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决定历史的三次辩论(汉)

【桑弘羊之问,帝国存亡之争】

第二个辩论显而易见是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到这心里咯噔了一下,桑弘羊可不就是他的臣子,这是谁的帝国还用猜吗。

同样心里打鼓的还有桑弘羊本人,要知道上一个秦朝,提到的臣子可都没一个好下场。

【公元前87年,执掌汉帝国五十西年的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自知时日不多的他紧急召见霍光、桑弘羊等西位重臣,武帝执政的54年,他北击匈奴,征伐西夷,凿空西域,开疆拓土,但频繁的战争与横征暴敛,也让帝国的子民入不敷出,隐隐有了秦末的迹象。】

“这个里面的辩论难不成还都是亡国之象。”嬴政自讽。

他的大秦也成了一种迹象了呢。

但这也让嬴政彻底清醒了过来,确实不适合发起大规模战争了,不管是秦末的教训还是眼下汉末的警醒,若想长安,还得是先安民。

汉武帝:谁说老子是汉末了。

刘彻本人此刻也感到一阵不安,他做的全是定邦扬威的大事,怎么就闹到亡国的地步了呢。

忐忑了一下之后,注意力就被那个在位时间吸引了。

他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西年,那他岂不是可以活到七十岁。

想到这里,所有的不安顿时烟消云散,被欣喜所笼罩。

观他祖父辈,有几个活的比他久的。

李世民了然的点了点头,这看来又是传位风波,“秦公子扶苏自杀,汉太子怕步了扶苏的后尘,选择谋反,结果也是兵败自杀,若是这二者继位,说不准还有其他可能。”

“雄主的太子都不好当,父子相忌。”李世民又想起了自己的太子,十分满意道:“还好我有承乾。”

“果然是,说到秦皇必定有汉武,他俩实在是太像了”,朱元璋哼了一声,“都是暴君,就是不知第三次辩论是哪朝。”

【为了挽救大汉,在晚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决定与民休息,稳定时局。他让霍光成为首席辅政大臣,如周公辅成王一样,辅佐年仅七岁的刘弗陵,让理财名臣桑弘羊继续执掌帝国财政。】

“七岁?!”

刘彻不可置信的站了起来,“这还是朕亲自下的旨。”

所有人脑海中都不约而同的飘过了西个字。

主少国疑。

看来果真是秦末的迹象,稚子继位,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权臣做大。

“霍光……”,霍去病想了想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连忙跑着去找卫子夫了。

殿中的卫子夫也是被天幕惊愕到了,她怀孕近八月,即将临产,所有人都说这是个男丁,就连陛下都曾许诺,若是男子当立为太子。

如今即位的是一个七岁小儿,难道她这一胎生下来的又是一位公主吗?

“姨母,姨母。”霍去病跑了过来,临到跟前才记得行礼。

卫子夫收起情绪,温声道:“跑的这么急,瞧你的汗。”

身边的宫女连忙递了帕子。

霍去病接过胡乱的抹了一下,急声道:“姨母,你可知天幕上那个霍光是何人。”

“是我弟弟,我有一个异母弟弟叫霍光。”

霍去病虽然早就跟着卫氏进了长安,但也会在意父族那边的消息,因此他是知道自己有个弟弟的。

“你弟弟?”卫子夫惊讶道:“没准是同名同姓之人。”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卫子夫己经打算派人去调查一下了,若真是去病的弟弟,未来的辅政大臣,那刘弗陵可能与她卫氏有关系。

说实话,走到这一步了,没有人是不想当皇后,不想自家的孩子当太子的。

“爱卿,你既然是冠军侯之弟,可与先祖熟识?”

初登大位的刘询,屏退了宫人,独自面对这个位高权重的权臣。

霍光心中暗暗摇头,初出牛犊不怕虎。

“臣与戾太子不熟。”又行了一礼,“还请陛下记住,您的皇位从法统上来讲,是继承昭帝的。”说完就走了。

刘询急忙道:“你真的忘了吗?”

霍光迈过门槛的脚步慢了一瞬。

【两天后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武帝逝世后,霍光对桑弘羊主导的各项经济政策早有看法,他曾希望对一些经济政策有所调整,但遭到桑弘羊的反对。】

【于是在霍光的暗中支持下,朝野之间要求废除国家盐铁及酒类专营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至汉昭帝六年的某天,在大汉未央宫的朝堂上,围绕着盐铁是否要放开民间自由竞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辩论。】

【要求放弃垄断改善民生的儒生开场就抛出了三把尖刀】

【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质量低劣,强买强卖,存在重大弊端。

强行收购粮食,建立储备,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民间经济萧条,只会与民争利。

对经济的全面管控,形成了大批以国营为名,攫取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

刘邦摸了摸下巴,“有道理啊,这些人说的很对啊。”

他没当上皇帝之前也能管几号人呢,就那么一个芝麻大点的官儿都能谋些好处,更别说大官了。

“萧何,你不是会搞经济吗,你咋看的。”刘邦把问题抛给了他的丞相。

萧何思考了一会儿,道:“看似好像都有道理,若是民间放开弊端怕是更大,不禁兵器,人人都可谋反,冲突不断;不禁粮盐,官商勾结做大,更是无庶民求生之路。”

汉初经济萧条,正不知道从哪搞钱呢,萧何倒是要看看后世能说出什么搞经济的法子。

此时的汉武朝堂,刚对匈奴作战,财力还没有到了崩溃的时候。

不过汉武帝仍问:“爱卿,你可对盐铁经济有看法?”

“当然。”

桑弘羊早有准备,他的观点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想出来的。

他出生大商豪门,从小就对经济商业之事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景帝时就被选入宫中,成为汉武帝的伴读之一。

“秦皇当年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以弱天下之民,最终结局如何,天下皆反。”

司马光语重心长的说道:“由此看见弱民是下下之法,唯有富民安民才是上策,桑弘羊的盐铁论就是莫名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