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征途之上

地区选拔赛的余温尚未褪去,全国赛的战鼓己轰然擂响。沈星河着新得的金牌,金属表面倒映出训练计划表上密密麻麻的安排,距离全国赛仅剩三十天,而教练新制定的 “魔鬼训练方案” 正静静地躺在他的书包里。

清晨五点,当第一缕晨曦还未穿透游泳馆的玻璃幕墙,沈星河己经站在了出发台上。池水泛着幽蓝的光,寒气顺着脚趾首窜脊梁。教练拄着拐杖走来,保温杯里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从今天起,每天加练三千米耐力游,五十组冲刺训练。全国赛高手如云,你这点成绩还远远不够。”

训练的强度远超想象。沈星河戴着阻力伞在泳池中艰难前行,每一次划水都像是在拖动千斤重物。汗水混着池水不断灌进嘴里,咸涩中带着血腥味 —— 那是过度用力导致牙龈出血。到了下午的力量训练,他的手臂几乎抬不起来,杠铃一次次颤抖着从肩头滑落,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么拼命,是想把自己练废吗?” 陈峰一把夺过他手中的杠铃,“训练要讲究科学,你这样盲目加量,只会适得其反。” 说着,他翻开沈星河的训练日志,“看,你这几天的肌肉疲劳指数己经超标,再这样下去,受伤是迟早的事。”

沈星河咬着牙,眼神执拗:“我不能输,全国赛... 我一定要拿冠军。” 话音未落,他的膝盖突然一软,整个人差点栽倒。陈峰眼疾手快扶住他,发现他的膝盖肿得老高,淤青从绷带边缘渗出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苏瑶耳中。当晚,她带着专业的运动理疗师来到游泳馆。理疗师一边按摩着沈星河僵硬的肌肉,一边摇头:“小伙子,你这是在透支身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造成永久性损伤。” 苏瑶站在一旁,眼圈泛红:“你怎么这么傻,比赛重要,身体就不重要了吗?”

沈星河躺在理疗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灯光,突然感到一阵迷茫。曾经那个享受游泳快乐的少年,何时变得如此偏执?他想起林深说过的话,想起后山池塘里自在游动的青蛙,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刺了一下。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起。是林深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画面接通,林深身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听说你把自己练废了?看看这些小家伙,给你传授点快乐游泳的秘诀。” 镜头一转,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对着镜头奶声奶气地说:“大哥哥,游泳要像小鱼一样开心地游哦!”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沈星河心中的阴霾。挂断电话后,他找到教练,主动提出调整训练计划:“我想换一种方式训练,不再只追求速度和强度。” 教练盯着他看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这才是我认识的沈星河。”

调整后的训练充满了新的尝试。沈星河开始研究不同泳姿之间的协调性,尝试将自由泳的发力方式融入蛙泳中。他还跟着林深学习教学经验,在周末义务指导社区的孩子们游泳。看着孩子们在水中欢快地扑腾,他仿佛又找回了最初对游泳的那份纯粹热爱。

全国赛的日子在紧张与期待中到来。比赛场馆恢宏大气,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选手汇聚于此。沈星河在更衣室里遇到了本次赛事的夺冠大热门 —— 来自体校的李昊。对方上下打量着他,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省赛冠军?希望你不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沈星河没有回应,只是低头检查泳镜。发令枪响前,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观众席。父母坐在前排,妈妈手里的向日葵换成了更大的花束;苏瑶和陈峰举着写有 “星河破浪” 的横幅;林深带着那群孩子也来了,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游泳帽。

比赛开始,李昊凭借强大的爆发力一马当先,很快拉开了差距。沈星河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地游动着。他感受着水流的力量,每一次划水都像是与水在共舞。半程过后,李昊的速度明显下降,而沈星河却依然保持着稳定的节奏。

最后的冲刺阶段,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呐喊声震耳欲聋。沈星河咬紧牙关,双臂划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双腿有力地蹬水。在触壁的瞬间,他和李昊几乎同时到达。电子屏上,沈星河的名字以 0.01 秒的微弱优势排在第一位!

场馆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沈星河瘫在池边,泪水夺眶而出。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真正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苏瑶和陈峰冲过来将他紧紧抱住,林深带着孩子们在场边又蹦又跳,父母早己泣不成声。

颁奖典礼上,当金牌挂在沈星河颈间的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游泳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竞技场上的胜负较量,更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一次对热爱的坚守。望着飘扬的国旗,听着激昂的国歌,沈星河在心中默默发誓:未来的游泳之路还很长,他将带着这份纯粹的热爱,继续在浪尖上追逐梦想,永不停歇。而那些在征途中遇到的人,那些欢笑与泪水,都将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