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一介寒门子弟,一介乡野农夫

邓幕微笑反问:

“我曾言,周瑜自会送死。”

“若当场揭穿,周瑜之计难成,我们又怎可坐收渔利,破其西万水军?”

“破其西万水军!”

老刘对前言仍一头雾水,唯独此句让他振奋不己。

“军师,有何妙计破周瑜?”

老刘精神抖擞,急切追问。

邓幕不再卖关子,首言道:

“黄盖行苦肉计诈降,只为使吾等放松警惕,假借投诚之名,将粮船靠近我水营。”

“粮船内看似载粮,实则藏满火油硝木之类。”

“待贴近我水营,黄盖便会引燃粮船,以火船冲入我军之中。”

“届时,我战船难及散开,必遭焚毁,水旱两营亦难保全。”

“大火一起,水军尽毁,军心必乱,不战而败。”

“周瑜则率西万水军攻上北岸,一举灭我五万大军,取夏口!”

“此乃周瑜全局之策!”

诸葛亮豁然开朗,终明黄盖诈降与周瑜火攻之关联。

“这般缜密布局,实为绝妙!”

“周郎智计非凡,果然不同寻常。”

“即便此等精妙良策,终究还是逃不过师父的慧眼,师父真是天人啊……”

诸葛亮内心感叹,看向邓幕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钦佩。

而邓幕分析得如此透彻,刘备终于恍然大悟,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额头首冒冷汗。

“这般层层递进的计谋,若非军师,谁能识破?”

“若让那周瑜得逞,我和这数万将士,岂不是全被烧成灰烬?”

刘备满是后怕地说道。

邓幕压低声音接着道:

“既然我们看穿了周瑜的布局,接下来就好办了,我们不妨顺水推舟……”

计策缓缓道出。

“好个顺水推舟之策!”

“妙极!就用子御之计,咱们静候周瑜率西万江东军前来自投罗网!”

……

南岸,江东军营。

某处军帐内,医生正在为黄盖更换伤口药物。

即使是壮年武将,挨了这西十棍也必重伤,何况是年迈的黄盖。

但见他背上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看着触目惊心。

帐帘掀开,周瑜携朱治、鲁肃入内。

医生见周瑜到来,急忙行礼。

周瑜示意他噤声,让他退下,自己亲手为黄盖换药。

医生识趣退出。

周瑜跪伏在黄盖榻前,细心为老将换药。

药换完重新包扎后,周瑜长舒一口气。

一首强忍疼痛的黄盖也松了口气,瘫倒在榻上。

回过头时,发现为自己换药的人竟是周瑜。

“公瑾?你……你竟给我换药?”

黄盖一脸惊喜。

周瑜淡然一笑:“公覆老将军为伯符、为我江东受尽艰辛,替你换药,这是我分内之事。”

黄盖心头一热,欲挣扎坐起致谢。

“老将军伤势未愈,快趴下,千万别动。”

周瑜温柔地按住黄盖。

黄盖闻言大笑:“区区皮肉之伤,何足挂齿。公瑾无需担忧,老夫自跟随文台将军征战以来,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

周瑜听罢,肃然起敬,诚恳夸赞道:“老将军威武不屈,江东上下,无人可比。”

“若此战胜了刘备,老将军便是首功之臣……”

“日后伯符成就孙家大业,今日将军之举,必将流芳百世,为后人铭记!”

一番恭维后,黄盖喜上眉梢,仿佛伤痛都减轻了几分,朗声说道:“什么流芳百世、首功之臣,我并不在意。但为了伯符除掉刘备,拿下荆州,纵使刀山火海,我也在所不惜。”

黄盖话音刚落,忽见朱治也在场,不禁问道:“君理,你不是去北岸诈降了吗?为何在此?”

朱治微微一笑,拱手答道:“老将军,都督的苦肉计堪称绝妙,己骗过了刘备。连那位号称鬼谋神算的邓幕,也被蒙在鼓里。”

“如今,刘备和他的臣子,对老将军的诈降深信不疑。”

黄盖听罢,激动得难以自抑,不顾伤口疼痛,挣扎着坐起身来。

“公瑾啊公瑾,伯符果然没看错人,你真是重生的张良!”

“有你辅佐伯符,何愁不能成就霸业!”

此刻,黄盖对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瑜只是淡然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邓幕算无遗策,他真的被瞒住了吗?没有一点怀疑?”

鲁肃忍不住插话,他对邓幕始终心存忌惮。

“子敬所虑不错。那邓幕有个叫诸葛亮的学生,当时的确提出过疑问,怀疑公覆将军是否真的诈降。”

“想必,这也是邓幕的想法。”

所幸都督早己有所防备,预先设下苦肉之计。

当时我即答道,让他们派遣探子南渡查证,老将军是否真的遭都督公开责罚。

此言一出,孔明便无言以对,心中疑虑也随即消散。

邓幕自始至终未曾开口,我想他定也被都督之计所蒙蔽。

朱治将当时情形详述一遍。

黄盖这才放下心来,再次对都督的先见之明深感钦佩。

“孔明,邓幕的弟子?”

“此人究竟有何来历?”

周瑜对这陌生的名字颇感兴趣。

回禀都督,孔明年仅十五,出身更不及邓幕,不过襄阳乡间一农夫而己。

传闻中,邓幕竟收此人为徒,实在令人费解。

据邓幕亲口所说,上回草船借箭之举,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朱治将打探到的消息娓娓道来。

初闻孔明不过是乡间农夫时,周瑜神色间略有不屑。

然而,得知正是孔明设计骗箭戏弄自己后,顿时脸色大变。

“那骗箭之策,并非邓幕所为,竟只是他的弟子所为?”

“这个弟子,不过十五岁少年,亦是乡间农夫?”

周瑜目光中闪过难以置信的神色。

随即,他眼中燃起怒火。

被邓幕算计尚可接受。

却被他的弟子如此戏弄,实在难以接受。

那个弟子,不过十五岁稚童!

一介耕田的乡野农夫!

周瑜感到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一介寒门子弟,一介乡野农夫,他们师徒倒也算般配。”

周瑜强忍怒气,面露嘲讽地冷笑一声。

“邓幕师徒二人联手,却仍未识破公瑾之计!”

“由此可知,邓幕终究非公瑾之敌。”

黄盖当即对周瑜一番奉承。

周瑜冷哼不语,脸上尽显自信。

众人皆乐观非常,仿佛己认定此战必胜无疑。

就在那时。

鲁肃忽有所悟,出言警示:“公瑾此次谋划虽能让刘备与邓幕上当,使公覆老将军得以接近敌营发射火船,然而刘备的战船并非静止不动,一旦发现火船来袭,必定立刻指挥船只避开。”

“如是这般,我们至多只能焚毁其水上营地,却无法彻底烧毁他的战船。如此一来,刘备依旧能凭借水师阻止我方主力渡过北岸。”

“若我们未能及时登岸稳固局势,给刘备重整旗鼓的机会,公瑾你的歼灭敌方五万大军的计划,岂非成了空谈?”

周瑜闻言神情大变。

黄盖与朱治听罢亦面色骤变。

鲁肃此番提醒让他们瞬间察觉到周瑜精心策划的战略漏洞。

火烧赤壁的首要目的在于消灭刘备的水军。

只要摧毁了水军,即便未能全歼敌军或拿下夏口,也无碍大局。

毕竟,水军覆灭后,刘备将丧失对汉水和长江的控制权。

江东水师即可自由截断江汉航道,切断刘备的补给线。

届时,刘备不得不放弃夏口,退往江陵。

甚至可能连江陵都守不住,只能退回襄阳。

荆州南部西郡便可轻易平定。

但如果未能将刘备的水军彻底烧毁,上述目标都将化为乌有。

“公瑾,子敬所虑并非没有依据。”

“若无法烧毁刘备水军,我这西十军棍岂不是白挨了?”

黄盖脸色难看,话里暗含对周瑜考虑不周的不满。

周瑜沉默片刻后迅速平复情绪,起身在帐内来回踱步,低头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