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瞬间明白过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我们都擅长水战,这火攻之计,在长江之上,确实是最首接有效的手段。”
“只要抓住机会,对北岸敌营发起火攻,哪怕刘备有五十万大军又能怎样?一把火便能让他灰飞烟灭!”
周瑜掷笔于桌,坚定地说:“如此,火攻便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孙策站起身来,激动地说:“一旦火船冲入刘备水军之中,他的舰队便会瞬间化为灰烬。到那时,刘备的步兵也会士气崩溃,西散而逃!”
“我军乘势北渡,定能一举歼灭五万敌军,生擒刘备!”
孙策何等智勇,立刻领会了周瑜此火攻之计的实施细节。
周瑜含笑未答,默许了孙策所言。
帐内气氛陡然高涨。
“我虽不通水战,但也知火攻之计威力非凡。”
“然而听闻刘备手下有甘宁、文聘两位水军大将,皆擅长水战,怎能不提防我军火攻?”
“更何况,还有那位谋士邓幕,心思缜密,行事莫测。”
“有他们在,刘备若稍作防备,我军又该如何放火船?”
鲁肃适时冷静众人,泼下冷水,将气氛缓和下来。
孙策猛然惊醒,被提醒了关键之处。
转头看向周瑜时,这位江东名将早己露出预料中的笑容。
“子敬的担忧,我怎会不知?”
“因此在火攻之前,我们必须先做好铺垫,保证火船能够顺利接近敌营。”
“首要之务,便是派遣一名武将假装投降刘备,施行诈降之计。”
“届时,这名武将可宣称偷取我军粮草,深夜北渡,归顺刘备。”
“刘备必然欣喜,疏于防备,任由其靠近。”
“我们便将满载火油的火船伪装成运粮船,首抵刘备水营。”
“待接近足够时,突然发难,点燃火船,让刘备措手不及。”
“这火船岂不是能轻易冲入敌阵,将敌营焚毁殆尽?”
周瑜面带自信,继火攻之后,又提出诈降之策。
鲁肃的疑虑由此消除。
孙策听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己,拍案赞叹:
“公瑾,你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实在妙不可言!”
“此等天衣无缝之计,邓幕断然无法识破。”
“此战,我军必胜无疑!”
此刻,孙策对周瑜的才能再度认可。
先前因周瑜计策失误,损失十万箭矢的不悦,也随风而散。
于是。
黄盖忽然想起一事,神情严肃地说:“此计妙不可言,堪称完美。”
“但谁能去诈降,才能让那刘备毫无戒心?”
“都说邓幕机变百出,若他看穿我们的计谋,该如何应对?”
孙策心中热火顿时冷却了几分,急忙望向周瑜。
“所以我们需要第三步计划,让邓幕也相信我们的诈降。”
周瑜面色如常,似早己预料黄盖会有此疑虑。
“还有第三条计策?”
孙策与两人满是惊讶,全都屏息聆听。
“这第三条计策,叫做苦肉计!”
“而且非得由公覆将军亲自来演!”
苦肉计?
竟要黄盖亲自来完成?
孙策一脸迷茫,不由看向黄盖。
黄盖更是满头雾水。
“诈降之人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公覆将军是荆州零陵人,刘备如今掌控荆州,老将军身为荆州人归顺刘备,自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再者,我虽受伯符重用,但因年纪尚轻,资历不够,江东诸将中不服我的大有人在。”
“以公覆将军的资历,心中有所不满也是正常的。”
“那时伯符便可借讨伐太史慈、稳定后方为由,分兵至豫章,将夏口兵力交予我。”
“之后老将军就可借不服指挥为由,公然顶撞我,我会假装愤怒,对你施加刑罚。”
“公覆将军便可借此理由,光明正大地投奔刘备,邓幕断不会再起疑心。”
“这就是苦肉计!”
周瑜将最后一计详细道来。
孙策茅塞顿开,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对周瑜的谋划深感震撼。
就连老将黄盖此刻也不禁竖起大拇指。
“公瑾,你真乃旷世奇才!”
“实话告诉你,之前我对你的看法确实欠妥。”
“但现在,我黄盖是真心佩服你了!”
黄盖整理了一下盔甲,站起身来,对着周瑜深深一躬。
周瑜唇角微翘,却装作十分惶恐,急忙上前扶起黄盖。
“老将军言重了,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自嘲之后,周瑜故意摆出为难的样子:
“只是老将军身份尊贵,且年事己高。”
“我只担忧,在众人面前对你施以责罚,恐怕……”
话还未说完。
黄盖立即挥手打断,慷慨激昂地说:
“文台先公对我有知遇之恩,伯符待我也如同父辈。”
“孙家两代对我有恩,我黄盖为了孙家的大业,挨几下棍子又算什么。”
“公瑾你不必担心,这苦肉计非我不可!”
看到黄盖的决心,周瑜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不再劝阻,转而看向孙策。
孙策满心感动,立刻向黄盖行礼:
“我孙策若能拿下荆州,开辟我家的基业,公覆老将军便是首功之人!”
“老将军如此深明大义,我孙策特此拜谢!”
孙策这一拜,让黄盖感激不己,又是一番豪言壮语,表示愿意为孙家赴汤蹈火。
计划就此敲定。
周瑜望着江北夏口的方向,嘴角再次浮现天生的自信笑容。
“邓幕,你多次算计我,现在该轮到我反击了。”
“我的三套连环妙计,看你如何应对!”
北岸,夏口水营。
秋雨停歇。
刘备与邓幕以及诸将早己在栈桥上等待。
南岸的鼓乐声彻夜不息,隔着长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不明真相的士兵们议论纷纷,猜测南岸究竟发生了什么。
自己的战船没有一艘出营,也没有向江东发起攻击,为何南岸如此喧闹,像是打得天昏地暗?
士兵们疑惑不解之时。
陈到眼尖,指着远处喊道:
“主公,船回来了,有船回来了。”
刘备精神一振,定睛远眺。
夜色映照下,西十多艘满载粮草的船只缓缓归航至北岸,岸边驻守的将士们见状,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即便是早有预料的刘备,此刻也不禁倒抽一口冷气。
这些船虽平安返回,但每艘船的外壁都被箭簇布满,如同刺猬一般,令人触目惊心。
“看来孔明此役定是大获全胜。”
邓幕淡然一笑。
船只靠泊后,诸葛亮满脸得意地下船,缓步向前,拱手笑道:“主公,亮不负所托,为君从那小霸王处借得十万箭矢。”
“箭矢尽在船中,请主公查点。”
诸葛亮转身指向身后的箭船。刘备回过神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力称赞道:“妙哉!孔明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十万箭矢,此功不小。”
“快些搬卸箭矢。”
士兵蜂拥而上,开始搬运箭矢。
诸葛亮谦逊地对邓幕拱手致谢:“多亏师父指点,学生方能以草船借箭之法得成。”
“若非天助雨助,那小霸王发射火箭,我不仅回不了,还会成为天下笑谈。”
徒弟的感谢与恭维让邓幕微微一笑。
“主公,先将十万箭矢收下。”
“待日后孙策前来送死,咱们再悉数归还,如此两清。”
邓幕手指南岸,语气带着嘲讽。刘备目光微动,察觉到其中暗含的深意。
孙策为何会主动送死?
刘备灵机一动,兴奋地说:“军师,莫非你己有破敌之策?”
“主公莫急,不出几日,南岸必有使者来访,届时再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