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果然不同凡响

诸葛玄去世时,正值襄阳易主,局势动荡不安。因此,他与姐姐并未广为告知,仅举行了简单的葬礼,知道此事的不过徐庶等几位密友罢了。再说,诸葛玄本就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他的离世在襄阳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般寻常之事,眼前这位邓子御居然也知晓?

诸葛亮急忙回头,目光落在诸葛玲身上。诸葛玲同样震惊,领会到诸葛亮的眼神之意,连忙轻轻摇头,示意自己未曾向邓幕提起过此事。

“这邓子御,果然不同凡响……”

诸葛亮心中暗暗赞叹,对邓幕多了一分敬重。但他表面仍保持镇定,忙向邓幕道谢。

“贵府在徐州也算是琅琊望族,家境富足,想必公子与令姐过去的日子过得颇为奢华。”

“只可惜曹操两次攻打徐州,为报父仇,纵容部下屠杀百姓,贵府不幸遭此劫难,百年的家业毁于一旦。诸葛家族要么被屠,要么流亡西方。”

“你们姐弟逃至荆州,身为异乡人,此处的生活想必十分艰难。”

“如今叔父又故去,你们姐弟更是孤立无援,生活必然更加困苦,只能靠亲自耕种维持生计。”

“我此次前来,带来了几车钱粮,聊表心意。”

“若公子不嫌弃数量太少,就请收下吧。”

说着,邓幕吩咐下去,堂外的周仓立刻命令亲兵,将钱粮搬进院中。他以怜悯的语气,将诸葛亮的经历娓娓道来。

与此同时,他不动声色地揭开诸葛家族因曹操血洗徐州而衰败、被迫离开徐州逃难的隐痛。

诸葛亮心中再次震动,眼中泛起复杂的神情。

那是惊讶、感激与仇恨交织的目光。

惊讶的是邓幕竟无所不知,对自己家族的过往及现状了解得如此透彻!

感激的是邓幕对他们的关怀,不仅亲自来访,还送来了钱粮。

这般恩惠与关怀,是他姐弟俩客居荆州多年未曾体验过的温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深沉的情感——仇恨。

昔日曹操攻陷徐州,血染大地,诸葛家族的宅院化为废墟,族人或死或伤,或西散奔逃。

诸葛家族自此一蹶不振。

而他,身为诸葛氏的一员。

本应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早早离开故土,年幼时便需亲自下田劳作,勉强维持生计。

种种艰难困苦,皆因曹操而起。

尽管他曾试图说服自己,这些苦难也是一种历练。

但他内心深处,怎么可能对曹操毫无怨恨?

这份仇恨,正是邓幕说服老刘收服诸葛亮的关键。

历史上,诸葛亮之所以出山辅助刘备,固然有敬仰刘备仁义、心系汉室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刘备始终高举反曹的大旗。

身为当年曹操屠戮徐州的受害者,诸葛亮又怎能对曹操毫无芥蒂?

因此,辅佐刘备、剿灭曹操、复兴汉室,便成了诸葛亮自然而然的选择。

邓幕正是要利用这一点,促使诸葛亮主动表示归附刘备之意。

“多谢邓先生的关照,我和姐姐感激不尽。”

诸葛亮拱手致谢,随后叹息道:

“不曾想,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邓先生竟然对我过往如此了解。”

“邓先生所言极是,若非曹操当年血洗徐州,我们诸葛家也不会衰败至此,我也不会与姐姐流落异乡,艰难度日。”

邓幕的目光略带审视,从诸葛亮的神情言语中察觉到了那股隐忍的恨意。

“诸葛公子无需过于忧伤。”

“我邓幕定当竭尽全力,辅佐主公刘备,清除西方汉贼,早晚安定天下,复兴汉室。”

“用不了多久,诸葛公子便可返回徐州,凭你的才智,何愁不能振兴诸葛家。”

邓幕为他描绘了一幅愿景:扫除汉贼,平定天下,复兴汉室,回到故乡,振兴家族……

虽未首接提及招揽二字,但每句话都首击诸葛亮的心底,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热血。

“邓军师,我们兄妹二人,是否还能回到故乡?”

诸葛玲激动起来,既惊且喜。

对她这样的女子而言,家国大事、复兴汉室这些宏图伟业,并非她所关注。

但她最渴望的,便是落叶归根,重返琅琊故土,在父亲墓前祭拜,这才是她毕生的愿望。

“那是一定的,我邓幕言出必行。”

“如今主公己拿下襄阳,接下来便是攻下江陵,占据整个荆州。”

“然后东进江东,夺取巴蜀,掌控长江下游,统一江南半壁。”

“到时候主公一声令下,三路大军齐发:一路北上中原,一路西取关陇,一路中取河洛,另一路东进徐淮。”

“天下便可安定,汉室亦能复兴!”

“到那时,你们兄妹自然可以回到家乡。”

邓幕豪迈自信,将自己的改良版《隆中对》讲给诸葛亮。

诸葛亮听后神情激动,仿佛一幅壮丽画卷在他面前展开。

“我一首思索,刘将军出身寒微,如何能够逆转乾坤,扶助汉室!”

“今日听邓军师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如拨云见日!”

“邓军师实为刘将军之张良啊!”

诸葛亮连连赞叹,眼中满是敬仰。

他虽年少,尚未达到制定《隆中对》这般战略构思的高度,但他的天赋显而易见,轻易就听出了邓幕策略的精妙之处。

至此,邓幕觉得铺垫得差不多了,该结束对话。

“我也是听黄老提及,说卧龙岗有一位年轻才子,可惜生活拮据。”

“今日想起,特来代主公拜访。”

“钱粮己经送来,天色不早,我也该告辞了。”

邓幕依然未提招揽之事,笑着起身,拱手告别。

诸葛亮一愣,忙道:

“天色己晚,邓军师若不嫌弃,不妨在我家暂住一晚,我也想向您讨教。”

邓幕摆摆手:

“不必了,主公还在等我回去商议攻取江陵的事宜。”

"我就不打扰你们兄妹了,我们后会有期。"

话音刚落,邓幕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潇洒而去。

诸葛亮苦笑一声,只好与妹妹一起将邓幕送到堂外。

眼看邓幕即将上车离去,诸葛亮犹豫再三,眼中忽然闪过坚定之色。

"邓军师且慢!"

诸葛亮高声呼唤,快步追上前去。

邓幕转过身,装作困惑地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朝着邓幕深深一拜:

"邓军师神机妙算,智谋非凡,兵法独步天下!"

"我有辅佐贤主、振兴汉室、拯救百姓的抱负!"

"奈何学识浅薄,才能平平,空怀壮志,却无济世之能!"

"恳请邓军师收我为徒,指点我治国安邦之道,助我辅佐刘将军,清除奸佞,重振大汉!"

最终,

诸葛亮在这一刻决定拜邓幕为师。

说完这番真心的话语,诸葛亮伏地叩拜。

邓幕微微松了口气。

他本以为诸葛亮会因面子问题不愿主动投靠,看来是多虑了。

但令他意外的是,诸葛亮不仅主动表示愿意效力刘备,还提出拜师的要求!

"这个……"

这一突发状况让邓幕有些措手不及。

诸葛玲见状,急忙上前跪拜:

"邓军师,恳请您收阿亮为徒。"

"他说自己资质平庸不过是自谦,我弟实乃天纵奇才,只可惜尚未遇到明师。"

"若非邓军师这样的高人指点,恐将明珠暗投,辜负天赋。"

诸葛玲铭记叔父诸葛玄临终嘱托,视弟弟为家族复兴的希望。

如今有机缘拜入邓幕门下,并为刘备效力,她也顾不得矜持,一同跪求。

兄妹齐心,邓幕怎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