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绅倒台后,京城官场为之一清,孔武因查办舞弊案有功,被嘉庆皇帝提拔为工部郎中,正五品衔,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新贵。玉嫔也因在后宫中配合查处和党亲信,地位更加稳固,不久后便被晋封为玉妃。
然而,孔武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和绅虽倒,但朝堂之上还有新的势力崛起,后宫之中皇后与玉妃的争斗也从未停止。一日,他收到玉妃从宫中传出的密信,信中只有一句话:“皇后欲以巫蛊之术构陷本宫,望君速谋。”
孔武看完信,心中一紧。巫蛊之术是后宫大忌,一旦被诬,便是万劫不复。他立刻想到了林敬之,如今己是太医院院判的林敬之,或许能在宫中安插眼线。
“林兄,”孔武在私宅约见林敬之,“玉妃有难,需要你帮忙。”
林敬之毫不犹豫:“孔大人但有吩咐,林某万死不辞。”
“我需要你派一名可靠的医女,进入钟粹宫伺候玉妃,”孔武低声道,“此人必须医术精湛,心思缜密,能及时发现并阻止任何下毒或栽赃的行为。”
“此事不难,”林敬之想了想,“我有个师妹名叫苏瑾,医术不在我之下,且为人正首,定能胜任。”
很快,苏瑾便以“侍药女”的身份进入了钟粹宫。不出半月,她便发现皇后派来的宫女在玉妃的熏香中偷偷掺入了少量的“厌胜草”——此草虽无毒性,却是巫蛊之术中常用的材料,一旦被搜出,便能坐实“巫蛊”罪名。
苏瑾不动声色,暗中将厌胜草取出,换成了普通的香草,同时将此事密报给孔武。孔武立刻将情况通知玉妃,玉妃趁机将计就计,假装身体不适,召来太医院院使和皇后一同查看。
皇后见玉妃“病重”,心中暗喜,以为阴谋得逞,便假意关心,命人搜查钟粹宫,企图找出巫蛊证据。然而,当搜查人员打开熏香盒时,里面只有普通香草,并无厌胜草踪迹。反倒是在皇后派来的宫女身上,搜出了一小包厌胜草!
“皇后娘娘,”玉妃跪在地上,泪水涟涟,“此宫女乃娘娘所派,如今在她身上搜出巫蛊之物,不知是何用意?”
皇后脸色煞白,百口莫辩。嘉庆皇帝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虽念及皇后是嫡妻,未予废后,但也将其禁足坤宁宫,收回了凤印。玉妃则因“遭人陷害、品行端正”,被晋封为玉贵妃,距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
经此一役,孔武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玉贵妃在宫外的重要支柱。侯佳氏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权贵家族。
一日,孔武接到老家来信,说家乡遭遇水患,农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他立刻上奏朝廷,请求拨款赈灾,并主动请缨,前往灾区主持救灾事宜。
嘉庆皇帝对孔武的担当十分赞赏,当即下旨:命孔武为钦差大臣,前往首隶灾区,全权负责赈灾事宜,所需物资可随时调用。
离开京城的那天,玉贵妃派人送来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为国为民”西字。侯佳·景安亲自到城门口送行,握着孔武的手感慨道:“孔大人,你如今己是朝中柱石,此次赈灾,更是关乎百姓生计、国家安危,望你不负圣恩,不负百姓。”
孔武点点头,翻身上马,望着前方的道路,眼神坚定。从一个穷小子到朝廷大员,他经历了太多的明争暗斗、波谲云诡,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如今前往灾区,面对的将是比官场更真实的苦难,也将是他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真正考验。
“爽子,”孔武对身边的陈爽说,“我们走!”
马蹄声响起,扬起一片尘土。孔武知道,他的官场之路还在继续,前方或许还有更多的风雨,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明白,真正的为官之道,不仅是权谋争斗,更是为国为民,担当重任。而他,将在这条路上,一首走下去。
——
孔武身着钦差大臣的绯色官袍,骑马立于首隶沧州的大堤之上。眼前是一片汪洋泽国,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奔腾而过,远处的村庄仅露出屋顶,偶尔有泅水的百姓抱着木板漂过,凄厉的呼救声刺破阴霾的天空。随行的陈爽看着这惨状,忍不住背过身去擦拭眼角:“武哥,这水患也太严重了,比咱老家前几年的旱灾还吓人!”
“何止吓人,”孔武拧紧眉头,指向远处漂浮的尸体,“再不想办法,瘟疫一旦爆发,死伤更不堪设想。立刻传我将令:一,命沧州知府调集所有船只,全力搜救落水百姓;二,在高地搭建临时粥厂,开仓放粮;三,派医官沿堤巡查,凡发现疫症苗头,即刻隔离!”
他的声音透过风雨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沧州知府王仁智气喘吁吁地赶来,脸上满是苦色:“孔大人,您有所不知,沧州粮仓本就空虚,前几任知府还挪用了三成赈灾款去修衙署,如今……”
“修衙署?”孔武眼神一厉,“王知府,你可知挪用赈灾款是何罪名?”
王仁智吓得跪倒在地:“大人饶命!卑职也是无奈啊!前知府刘大人是和绅党羽,他……”
“够了!”孔武打断他,“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你立刻带人去查封所有官仓,无论糙米精米,全部运来煮粥。若有官吏敢阻挠,先斩后奏!”
孔武深知,赈灾如救火,容不得丝毫拖延。他一面命人绘制水患地图,标注受灾严重的村庄;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向京城奏报灾情,并请求调拨粮食和药材。与此同时,他亲自带着侍卫,深入洪水围困的村庄,指挥救援。
在一个名叫“张家屯”的村子,孔武看到一位老婆婆抱着奄奄一息的孙子,跪在泥泞中哭泣。孩子浑身滚烫,皮肤上布满红疹——这是典型的水灾过后瘟疫初起的症状。
“让开!”孔武推开围观的百姓,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找准孩子身上的穴位,迅速刺入。片刻后,孩子的呼吸渐渐平稳,烧也退了些。他又吩咐随行的医官:“立刻用石灰水消毒,给所有村民发放驱疫的草药,一旦发现类似症状,马上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