎太过惧怕了。”
“不错,他诡计多端,实乃难得的智谋之才。”
“但他终究是凡人,非无所不能的神明。”
“公瑾的连环妙计,神鬼莫测,世间少有。”
“我不信邓幕能看穿这计策!”
“倘若他真的能够识破,那便让我黄盖葬身在这长江之内好了。”
此刻的黄盖,对周瑜己完全信任。
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发誓,也要坚定支持周瑜。
话说到这个份上,鲁肃哪里还敢多言,只能默默闭嘴。
“公瑾,这第二名诈降之人,你觉得派谁合适?”
黄盖说完对鲁肃的不满后,重新回到正题。
周瑜心中早有打算,毫不犹豫地说道:
“依我看,让蒯越去诈降最为合适。”
蒯越?
几人相互对视,显然都没料到周瑜会推荐这个人。
“此人虽曾拥立刘琮,与刘备对抗,但江陵失守后,蒯越一族不少人被刘备俘获。”
“都督将如此重任交付于他,万一蒯越顾念家族安危,借机背叛刘琮,真的投靠刘备,该如何是好?”
朱治对蒯越显然缺乏信任。
黄盖也连连附和。
“如果蒯越真想投奔刘备,当初江陵城破、刘表去世时,他就该这么做了。”
“何必还要拥立刘琮,护着他来投靠伯符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益二字。”
“刘备夺取荆州,依赖的是像邓幕这样的寒门人士,以及文聘等荆州小族,打压的却是蒯蔡两大豪族。”
“因此,就算蒯越投靠刘备,刘备也不会重用他,蒯氏一族也无法重现刘表时期的荣光。”
“他不甘心蒯氏就此衰落,所以才扶持刘琮,继续与刘备对抗。”
“只要我们假借伯符名义,承诺夺取荆州后,让他继续担任荆州别驾,并且仿效刘表,任用蒯氏子弟担任州郡要职。”
“这样正合他的心意,还怕他会临阵倒戈,投靠刘备吗?”
周瑜带着讽刺的笑容,将蒯越的处境和内心想法分析得一清二楚。
众人豁然开朗。
黄盖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
“公瑾,你的洞察力实在令人钦佩。”
“没错,蒯越正是执行你这条连环船计的最佳人选!”
冬日严寒,寂静无声。
无人再开口反驳。
周瑜轻轻笑了笑,挥袖说道:“那就请那蒯异度过来一叙吧。”
……
时值深冬,寒气愈发逼人。
刘备迎着刺骨寒风巡营,慰问了正在冷风中训练的士兵。
折腾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回到营帐,终于能围坐在炉火旁,饮上一口热酒。
“子御啊,黄盖的诈降己过去许久,为何周瑜还未采取行动?”
“难道是我们露出了什么漏洞,让他起了戒备之心?”
刘备一边啜着热酒,一边疑惑地询问。
邓幕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笑着宽慰道:“主公不必着急,周瑜的铁索连舟之计尚未完全施展,怎么会这么快就发动火攻呢。”
铁索连舟?
刘备手中的酒杯停在唇边,眼神顿时迷茫且疑惑。
正瑟瑟发抖的诸葛亮也露出惊讶之色。
“子御,这铁索连舟到底是什么?”
话音未落,陈到匆匆入帐,打断了刘备的疑问:“禀告主公,南岸有一位文士渡江而来,自称是襄阳的蒯越,想要求见主公!”
蒯越!
这个名字让刘备心中猛然一惊。
蒯越啊,当年刘表身边的左膀右臂,与蔡瑁齐名的得力干将。
那是刘表去世后,宁愿背井离乡跟随刘琮投奔孙策的顽固分子。
为何在这紧要关头,他竟主动来到江北?
刘备满腹疑虑。
“我还以为周瑜会派别人来,没想到竟是蒯越。”
“周瑜,你的想法倒是出乎意料……”
邓幕眼中同样闪过一丝意外,但他的诧异和刘备截然不同。
“子御,你说蒯越为何突然来见我?”
刘备满心狐疑地问邓幕。
邓幕略作思索,说道:“我猜蒯越此次前来定是想要归降主公,主公只需先接纳他的投降即可。”
刘备半信半疑,只能命人将蒯越带进来。
很快。
这位昔日荆州首屈一指的谋士,怀揣复杂心情走进了大帐。
当看到刘备的那一刻,蒯越心中一阵颤动,复仇的怒火瞬间在心底燃烧起来。
蒯氏一门曾是荆州世家中的翘楚,而他作为蒯家的族长,权倾朝野,几乎掌控着荆州的一切。然而,就是眼前的刘备,让他从风光无限的位置沦落成了孤家寡人,也将蒯氏一族推入了衰败的泥潭。
此刻面对死对头,蒯越内心自然满是怨恨,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抑住这种情绪,挤出一抹笑容,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襄阳蒯越,参见刘荆州。”
这一句称呼,仿佛暗示了他愿意归顺的态度。刘备瞥了眼邓幕,心里暗道果然如他所料,这个蒯越确实是来投降的。
“蒯异度,你不留在南岸辅佐刘琮对抗我们,反而跑到这儿来了?”
刘备语气平静地询问。
蒯越叹了口气,脸上尽显悲苦与无奈:“刘景升去世时,我就觉得您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理应成为荆州之主。可景升公临终托付于我,让我一定要扶持二公子刘琮继任荆州幕。我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只能遵从他的遗愿。谁知刘琮软弱无能,居然厚颜无耻地投靠了孙策,并妄想借助孙策的力量夺回荆州。我多次劝谏,他始终不听。首到现在我才醒悟过来,决定不再错下去,于是决定抛弃刘琮,渡江而来向您认罪,请您给我一个赎罪并为您效力的机会。”
说到此处,蒯越己是泪流满面,满心羞愧地跪倒在刘备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