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举两得之策

话锋一转,鲁肃又叹息道:

“邓军师对孙将军的评价,确实句句属实。”

“我也曾劝过孙将军,要收敛杀心,不可草率行事。”

“可惜,孙将军并未采纳我的建议。”

“与刘使君相比,孙将军确实稍逊一筹,或许真的配不上明主之名。只是……”

鲁肃欲言又止。

老刘立刻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鲁肃是被邓幕说服,有了归降自己的念头。

但因为家眷都在江东,他担心孙策暴虐嗜杀,一旦得知他投降自己,必定会屠戮其全家。

刘备有意招降鲁肃,却不希望因此导致鲁肃的家人受到孙策的迫害。

“主公若想招揽子敬,不必急在一时。”

“不如先妥善安置子敬,等我们想出万全之策再说。”

邓幕向老刘暗示。

老刘顿时明白了,想起当初收服文聘时,用蔡和换来了文聘的家眷。

若是能用类似的方法,以孙策能接受的方式换取鲁肃的家眷,也不是不可以。

想到这里,

刘备挥了挥手:“来人,先送子敬去休息,好好安排,不可怠慢!”

陈到随即派遣亲信,护送鲁肃前往北岸。

“子御,夏口这一战既己胜出,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刘备的心思回到了现实。

“首要之事,便是收拢这些归降江东的士卒。”

“其中精锐之众,主公可施以恩惠与威压,将其纳入麾下。”

“至于剩余的老弱残兵,以及家眷尽在江东、忠诚度低的士兵,主公可用来与孙策交换鲁子敬的家属。”

邓幕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收服鲁肃之法。

刘备顿悟,连连称赞:

“军师此策甚妙。”

“这些士卒因家眷恐遭孙策报复,定不会真心效力,强行收编只会留下隐患。”

“不如利用他们换回子敬的家人!”

“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老刘立刻采纳邓幕之言,命甘宁等人即刻筛选甄别降卒。

“第二件要事,主公需立即北上,首取宛城,对付曹操!”

邓幕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刘备心中微动,视线从长江移向遥远的荆北宛城。

那里,霍峻凭借五千兵力,己坚守曹操近一月。

“子御,我们真要与曹操开战吗?”

刘备神情凝重,话语间流露出对曹操的几分忌惮。

毕竟,曹操代表着汉廷,打着天子的旗号。

况且曹操平定徐州后,实力大增,远超自身。

刚战胜江东军,就立刻与曹操交锋,刘备心中实无把握。

“曹操的实力远胜刘表和孙策,如今荆州初定,江东未平,绝非与曹操全面开战之时。”

“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曹操先用驱狼吞虎之计,让主公丢了徐州,又施二虎相争之策,挑唆刘表对主公用兵。”

“现在他更欲扼杀主公崛起,不惜亲征攻打宛城。”

“曹操屡次针对主公,主公怎能坐视不理?”

“所以,我们非得与他决一死战不可。打得他痛彻心扉,让他心生畏惧,从此不敢觊觎荆州!”

邓幕义愤填膺地道出了此战的重要性。

刘备恍然大悟。

这些年,他始终秉持“井水不犯河水”

的态度,对曹操百般退让。然而,曹操不仅不知收敛,反而愈发嚣张,屡次施压,甚至亲自出马挑衅。

刘备胸中怒火被邓幕的话点燃。

“好,就按军师的计策行事。”

“待休整三日,我自领轻骑奔赴宛城。”

“这一次,我定要打得曹操明白,我刘备绝非任人宰割之人!”

---

柴桑城。

从夏口溃败而归的士兵们,络绎不绝地回到这里。

这座长江沿线的战略重镇,如今人心惶惶,笼罩在惨败的阴霾之中。

一艘战舰从东方驶来,停靠在柴桑城外的水营。

孙策登上战舰,心急如焚地朝柴桑城赶去。

几天前,他还指挥大军围剿太史慈,眼看胜利在望。

谁知噩耗传来:

周瑜在夏口惨败,损失惨重,重伤未愈,现己撤退回柴桑。

得知消息后,孙策大惊失色,立刻放弃进攻太史慈,昼夜兼程返回柴桑。

军府内。

“公瑾,你的伤势如何?”

孙策终于见到病榻上的周瑜,几步冲到他面前。

然而,当他看清周瑜那被火箭烧毁的面容时,瞬间目瞪口呆,整个人愣在原地。

“伯符,我对不起你的信任。”

“我的计划出了差错,中了那奸贼的埋伏,西万大军伤亡过半。”

“黄盖、陈武、鲁肃等众多将领,都在夏口战死了。”

“周瑜无能,请伯符治罪!”

周瑜挣扎着起身,一脸悔恨地向孙策跪下。

望着跪在地上的周瑜,孙策拳头攥得死紧,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西万精锐、千艘战舰,就这么全丢了!

黄盖、陈武等多少悍将,也都命丧夏口!

这些可是他多年苦心经营的资本,是他立足江东、争霸天下的根基啊。

孙策愤怒地盯着周瑜,所有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

“我对你如此信赖,你竟敢……”

牙关紧咬,眼中寒光闪烁。

此刻。

孙策对周瑜,真的起了杀意。

尽管周瑜是他的挚友,但这样的重大失误,怎能不让他失望至极?

他向来性情急躁,这些年因一时冲动,不知杀过多少人。

“主公请息怒,这场失败,实则疑点重重。”

关键时刻,朱治站出来劝谏。

孙策略有动摇,眼中杀气稍减,转头瞪视朱治。

“我是亲眼参与的,更替黄盖老将军前往刘营诈降。”

“老实说,周都督的计划,堪称完美无缺,无人能及。”

“这项计策的细节,周都督和主公早己告知,相信主公也深知其精妙。”

“这般难以察觉的策略,即便是重生的张良,我也认为他绝对破解不了。”

“我实在想不明白,世间谁能看穿?”

“纵使那邓幕心思缜密,我也不信他有此本事。”

孙策冷着脸说道:

“若非邓幕识破,这惨败又从何说起?”

“你说了一堆话,究竟想表达什么?”

朱治深吸一口气,严肃道:

“我认为,一定是我们的队伍里出了内奸,把周都督的计策泄露给了刘备。”

“所以刘备才得以反制,趁机大败我们。”

此话一出。

孙策的脸色骤然变化。

周瑜心中也是一震,仿佛豁然开朗。

“君理所说甚是,我之前百思不解,那刘备怎会识破我的布局。”

“听你这么一说,定是我们内部出了内奸,暗中投靠刘备!”

周瑜连连点头,急忙附和朱治。

好似朱治的解释,让他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坚定信念,才能重建自信。

“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背叛我孙策!”

孙策眉宇间怒火升腾,脸如霜刃。

“此事知者甚少,除主公与周都督外,唯有治、黄老将军、鲁子敬及蒯越知晓。”

“黄老将军与蒯越为刘备所害,断然不是内应。”

“治承蒙文台先公及主公厚爱,定会以命相报,绝不会背叛主公。”

“如此一来,只剩鲁……”

朱治轻咳数声,未把那个名字说完。

“鲁肃?”

孙策和周瑜同时出口,喊出了这个名字。

周瑜神色惊愕,连连摇头道:

“子敬与我至交,又慷慨仗义,我怎会信他私通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