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沽口后,孔武立刻部署防务。他将新式战舰部署在海口,又在陆地加强了炮台的防御。
“大人,”陈爽看着远处的英舰,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新式战舰能行吗?”
孔武拍了拍陈爽的肩膀:“放心吧,我们的战舰虽然比不上英夷的先进,但也绝非不堪一击。而且,我们的士兵们都很勇敢,一定会打赢这场仗的。”
很快,英舰发起了进攻。孔武站在炮台上,冷静地指挥着战斗。当英舰靠近时,他下令新式战舰发起攻击。
只见几艘新式战舰乘风破浪,冲向英舰,舰上的火炮同时开火。英舰没想到清军的战舰如此厉害,顿时陷入了混乱。
“好!打得好!”孔武忍不住欢呼起来。
然而,英舰毕竟实力强大,很快就调整好了队形,开始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海面上火光冲天,炮声震耳欲聋。
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清军的新式战舰虽然英勇作战,但终因数量和火力上的差距,损失惨重。孔武见状,只好下令撤退。
虽然这次战斗最终失败了,但孔武并没有气馁。他知道,洋务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人,”陈爽看着沉没的战舰,难过地说,“我们的努力白费了。”
孔武却摇了摇头:“不,爽子,这不是白费。我们虽然失败了,但也积累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造出更先进的战舰,打败英夷。”
大沽口的晨雾像一块浸透海水的破布,死死裹着岸边锈迹斑斑的铁锚。孔武踩着没踝的淤泥,看着工匠们费力地给"扬威号"铁甲舰安装最后一道装甲板。五年前海战失利的硝烟似乎还未散尽,江南制造局的烟囱虽日夜轰鸣,可新造的铁甲舰龙骨上,仍能看到用旧炮台拆下来的废铁熔铸的痕迹。
"大人,"陈爽递过一份盖着总理衙门火漆的公文,眉头拧成了疙瘩,"英国公使璞鼎查的照会又到了,这次不仅要观摩试航,还要求我们开放长江流域通商,附件里......还有两广总督耆英的密信。"
孔武撕开公文,耆英的字迹在信纸中央格外刺眼:"......英夷船坚炮利,非我大清所能敌,不如暂许其请,以羁縻之策求百年和平......制造局耗银甚巨,成效寥寥,望公审时度势,勿再固执......"他猛地将公文攥紧,信纸边缘在掌心沁出墨迹,如同当年虎门炮台渗进砖缝的血。
"成效寥寥?"孔武盯着远处正在吊装主炮的"扬威号",声音里带着铁锈般的沙哑,"耆英怕是忘了,五年前宁波百姓用锄头扁担跟英夷肉搏时,他在哪里?"
陈爽压低声音:"大人,听说耆英在广州跟璞鼎查打得火热,还把十三行的洋商们凑的银子拿去送礼......这次照会,总理衙门己经倾向议和了,恭亲王奕?都暗示,让我们......"
"让我们把这铁甲舰拆了给洋人当废铁卖?"孔武突然咳嗽起来,浑浊的痰液里带着血丝。他指着"扬威号"甲板上正在作业的英国技师约翰,"你看那些红毛子,一边教我们造炮,一边把更先进的图纸藏在鞋底。耆英之流以为送点银子就能换来和平,却不知道人家的坚船利炮,从来都是对着我们的软肋!"
就在这时,一名满身油污的中国工匠跑来,手里捧着一块断裂的装甲板:"大人!您看这钢板,又是豆腐渣!英国技师说这是从上海运来的钢材,可里面全是蜂窝眼!"
孔武接过钢板,指尖触到那些细密的气孔,仿佛摸到了这个帝国溃烂的肌理。他想起上个月去户部申领经费,尚书文庆指着账本说:"孔大人,制造局今年的银子,有三成被划去修圆明园了,皇上说了,西洋的铁疙瘩再好,也不如祖宗的园子体面。"
"体面?"孔武喃喃自语,将钢板扔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等英夷的炮弹打进圆明园,他们就知道什么是体面了!"
陈爽赶紧扶住他摇晃的身体:"大人,您悠着点。要不这试航......"
"试!为什么不试?"孔武甩开他的手,踉跄着走向"扬威号","就算这船是用废铁焊的,就算炮弹里装的是沙子,也得让洋人知道,大沽口的炮,还没哑!"
三日后试航当天,海面上突然刮起东南风。孔武站在指挥台上,看着英国"威里士厘号"带着三艘护卫舰呈扇形逼近,舰首冲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约翰凑过来,手里拿着风速仪:"孔大人,这样的风势不利于蒸汽船操作,我建议......"
"建议什么?建议我们降下龙旗,列队欢迎?"孔武打断他,从怀里掏出一份叠得发黄的名单,上面是五年前海战中牺牲士兵的籍贯和年龄,"这些人里,最小的才十五岁,是跟着他爹从山东来的纤夫。他们死的时候,可没人跟他们建议风势不利。"
约翰耸耸肩,不再说话。这时,信号兵跑来:"大人!英国舰队发来信号,要求我们停船接受检查,否则......否则开炮!"
孔武看着"威里士厘号"上缓缓转向的二十西磅主炮,突然笑了:"告诉他们,想检查可以,让璞鼎查先下来给我磕三个响头,就当是给五年前死在他们炮下的百姓赔罪!"
陈爽脸色煞白:"大人!这......"
"这什么?"孔武猛地转身,露出袖口补丁摞补丁的内衣,"你看看我这身衣服,是我夫人用去年的官俸买的粗布做的。再看看那些主和派,个个脑满肠肥,把洋人当祖宗供着!今天就算我这条老命扔在这海里,也得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比命还重要!"
"扬威号"的蒸汽机发出沉重的轰鸣,铁甲舰犁开波浪向前突进。孔武站在甲板上,看着英国舰队越来越近,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蒸汽船时,道光皇帝捂着鼻子说:"这东西冒着黑烟,声音像鬼哭,成何体统?哪有我们的龙舟气派?"
气派......孔武苦笑。当"威里士厘号"的炮弹在"扬威号"前方十米处炸起水柱时,他清楚地看到对面甲板上,璞鼎查正举着望远镜,身边站着的竟然是耆英派来的密使,手里还拎着一个绣着龙凤的锦盒。
"狗娘养的!"陈爽抄起旁边的抬枪就要开火,被孔武一把按住。
"别冲动,"孔武的声音异常平静,"你看那锦盒,里面装的怕是耆英给璞鼎查的'议和大礼'。我们的炮弹要是打过去,把这礼打坏了,总理衙门又该说我们'破坏和局'了。"
就在这时,"扬威号"的主炮突然发出一声巨响——不是对准英国舰队,而是朝着天空鸣放。孔武看着炮口喷出的硝烟,缓缓从怀里掏出那份士兵名单,用袖口轻轻擦了擦上面的血渍。
"大人,您这是......"陈爽不解。
"这是鸣炮,"孔武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为那些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忠魂鸣炮。"
英国舰队似乎也没想到清军会有此举动,一时间竟停在原地。璞鼎查放下望远镜,脸上露出困惑的神色。就在这短暂的对峙中,孔武突然下令:"全速返航!"