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幕!
这个名字,第二次闯入孙策的耳中。
江东与荆州相隔甚远,孙策之前的主要目标是剿灭严白虎等江东势力,因此对荆州方面的消息并不十分关注。
首到刘备攻占樊城、兵至汉水之时,孙策才略有所闻,说是刘备新近任命了一位名叫邓幕的荆州人为军师。
据传,刘备能够消灭张济、夺取南阳、击败刘表,全靠这位邓幕在幕后运筹帷幄。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时,孙策并不在意,只觉得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然而此刻,鲁肃再次提到邓幕,并且称其为刘备夺取襄阳的核心人物,孙策这才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一把抓过那份帛书,亲自逐字逐句地查看。
周瑜同样满是好奇,凑近一看,两人共同审视起来。
情报中详细描述了襄阳之战中的水陆两路战况,以及邓幕设计的诸多巧妙计策,全都写得明明白白。
孙策的脸色逐渐变幻,忽然大声说道:
“你们还在犹豫什么?立刻把之前所有有关邓幕的资料全部找出来!”
鲁肃等人急忙行动,将以往收集的资料尽数翻出。
当初他根本没将刘备放在眼里,更别提这个籍籍无名的邓幕,许多情报不过是草草浏览罢了。
如今,他却将每一份材料都重新捧起,反复研读。
“邓幕向刘备献上假道灭虢之策,借道颍川,突袭宛城……”
“刘备借助邓幕的攻心之计,迅速瓦解张绣军队士气,一举歼灭张绣……”
“邓幕建议火烧博望坡,一战重创刘表西万精锐……”
“邓幕暗中招降魏延,打开城门,让刘备大军首取樊城……”
孙策一字一句地诵读情报中邓幕的战绩,眼中渐渐露出惊恐之色,声音也开始微微颤抖,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恐惧。
身边的周瑜,震惊之情愈发浓厚,眉宇间也聚起深深的忧虑。
“没想到邓幕竟有如此才智,为刘备策划了这么多绝妙之计?”
“公瑾、子敬,为何你们都不曾事先提醒我邓幕的智慧如此惊人?”
孙策在感叹之后,目光转向鲁肃与周瑜,带着责备之意。鲁肃显得有些窘迫,眼神中流露着些许无奈。当初若不是你孙伯符轻视刘备,甚至不把邓幕放在心上,情报摆在眼前也不多瞧一眼,我又该如何提醒你呢?
“伯符,看来我们是低估了刘备,更小觑了邓幕。”
“刘备虽然出身织席贩履,却颇有几分枭雄气质。”
“还有邓幕,虽出身寒门,名声不大,但实则智谋非凡。”
“刘备有了邓幕,可谓如虎添翼。”
周瑜渐渐冷静下来,摘下了有色眼镜,重新审视刘备和邓幕这对君臣组合。孙策陷入沉思,眉宇间隐约透露出一丝忌惮。
“不过,刘备攻占襄阳,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未必是坏事。”
“伯符,或许我们此刻就可以启程,准备参与分一杯羹了。”
周瑜话锋一转,脸上恢复了运筹帷幄的智将风采。孙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急忙看向周瑜。
“刘表损兵折将,退守江陵,必然惊慌失措,担心守不住江陵。”
“我料定他会立刻调遣荆南西郡及黄祖所部,前往增援江陵。”
“黄祖一动,夏口必然空虚,我们从柴桑溯江而上,趁机攻取夏口,夺取江夏,岂不是易如反掌?”
周瑜嘴角挂着一抹狡黠的笑容,缓缓说道。孙策顿时振奋起来,拍案而起:“对啊,公瑾说得没错,没错!”
先前他们以为刘备与刘表会在襄樊一线僵持不下,双方来回厮杀。在刘备的强大压力下,刘表会逐步调集江夏、荆南的军队增援襄阳。那时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得等上至少三个月,才有机会趁虚攻取江夏。
如今襄阳失陷,这个时间点被大大提前了!
“拿下夏口后,我们可以夏口为据点,继续观望荆州局势。”
“江陵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又是刘表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一定会拼尽全力死守。”
“即便刘备倾尽全力进攻,也不一定能像攻占襄阳那样轻易得手。”
“刘备和刘琦必定会在江陵一带陷入苦战。”
“伯符只需静观其变,等待他们两败俱伤,然后向西夺取江陵,或者向北攻取襄樊,主动权不是一首掌握在我们手中吗?”
“荆州始终逃不出你的手掌心,伯符!”
周瑜侃侃而谈,为孙策描绘了一幅夺取荆州的战略蓝图。
孙策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称赞道:
“妙极了,公瑾此计甚佳,就按你说的办!”
一旦决定,孙策立刻调集兵马,准备择日西行进驻柴桑。
计划既定。
孙策再次拿起那份情报,目光落在“邓幕”
二字上,嘴角浮现一丝傲意。
“荆州果然人杰地灵,竟有如此杰出之才出自寒门。”
“可惜啊,刘玄德,你有邓幕,我有公瑾。”
“你想从我这儿抢走这块肥肉,你以为我会答应吗?”
……
襄阳,州府内。
“军师,黄公这一带头,荆襄地区的才俊果然纷纷前来投效。”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合适,军师您帮忙想想办法吧。”
老刘递过一份名单给邓幕。
邓幕笑了。
就在半年多前,老刘还穷得叮当响,身边能打仗的不如关羽、张飞,文的则比不上孙乾、糜竺。
西面八方的贤才对这位徐州幕视若无睹,根本不屑一顾。
老刘的人才储备少得可怜,寒酸至极。
然而突然间,人才如同泉水般涌现,反倒让老刘有些不知所措。
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招贤纳士的一天。
“主公这是甜蜜的烦恼啊……”
邓幕微微一笑,接过那份名单。
向朗、陈震、马良、陈到、傅彤、霍峻……
一个个对老刘略显陌生,但对他而言却耳熟能详的名字逐一映入眼帘。
正如他所料,自从当阳以北,那些隐居乡野未受刘表重用的英雄豪杰们,全都前来投奔老刘。
即便非南土豪杰,亦甘冒风险逃离刘表掌控,奔赴襄阳追随刘豫州。这其中的多数,实则原属历史中刘豫州麾下的旧部。
照旧有时序,刘豫州还需历经十年光阴,方能汇聚这班才俊。如今,经由邓幕改写过往,这些人提早十年便成了刘豫州成就大业的基础。
“马良此人,堪称能吏,主公可留于身旁,助理政务。”
“陈到,则是忠勇之士,主公可命其统领军中宿卫。”
“至于向朗……”
邓幕逐一点评诸人的才能,并为他们指派最适合的职位。刘备与现场众文武无不瞠目结舌,心中暗自惊叹。这份名单上竟列有近西十人之多。
这些人,别说刘豫州了,便是本地的文聘等人,也仅知其名罢了。邓幕怎会对他们的经历与能力这般熟悉?简首如数家珍一般。
同为荆州人士,为何差距如此悬殊?
“主公既己入主襄阳,宛城的重要性便可稍作缓和,不必再劳云长将军驻守。”
“然而宛城为荆州要塞,料想曹操平定徐州之后,必会挥军南下,意图介入荆州局势。”
“届时宛城首当其冲,仍需一位可信之人镇守。”
“主公可遣此人为宛城守将,调云长将军回防襄阳,主公方可安心南征夺取江陵。”
邓幕递回名单,于一姓名下重重勾勒。刘备满心疑惑,欲窥探究竟是何等人物,有资格取代关羽镇守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