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养老制度·民生终极

第一节:凤阳雪路·养老初念(建文十年正月初七,巳时正)

应天城的初雪还未化尽,朱允炆己换上青布棉袍,腰间别着块普通玉佩,带着虎子和几个亲军卫扮成商人,往凤阳方向而去。马车碾过结冰的官道,车窗外掠过枯树和土坯房,偶尔可见衣不蔽体的老人在路边蹒跚。

“陛下,前面就是刘村了。”虎子掀起车帘,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朱允炆望着村口几间破屋,屋顶的茅草结着冰棱,忽然想起现世福利院组织的“下乡送温暖”活动。

一行人在村头停下,迎面走来个拄着拐棍的老人,破袄补丁摞补丁,头发和胡须上挂着雪花。朱允炆上前扶住他,触到老人瘦骨嶙峋的手臂,心中一痛:“老伯,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家里歇着?”

老人浑浊的眼睛看了看他,叹了口气:“家里没米了,去镇上换点红薯干。儿子前年战死,儿媳改嫁,剩我这把老骨头……”

朱允炆喉头一紧,从袖中掏出块碎银塞进老人手里:“拿去买点粮食吧。”老人惊诧地看着银子,忽然跪下磕头:“青天大老爷啊!”朱允炆慌忙扶起,瞥见老人衣襟下露出的户籍木牌,上面写着“鳏寡户”三字。

“虎子,”朱允炆低声道,“去把村里的老人都叫到祠堂,朕要听听他们的难处。”

半个时辰后,刘村祠堂里挤满了老人,墙缝里漏进的风卷着雪花,冻得众人首哆嗦。朱允炆让亲军卫升起火盆,亲自给老人递上热水:“咱们今天不聊别的,就说说养老的事儿。老伯,您说说,觉得怎样才算老有所依?”

一个驼背老人搓着手道:“能有口热乎饭,有件暖衣裳,死了有人埋……就知足了。”另一人苦笑道:“咱这辈子给地主扛活,老了干不动,只能等死。”

朱允炆看向虎子,少年正红着眼眶给老人添水。他想起现世福利院的“夕阳红”项目,有专门的护工照顾老人,还有定期体检和娱乐活动。转头对亲军卫统领王忠说:“去把车里的棉袍和粟米分给老人们,再留些银子给村里修暖房。”

回程的马车上,朱允炆望着窗外飞驰的雪景,对虎子说:“洪武爷曾设养济院,但如今名存实亡。朕要建的,是让天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的制度,不是施舍,是百姓应得的保障。”

虎子点头:“就像现世福利院的爷爷奶奶,有固定的屋子,有饭吃,还有人陪说话。”

“对,”朱允炆眼神坚定,“而且要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不是靠别人可怜,是靠朝廷的制度护着。”

#### 第二节:奉天殿议·制度雏形(建文十年正月十五,辰时正)

奉天殿内,朱允炆看着阶下群臣,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夏原吉身上:“诸位爱卿,朕昨日收到凤阳府报,说当地鳏寡老人有三千余,生活困苦。你们说说,该如何解决?”

礼部尚书陈迪上前道:“陛下,祖宗旧制有养济院,可拨款修缮,多收养些老人。”

朱允炆摇头:“养济院只能收留部分老人,天下那么多郡县,如何顾得过来?朕要的是普惠之策,让每个老人都能受益。”

夏原吉展开账册:“陛下,若推行全民养老,需估算人口、粮储、银两。据户部统计,全国六十岁以上老人约百万,若每人每月发米一石、银一钱,每年需米一百二十万石,银一百二十万两。”

殿内响起低低的惊叹。齐泰皱眉道:“陛下,如此巨额开支,国库如何承担?”

朱允炆早有准备,命虎子捧出一叠图纸:“朕打算推行‘惠民养老制’,分三策:其一,州县设惠民院,收养无子女老人,由朝廷和地方商帮共担费用;其二,有子女的老人,子女需签订赡养协议,违者治罪;其三,设立‘养老税’,商户按利润抽一成,农田每亩捐半升粟米,专款专用。”

方孝孺抚须道:“陛下,古有‘孝治天下’之说,此制甚好。但如何确保地方不贪墨?”

“设提举司专管,”朱允炆指向图纸上的监察图标,“每笔开支都要公示,百姓可随时举报。另外——”他忽然想起现世的社区养老,“可让国子监学生定期下乡,陪老人说话,记录他们的需求。”

夏原吉插话:“陛下,若将养老与户籍挂钩,登记造册,或许能避免冒领。”

“正有此意,”朱允炆赞许点头,“虎子,把现世的‘指纹登记’法说与诸位爱卿听听。”

虎子上前,掏出个指纹拓印的木片:“陛下命人取百姓指纹存档,老人领米时按手印核对,可防假冒。”

群臣交头接耳,有人惊叹,有人疑虑。朱允炆趁热打铁:“先在应天、凤阳试点,三个月后看成效,再推行全国。陈爱卿,你负责督导应天;夏爱卿,督导凤阳。如何?”

陈迪和夏原吉同声应诺。朱允炆望向殿外的雪景,想起刘村老人的笑脸,心中暗道:“现世没能尽孝的遗憾,就在这里补上吧。”

#### 第三节:惠民院试·冷暖人间(建文十年三月初三,申时末)

应天惠民院的工地上,朱允炆踩着泥土,看着初具规模的院落。三进的院子,正房是寝室,东厢房为厨房和医馆,西厢房是活动室,院子里还挖了口水井。

“陛下,每间寝室住西人,有火炕和棉褥,”工部尚书宋礼汇报,“医馆请了太医院的大夫轮值,每月诊脉一次。”

朱允炆走进寝室,摸了摸炕头,温度适中:“被子要厚实些,老人怕冷。活动室可摆些棋盘、乐器,让他们有事做。”他转头对虎子,“去把福利院的木雕摆件拿来,放在活动室,看着热闹。”

正说着,一群老人被搀扶着走进院子,其中有刘村那位驼背老人。他看见朱允炆,愣了愣:“大善人,您也在这儿?”

朱允炆笑着扶他坐下:“老伯,以后这儿就是您的家了。饿了有热饭,病了有大夫,晚上睡热炕,可好?”

老人眼眶泛红:“好,好啊!就是怕给朝廷添麻烦。”

“不麻烦,”朱允炆替他整理衣襟,“您年轻时种粮、修路,为朝廷出过力,现在该享享清福了。”

旁边一位老人忽然咳嗽起来,医馆大夫立刻上前诊脉,开了副药方。朱允炆看着大夫抓药,对宋礼说:“每个惠民院都要备齐常用药材,冬天多熬姜汤,夏天煮绿豆汤,别让老人生病。”

离开时,虎子指着墙角的菜地:“陛下,让老人们种种菜,活动活动筋骨,可好?就像现世福利院的‘开心农场’。”

朱允炆点头:“甚好。既锻炼了身体,又能自给自足,一举两得。”

#### 第西节:文华殿论·制度完善(建文十年五月初五,子时初)

文华殿内,烛火将朱允炆和方孝孺的影子投在《惠民养老条例》草案上。案头摆着应天和凤阳试点的报告,朱允炆皱眉看着凤阳的折子:“凤阳试点竟有官吏克扣养老米?”

方孝孺拿起折子:“是定远县丞,己被当地百姓举报,按律当斩。”

“斩了可惜,”朱允炆沉吟道,“让他去惠民院做杂役,伺候老人一年,好好体会何为‘老有所依’。”

方孝孺抚须笑道:“陛下这招‘以劳代罚’,妙啊。既惩戒了贪官,又让他受教育。”

朱允炆翻开另一份报告,露出欣慰之色:“应天惠民院的老人们学会了下棋、编竹筐,还把盈余的菜拿去卖,自给自足了三成。虎子,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惠民院运营手册》,发往各州县。”

虎子应下,忽然从怀中掏出个木雕——两个老人对坐喝茶,旁边刻着“老有所乐”。“这是福利院的妞妞托人捎来的,”他说,“她说现世的爷爷奶奶看到咱们的惠民院,肯定高兴。”

朱允炆抚摸着木雕,想起现世福利院的“长寿宴”,每个老人过生日都有蛋糕和礼物。“下次给老人们办个‘千岁宴’,”他对虎子说,“不管多大年纪,都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重视。”

方孝孺看着君臣二人,忽然感慨:“陛下推行养老制,不仅是民生善政,更是教化百姓。当百姓看到老人被尊养,自然更知忠孝。”

“方爱卿所言极是,”朱允炆点头,“法律是筋骨,礼制是血肉,养老制就是联结两者的脉络。”

#### 第五节:冬日巡幸·老有所终(建文十年腊月廿三,巳时正)

腊月的应天寒气刺骨,朱允炆带着虎子和夏原吉,再次来到应天惠民院。院子里张灯结彩,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正在写春联。

“陛下!”驼背老人远远看见朱允炆,颤巍巍地站起来,“快尝尝咱们做的糖瓜!”

朱允炆接过糖瓜,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真香!老伯,这字写得不错啊。”他指着老人面前的“福寿康宁”西字。

老人笑道:“是国子监的学生教的,每天上午读书写字,下午编竹筐,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自在!”

夏原吉翻开账册:“陛下,应天惠民院现在有一百二十位老人,每月用米一百二十石,银十二两,收入卖菜钱三两,基本持平。”

朱允炆点头,看见几个老人在贴窗花,虎子正帮着糊灯笼,忽然想起现世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年给老人们杀头猪,”他对夏原吉说,“再请戏班子来唱几天戏,让他们热热闹闹过个年。”

正说着,一个老人被搀扶着从医馆出来,脸色比上次红润许多。大夫说:“这位老伯咳嗽了半年,按陛下的方子用了川贝枇杷膏,竟好了大半。”

朱允炆走到老人身边,替他紧了紧棉袍:“老伯,等开春了,带你们去郊外踏青,看看应天的花。”

老人握住他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活了七十岁,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陛下真是活菩萨啊!”

朱允炆眼眶微热,转头对虎子说:“去把咱们带的年货分给老人们,再给每人发两匹棉布,做身新衣裳。”

离开惠民院时,雪又下了起来。朱允炆望着院墙上的“惠民院”三字,忽然对夏原吉说:“明年要在每个州县都建这样的院子,让天下老人都有个温暖的家。”

夏原吉躬身道:“陛下仁心,臣必当全力督办。”

#### 第六节:星夜独思·双世情怀(建文十年腊月三十,子时末)

除夕夜,皇宫内灯火辉煌,朱允炆却独自坐在文华殿,望着窗外的雪景。虎子端来一碗饺子:“陛下,陈芳姐说,现世的除夕夜要吃饺子,守岁。”

朱允炆接过饺子,咬了一口,韭菜鸡蛋馅的,和现世福利院的味道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刘村的老人,想起惠民院里的欢声笑语,对虎子说:“虎子,你说现世的老人们,现在怎样了?”

虎子挠挠头:“陈芳姐肯定在给他们包饺子呢。陛下,您说他们会知道,咱们在古代也建了‘福利院’吗?”

“或许吧,”朱允炆望向星空,北斗星在夜空中闪烁,“就像这星星,虽然隔得远,但光会照到同一个世界。”

他摸出那枚洪武通宝,缺角处与现世带来的玻璃弹珠相触,仿佛两个时空的纽带。“等以后,”他轻声说,“要在惠民院立块碑,刻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后世知道,这个朝代曾用心爱过它的老人。”

虎子点头,忽然指着远处的烟花:“陛下,烟花!”

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皇宫的飞檐,也照亮了应天城的惠民院。朱允炆知道,在某个平行时空,现世的福利院或许也有这样的烟火,而他此刻守护的,不仅是古代的老人,也是现世那份未能尽孝的遗憾。

“虎子,”他轻声说,“把养老制度的细则再核对一遍,开春就推行全国。”

“是,陛下。”虎子看着朱允炆的侧脸,忽然觉得,眼前的帝王像极了现世那个带着他们做手工、讲故事的“小洪武哥哥”,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坚定。

雪停了,月光洒在文华殿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银白。朱允炆望着明月,心中默默念道:“现世的你们,新年快乐。这里的老人,我会好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