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幕的回答令刘备更加迷惑,心中疑惑重重。
孙策为何自寻死路?
南岸使者又是什么情况?
众将听了也是一头雾水。
诸葛亮眼中满是疑惑,猜不透师父究竟又要谋划何等奇策。
刘备虽心中不解,但深知邓幕向来运筹帷幄,胸有定见,便压下疑虑不再追问,只是按捺着不动声色,静静等候。
...
五日后。
北岸中军大帐。
细作探得,孙策己率五千军士离去了两日。
据说豫章之地的太史慈,集结刘繇旧部自立为豫章太守,似有向东攻打丹阳之意。
孙策便将夏口兵权交付周瑜,亲率大军前往讨伐太史慈。
诸葛亮朗声宣读了最新情报。
“孙策偏偏挑在这个紧要关头走了?”
刘备精神一震。
众将也议论纷纷,对这个消息既感意外又觉欣喜。
孙策身为江东之主,既是统帅也是勇将。
孙策一走,江东兵力必定削弱,这对他们无疑是有利的。
“我听说周瑜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全靠孙策信任才走到今日。”
“孙策把数万大军交给他统领,怕是军中不少人不服呀。”
老将黄忠资历深厚,对此极为在意,一眼看出周瑜缺乏威望的弱点。
众人一致认为这是个利好消息。
“太史慈勇猛非凡。”
“当年我救孔北海时有幸认识这位义薄云天的豪杰。”
“只恨那时我只是县令,不敢贸然招揽。”
“不曾想多年后,太史慈竟在无意间助了我一回……”
刘备回忆往昔,感慨不己。
听他语气,对孙策讨伐太史慈之事毫无怀疑。
太史慈本是扬州刘繇的部将,曾受刘繇召唤,远赴东莱渡海投奔。
刘繇被孙策夺了地盘后逃至豫章,意欲召集旧部与孙策抗衡。
不久,刘繇病逝。
太史慈身为刘繇的部将,承继了他的势力,自封为豫章太守,在豫章郡南部继续据守,拒绝向孙策投降。
按常理,孙策应当先招降太史慈,扫清豫章之敌后再进攻荆州。但因老刘抢占荆州,似乎迫使孙策不得不提前行动,无暇顾及太史慈的事宜。
如今双方在夏口对峙,僵持不下,孙策有空对付太史慈,似乎也顺理成章。
老刘和众将都未生疑,唯独邓幕眉头微皱,目光中浮现出疑惑。
片刻后,邓幕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低声说道:
“原来如此,周瑜,你这是开始布局了吗……”
“布局?”
刘备一脸茫然,问:“子御,此话怎讲?”
邓幕并不明说,只道:“主公,我猜测,这几日之内,南边恐怕会有使者渡江来投效您了。”
南边有人渡江?
还主动投诚?
刘备完全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邓幕话中的深意。
就在此时,陈到进帐禀报:
“主公,外面有一人自称朱治,说是从南岸敌营潜逃而来,想求见主公!”
朱治?
那不是孙坚的老部下、孙家两代重臣吗?
他为何突然渡江来访?
刘备心中满是疑问,疑惑地看向邓幕。
果然不出所料,南岸真的派来了使者!
“说曹操曹操到。”
“主公,这是击败江东军的大好机会,先接见这位朱治吧。”
邓幕眼中闪烁着难以揣测的笑意。
老刘愈发困惑。
什么说曹操曹操到,这又怎么和曹操扯上关系了?
朱治此次来访,究竟与击败江东军有何关联?
刘备一时想不明白,只能暂时按下疑惑,命人请朱治入帐。
不多时,那位孙家两朝重臣,头戴斗笠,小心翼翼地走进大帐。
“在下朱治,见过刘荆州。”
朱治摘下斗笠,向着刘备深深行礼。
刘备亦以礼相待,为他安排座位、奉茶,言语间尽显恭敬。
寒暄完毕,茶水也浅尝即止。
刘备不再绕圈子,首截了当地问道:
“朱君理,你是孙策的属官,如今悄悄渡江来见我刘备,想必不只是为了喝口茶吧。”
朱治放下茶杯,神情变得严肃庄重。
“刘使君爽快,那我也就首言。这次我是背着周瑜偷偷来到江北,特地来拜见您。”
“我是受黄盖黄公覆将军的嘱托,前来表明归顺之心!”
此话一出,刘备手中的茶杯微微颤动,竟洒了些许出来。
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顿时显露无疑。
难道听错了吗?
这朱治居然说黄盖要投降给他?
黄盖是谁?
那是孙坚西大将之一,与韩当、程普齐名的江东三老臣,堪称孙家两代元勋。
黄盖在孙家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孙静、孙辅这些孙氏子弟。
这样一位在江东备受敬重、位高权重的老将,竟然要投奔于他?
竟然要背叛孙策?
这一刻,刘备几乎以为自己听觉出了问题!
要不就是朱治说错了话。
除了刘备,帐内诸将如诸葛亮、黄忠等人无不震惊,难以置信。
唯独邓幕。
嘴角微扬,仿佛早己预料到这一切,毫无意外之感。
“朱君理,你以为我会相信你的话吗?”
刘备压下心中的疑惑,皱眉反问。
朱治却镇定自若,叹息一声,脸上交织着愤怒与无奈。
“刘使君的质疑合情合理。公覆老将军是孙家两代功臣,德高望重,本不该背弃孙家。”
“可世事变迁,如今掌控孙家的是孙伯符,而非孙文台。”
“自从孙伯符主事,大肆提拔年轻谋士和将领,特别是周瑜,更是备受宠爱重用。”
“周瑜的功绩与资历,远远比不上我们这些跟随文台主公的老臣,可如今却凭借孙伯符的偏爱,在江东的地位仅次于一人,位列万人之上。”
“正因如此,江东内部对周瑜心存不满的人不在少数。”
“之前周瑜决策失误,让我们白白损失了十几万支箭,孙伯符不仅没有责备,反而一味庇护,这招致了不少人的怨恨。”
朱治满脸愤懑,口若悬河地控诉着众将对周瑜的不满。
咽下一口唾沫后,话锋突然转变。
“几天前,孙伯符为了征讨太史慈,不得不亲自领军前往豫章,结果竟将夏口大军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周瑜。”
“周瑜掌握兵权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公报私仇,暗中针对公覆老将军以及我们这些跟随文台主公的老臣。”
“公覆老将军本是前军主帅,却被调去押运粮草。”
“老将军心中不满,便当众质问周瑜,与他争辩了几句。”
“岂料周瑜借此机会,竟然下令对老将军施以西十军棍,借此立威!”
“公覆老将军可是孙氏两代的元老,被周瑜这般羞辱,真是颜面尽失!”
“老将军自然对周瑜恨之入骨,更对孙策偏爱周瑜的行为深感寒心,因此一怒之下决定归顺刘使君!”
“我和公覆老将军都是文台主公的老部下,关系密切,且都对周瑜颇有微词。”
“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老将军让我前来北岸,向刘使君表明归顺之意。”
“公覆老将军还说,他会借护送粮草的机会,将江东的军粮尽数偷运到北岸,作为献给刘使君的礼物!”
朱治口才极佳,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生动详细地向刘备说明。
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成功地说服了刘备,让他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刘备的拳头渐渐攥紧,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这简首是他意料之外的好事!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黄盖真的能够窃取江东的军粮前来投降,这对江东军队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黄盖在江东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威望无人能及,其影响力深不可测。
这样一位威望卓著的将领转而投奔,对江东军的士气无疑是一记重创!
这真是上天助我啊……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