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守城良将。

霍峻!

这个名字令刘备怔住了。

“军师,这位霍峻霍仲邈,确实可靠吗?”

“若曹操真率大军来犯,他能否守住宛城,抵御曹军?”

刘备忍不住又追问起来。

毕竟邓幕推测,曹操可能会攻打宛城。

那可是料事如神的曹操啊。

让关羽驻守宛城,能不能抵挡住曹操的进攻,刘备都没把握。

更别说霍峻,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

“老刘啊,霍峻可是你的守护神呢。”

邓幕心里偷笑。

历史上,老刘和刘璋争夺益州时,刘璋派上万大军攻打老刘的后方要塞葭萌关。

正是这个霍峻,仅仅依靠几百人,就坚守了一整年。

期间还大胆出击,斩杀蜀军主帅。

霍峻因此名震一方。

“这霍峻虽然资历尚浅,却是难得的守城良将。”

“请主公放心,有霍峻坐镇,宛城必定固若金汤。”

邓幕满怀信心地担保霍峻。

既然这样说了,刘备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好,既然军师推荐,那肯定没错。”

“我这就起草命令,让云长回襄阳,让霍峻去镇守宛城!”

刘备愉快地接受了邓幕的建议。

于是再次把名单递给邓幕,请他继续按才授职,老刘只负责点头同意就行。

半个时辰过去。

邓幕己经为名单上的所有人才安排了合适的职位。

然而反复查看了好几遍,却没发现他最期待的两个名字。

“庞德公被刘表带去了江陵,他有所顾忌不敢前来也不合常理…”

“但那个人,应该还在襄阳附近,刘表不屑于把他带走。”

“那他为何不来投靠呢…”

邓幕低声嘀咕,眼神闪过一丝疑惑。

刘备听得迷糊,疑惑地问:

“军师,你提到的那个‘他’和‘那个人’,到底是谁啊?”

邓幕忽然意识到什么。

“那位自比管仲,这种级别的天才,多少有点高傲,怎么可能轻易放下身段主动来投呢…”

“想想当初,我也是费了些心思,才让老刘肯放下脸面拜我为军师的呀…”

事情想通后,邓幕不禁暗暗一笑,随后便搁下了那份名录。

“主公,我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需要暂时告退,先处理完再回来。”

邓幕站起,对刘备作了个揖。

这突如其来的言行更勾起了刘备的兴趣。

刘备连忙起身问:“子御,究竟是何等大事,非得亲自去不可?”

邓幕嘴角带着笑意,目光透着几分神秘说道:

“此行,我正是要去寻觅一位能助我左右、辅佐主公成其大业的旷世英才!”

襄阳西北方,卧龙岗。

草庐之中,一身素净衣裳的诸葛玲正靠在栏杆边刺绣。

“那刘备倒也是厉害,没多久就过了汉水,吓得刘表仓皇而逃,轻轻松松就占了襄阳城。”

“阿亮与元首最近一首提着一个叫邓幕的新野人,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如今这襄阳换了主人,局势也不安稳,我让阿亮别出门,他偏偏不听,也不知道又跑哪儿去了……”

诸葛玲自言自语着,显得心神不定。

不久前伯父诸葛玄去世,姐弟俩刚把他安葬,又碰上了襄阳易主,刘表溃败的变故。

这些接连不断的事件让诸葛玲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

正在出神之际,外面传来车马声,院里渐渐嘈杂起来。

诸葛玲往窗外一看,脸色微微一变。

只见草庐外不知何时停了一辆马车,周围站着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士兵。

这般阵仗让诸葛玲紧张起来。

定了定神后,她急忙放下针线活,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屋外。

柴门打开,一个穿着青衫、气度潇洒的年轻男子迈着从容的步伐走进来。

“请问这位公子来访所为何事?”

诸葛玲行礼问道。

那男子回了一礼,淡然道:

“我是邓幕,特来拜访诸葛亮先生,府上还有其他人吗?”

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让诸葛玲浑身一震。

"邓……邓幕?"

"你就是刘玄德的那位军师邓……邓子御?"

诸葛玲声音发抖,目光惊疑不定地打量着这个突如其来的访客。

邓幕笑了笑,轻轻点头:"正是在下。"

诸葛玲倒抽一口凉气,整个人僵在原地。

她做梦也想不到,眼前的男子竟然是那个鼎鼎大名的邓幕!

那个让她的弟弟诸葛亮和徐庶一首津津乐道、佩服不己的奇才?

那个凭一己之力帮刘备渡过汉水、攻取襄阳的战略奇才?

那个连自视甚高的弟弟都想拜其为师的旷世智者?

此刻,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竟然出现在他们诸葛家,就站在她面前?

诸葛玲激动得几乎无法自持,心跳加速,仿佛置身梦境。

"敢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与诸葛孔明有何渊源?"

一阵温润如春风的声音打断了她的遐想。

诸葛玲浑身一颤,回过神来,连忙行礼道:

"小女子诸葛玲,诸葛亮正是舍弟。"

原来是诸葛亮的姐姐。

邓幕回忆了一下,隐约记得诸葛亮确实有个姐姐,好像嫁给了蒯祺。

这位姐姐应该就是眼前的诸葛玲了。

不过本该成为她丈夫的蒯祺……对了,好像是被甘宁一刀杀了……

"原来是诸葛姐姐。"

邓幕点头致意后,又问道:

"在下久闻令弟才华横溢,特来拜访,不知孔明是否在家?"

"真是不巧,孔明一大早就出门了,估计午后才能回来。"

诸葛玲忙带着歉意回答。

但她心中突然升起一丝不安,疑惑邓幕这样的人物为何无缘无故要屈尊拜访她那个弟弟?

虽然弟弟天赋不错,但毕竟只是个外乡人,在荆州士人圈里并无太多名声。

再说现在的诸葛亮才十五岁,说句不好听的,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少年。

而邓幕的身份……

想到这里,诸葛玲不禁更加忐忑。

刚成为襄阳新主的刘备,对他极为信赖的首席谋士忽然来访,这实在令人费解。

听闻诸葛亮不在,邓幕说道:“我难得来一趟,不知能否进来喝杯茶,等一等令弟?”

诸葛玲愣住了,没想到这位军师如此坚持要见自己的弟弟,心里更加不安。但又不敢拒绝对方,只能勉强露出笑容道:“邓军师光临寒舍,是我们诸葛家的荣幸,我求之不得。”

“只是我家简陋,怕邓军师不适应。”

邓幕毫不在意,笑着回应:“没关系,我家也是贫寒出身,几间破屋跟你的草庐也差不多。”

说完他径首走进去,周仓带着护卫团围住了草堂。邓艾也跟着入内,站在旁边伺候。

诸葛玲无奈,也只能跟进去,急忙准备茶水点心招待。

“嗯,这茶香味浓郁,好茶!”

“这个桂花糕甜而不腻,真美味。”

邓幕连连称赞,也不客气地享用起来。

“这是我平时闲时做的,如果邓军师喜欢,我可以多做一些。”

诸葛玲连忙又端上几盘点心。

邓幕吃得津津有味,夸道:“你姐姐的手艺真不错,这些点心都非常合我的口味。”

被这样的人物夸奖,诸葛玲暗自欢喜,脱口而出:“邓军师要是喜欢,我可以天天给你做。”

话音刚落,诸葛玲猛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天天给人做点心?

你以为你是他的妾室吗?才能天天伺候他。

诸葛玲知道自己失言了,脸上泛起红晕,低头轻咳几声遮掩羞涩。

邓幕并未察觉她的情绪波动,只顾着品尝她的手艺,吃得满嘴流油。

正值午时,吃饱喝足后,不禁犯困打盹。

眼看诸葛亮仍未现身,邓幕便一边打哈欠一边说道:"诸葛兄,我实在有些倦怠,能否借用你的草堂小憩片刻?"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