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决定历史的三次辩论(秦)

【这三场跨越千年的帝国真理的大辩论,首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

“全都给朕记下。”

眼看着话题刷到了别的上面,尤其是历史这方面,古人们认真了起来。

该拿笔的拿笔,该叫史官的叫史官。

【周制VS秦制,帝国的体系之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刚刚完成刚刚完成横扫六合,天下一统的大业。这一年也是华夏历史上统一的元年。

嬴政建立的帝国,从人口、规模到面临的问题,都是之前从未出现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复杂、发展不均衡的帝国该如何管理。】

“既然是陛下统一的元年,为何叫做公元前221年,这纪年方式着实令人不懂。”蒙恬替自家陛下不满。

周制和秦制……

看到这里,嬴政大概己经知道是什么辩论了,他刚刚盖棺论定的郡县之制。

后世会有管理方法吗?适合他大秦的。

第一个统一王朝,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切治理都要靠他,大秦唯一的掌舵人,反复思量、细细斟酌。

项羽嗤笑:“什么破制度,一群书儒无聊至极的话语。”

“我要是当了皇帝,肯定要把最好的地方都给我的亲人和兄弟,不然我打仗干什么。”

【这场辩论的前半段我们都很熟悉,皇帝嬴政高居丹墀,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分列两侧。

将吕氏春秋奉为圭臬的丞相王绾是周制分封制的代表,他说秦只是在军事上灭了六国,并没有在政治上完全统一,燕齐楚等国的核心区域离咸阳太远,如果不分封皇子过去镇守,很可能会出乱子。】

看到这里,李斯也明白了过来,甚至心中还有一点窃喜,他终于是随着大秦而流传千古了。

今后世人,谁能不知道他李斯的大名。

同样,朝堂上的所有人对这场辩论都是耳熟能详,毕竟前不久刚在咸阳宫上演过,甚至天幕中所说的话都分毫不差。

而王绾还是坚持自己的论断,一次次上奏,天幕中闪过的评论让他更加有了信心。

{王绾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分封的话,秦也不至于二世而亡,起码像周那样活个几百年。}

{六国残余和经济活动与秦制相逆才是根源,若是行秦制应该再狠点,把六国旧贵族全部杀了才对。}

“陛下,大秦幅员辽阔,若是没有心腹之人管辖,实在是易生动乱啊。”

天幕和王绾的话成功的让嬴政迟疑了,难不成他真的做错了,想到秦只存了二世,又是一口心头血上涌。

后来又飘过的弹幕,让六国旧人胆战心惊,就怕因此把他们全都杀了。

“既然如此,何不反了!”韩国贵族张良自灭国起,就没有停止过抗争。

看到弹幕的也有嬴政,对此不置可否。

“施仁政治天下者;不绝人嗣。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亲。”

苏轼道:“始皇帝是个聪明人,若是真像黄巢那样杀尽天下人,他是当不了皇帝的。”

【秦制郡县制的代表李斯,则对王绾当头棒喝,周朝分封的子弟随着血缘关系越来越远,最后相互攻伐,天子不但管不动,最后自己也要仰人鼻息,只有把六国领地重新划分,才能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千秋万世,长治久安。】

【辩论的最后嬴政一锤定音,从小的生长环境,让嬴政对宗室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他更倾向于秦制,就此依靠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正式成立。】

“所以都把它用上不就得了。”刘邦恍然大悟。

汉朝新立,关于各种制度方面,也是吵的不可开交。

既然分封有理,郡县也有理,他都用上不就得了,一部分分封诸王,一部分用郡县。

尤其是看到天幕还提到了他,都说他那个郡国并行制,才是用的好。

但是看见上面提到汉朝后来也有七国之乱,又泄气了。

“众观历史分合,咱还是得封王。”

朱元璋早就下定了决心,把自己的那些孩子都封王放到封地,自家的天下还是自家人来守比较好。

还有个最坏的想法,就算等他死了以后藩王作乱,也是他朱元璋的血脉在抢天下,这天下还是在姓朱的手中。

不像嬴政,最后连个血脉都没留下,把天下白白的让给了他人。

【这场辩论还有后半段,八年后,公元前213年,咸阳宫的一次酒宴上,齐国人淳于越向嬴政进言。

皇子宗亲没有任何实权,如果下面的权臣想要重演三家分晋、田氏伐齐的夺位之事,该如何是好】

“对对对。”朱元璋连连点头。

他又完善了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还要给孩子们一个清君侧的权力。

朱棣:对对付,爹你最好这么想。

【如今己经成为丞相的李斯,怒斥淳于越,“时代的变化,岂是腐儒可以理解的。”在这之后,他劝秦始皇加强秦制,让这些人闭嘴,这也成了焚书事件的导火索。】

{就是你,淳于越,害了华夏两千年。}

{焚书只是焚了六国的史书和典籍,甚至百家典籍和医药技术的书都留有备份,放在咸阳宫,结果被项羽一把火全烧了,项羽才是千古罪人。}

{焚书坑儒这个罪名,嬴政背了两千年,暴君的形象也因此根深蒂固。}

“朕是暴君吗?”嬴政大概知道他在后世人心中是个什么形象了。

哪个君王手上不沾满了血腥,暴君就暴君吧。

司马迁道:“秦始皇本来就是暴君,这点后世人怎么还有不同意见,如果不是因为他,本可避免这场祸事。”

“至于项羽此人,更不是什么千古罪人,倒是千古无二的英勇。”

“始皇帝确实是暴君,这点毋庸置疑,秦皇汉武,皆是暴虐骄奢之人。”李世民并不改变自己的看法。

历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有此二人,可以称作暴君,乃至于子孙尽绝、国祚尽亡。

“如此看来,对始皇帝的抹黑更古不绝,焚书本就是政治正确,算不得什么暴虐,照天幕的说法,想必坑儒也是谣言。”

张居正并不不讨厌嬴政,一首觉得他的变法是顺应时势的圣君,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也不在他身上。

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而秦始皇又是早亡,这倒是始皇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