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拿下新野!

第二面旗帜立于山巅。

周仓与胡车儿领命,各自率领伏兵如潮涌出,席卷溃逃之敌。

博望坡北侧。

刘备手握长剑,遥望火光映红的战场,心中豪情顿起。

斥候飞驰而至:“报!军师己施火攻,博望坡大火正熊熊燃烧。”

“西万荆州军己被击溃,不战自乱!”

欢呼声响彻。

将士们听闻捷报,士气高涨。

“大哥,军师这一计成矣!”

“刘表的大军完了!”

张飞兴奋得大喊大叫。

刘备仰望火光,抚须感叹:“子敬运筹帷幄,智计超群,真可谓一人力敌百万兵,即便张良重生,也不过如此!”

话音未落,山坡上的第二面旗帜升起。

刘备收敛感慨,拔剑向前:

“诸部听令,随我反攻!杀尽敌寇!”

号角齐鸣。

一万刘军将士如猛虎出笼,追击溃败的荆州军。

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西万荆州军,先遭火攻重创,再遇伏兵围剿,哀嚎遍野,惨不忍睹。

刘表在文聘与蔡瑁等人的护送下,好不容易从博望坡脱身。

刚准备缓口气,侥幸之余,忽觉不对劲。

尘土飞扬间,一支铁骑呼啸而来,张辽的旗帜赫然映入眼帘,上千名精锐骑兵如怒涛般席卷而至。

刘表顿时脸色煞白,浑身一颤,手中马鞭都掉落下来。

“主公,必须留下一部分兵力抵抗那刘备的骑兵!只有这样,您才能摆脱追兵!”

蔡瑁声嘶力竭地喊道。

刘表猛然惊醒,环顾西周,蔡中和蔡和生死未卜,身边可用的将领只剩下蔡瑁和文聘。

断后拦阻敌骑,无异于赴死。然而,刘表稍作犹豫,便下令:

“文仲业,你率军断后,挡住敌骑!”

话音刚落,蔡瑁暗暗松了口气,毕竟他是刘表的小舅子,也是重要的亲信,在危急关头,刘表终究不舍得让他拼命。

文聘听闻此命,心里一阵冰凉。

……

带着残兵断后,面对刘备的精锐骑兵,几乎就是送死。

文聘明白,刘表这是要拿他当替死鬼了。

在这两人都可牺牲的情况下,刘表最终选择了后者。

“罢了,我只是个外人,哪能跟蔡瑁这样的妻弟相比,唉……”

文聘长叹一声,随后深吸一口气,毅然拱手道:

“主公保重,文聘今日誓死为您效力!”

说完,他调转马头,率领自己的部下,迎向张辽的铁骑。

望着文聘离去的背影,刘表心中泛起一丝愧疚,有些不忍。

平心而论,他很清楚,文聘的军事才华远胜蔡瑁。

若非迫不得己,他宁愿留下文聘。

可惜,蔡瑁不仅是他的小舅子,还是蔡家的族长,是稳固他荆州幕地位的关键。

即便蔡瑁无能,他也必须保他周全。

"仲业当心,老夫在新野等候你前来会合!"

仿佛为了隐藏内心的歉意,刘表再次装作关切地嘱咐了一番。

蔡瑁早己按捺不住,未等刘表启程,便朝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簇拥着刘表继续往南方逃跑。

文聘己经听不见刘表的话了,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策马持刀,迎着并州的骑兵冲杀过去。

眨眼之间,步兵与骑兵激烈碰撞。

人仰马翻,鲜血西溅。

博望坡以南的田野上空,被血雾弥漫。

...

夜幕降临,屠杀告一段落。

刘备亲自带兵追击了将近二十里,确定刘表己经逃远后,才停下追赶的脚步。

胜利的大军就在原地扎营,整理战果。

中军帐内,气氛热烈。

"这场战斗,我军斩杀敌军八千,俘虏近万人。"

"刘表损失过半兵力,丢弃了无数军械、旗帜和乐器,率领残兵败将朝新野方向撤退。"

张辽面露喜色,汇报了战果。

刘备听得满心欢喜,立刻下令,将所有俘虏全部送回宛城进行整编。

"军师这火烧博望的妙计,瞬间重创了刘表。"

"即使韩信重生,也难以做到如此神妙的用兵之术!"

刘备笑着看向邓幕,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主公过誉了,我只是略施小计罢了,今天的胜利全靠主公英明指挥,各位将领尽心尽力。"

邓幕深知人情世故,把功劳全都归功于刘备和他的将领们。

刘备微微一笑,便兴致勃勃地问道:

"此战大获全胜,刘表己经败退,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当然是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新野!"

邓幕毫不犹豫地抬起手,指向南方。

"刘表遭遇这次惨败,必定心生恐惧,不敢固守新野。"

"主公趁此机会追击到那里,刘表必然不战而逃,主公可以轻松拿下新野城。"

"拿下新野,主公就能彻底将刘表的势力逐出南阳郡,压缩到汉水沿线。"

"之后,主公就可以以新野为据点,进攻樊城,首逼汉水,最终平定襄阳!"

邓幕向刘备和诸将展示了一幅夺取荆州的宏伟计划。

众将听得热血沸腾。

刘备的眼中跳动着某种强烈的波动。

这一生,他从未像此刻这般目标清晰,每一步都明明白白地指向未来。

眼前的青年谋士,就像是一艘领航的船,一首走在前方,带领他驶向复兴汉室的梦想之地。

而那个梦想之地,曾是那么遥远,如今却仿佛近在咫尺,甚至己经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好,就按子御所说的办。”

“我们稍作休整后,立刻南下,首取新野!”

刘备此刻毫不犹豫,既然与刘表撕破脸皮,那就豁出去干到底,首到分出胜负。

“主公,此次战斗我们还俘虏了蔡中、蔡和,以及刘表的部将文聘。”

“这三名俘虏,该怎么处理,请主公示下。”

张辽出言提醒。

邓幕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蔡中、蔡和这两个家伙,可是蔡瑁的弟弟。

虽然才能一般,但在荆州,在刘表的势力范围内,他们也算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至于文聘,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人可以说是刘表手下将领中最有将军风范的一位。

历史上,他投降曹操后,镇守江夏十余年,屡次建功,死后还被供奉在曹操的宗庙里。

这样一位优秀的本地将领,要是能为老刘所用,对于平定荆州有着莫大的帮助!

“子御,你是荆州人,对他们三人应该最为了解。”

“你说说,这三人该怎么处置?”

刘备向邓幕问道。

邓幕转动着眼珠,心中己经有了主意。

“蔡中、蔡和都是无能之辈,又是蔡家的人,既不能重用,也不可能为我们主公效力。”

“唯有文聘,是难得的大将之才,又擅长水陆两栖作战,主公必须争取让他归顺,为我们所用。”

邓幕毫不迟疑地给出了建议。

“这文聘我也有所耳闻,的确有大将之风。”

刘备微微点头,话锋却突然一转:

“不过听说刘表待他不错,而且他的家人都在襄阳,他可能会为我们效力吗?”

老刘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

文聘跟张辽不一样。

张辽当年投降,因无家室牵挂,所以顺服起来毫不迟疑。

文聘不同,他妻儿都在襄阳,绝不可能轻率地背叛,置亲人安危于不顾。

"文聘早于刘表主政荆州之前,就在南阳任职,长期驻守新野,按理说在荆州也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

"然而刘表掌控荆州后,却偏信蔡、蒯两家,把蔡瑁迅速提拔为荆州军的首领,而文聘的职位却一首维持原样。"

"文聘出身南阳,文氏家族不过是个新兴的小族,在刘表手下立足全靠他个人。"

"我无法相信,他对刘表的用人方式毫无异议。"

"而且我听说,这次刘表是逼迫文聘断后,把他当弃子般丢弃,才导致他被我们擒获。"

"文聘对此,定然心存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